第A04版:第二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啥不能上新小区附近的小学”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两天很多家长着急又上火
“为啥不能上新小区附近的小学”
孩子没报上名,类似问题还有4个,本报请各区教体局负责人一一释疑
二七区兴华小学在学校附近的大社区设立了“招生报名点”,方便家长报名。

这两天,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上小学的事情四处奔波,手续齐全的,很快都能报上名。根据市教育局的规定,今年小学招生报名时间是8月16日、17日,两天的报名时间对于一些没有备齐所需证件的家长来说,显得短了些。不过,二七区和郑东新区都把报名时间延长到19日,对于没能顺利报名的“特殊”情况,各区教体局将会集中进行解决。

晚报记者 张勤 实习生 张青华/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孩子报不了名主要有这五方面问题

各区教体局负责人一一解答

问题一: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证件仍然不齐

在报名之前,本报曾经提醒外来务工人员,在给孩子报名时,必须准备好6个证件。但是在两天的报名时间里,证件不齐全仍然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难”最突出的问题。

为了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报名,金水区今年在每一所小学都设置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登记报名点。在文化路一小,有2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排队报名。家长刘先生准备的证件特别齐全,连租房时的合同都拿来了,但是仍然没报上名。原来刘先生提供的劳动合同没有劳动保障部门盖的章,暂时无法报名。另外,不少家长提供的计划免疫证上,因为缺少“加强免疫已完成”的公章,也没能顺利报名。

“报名时间正赶上周末,很多单位都不上班,怎么补盖公章啊?”证件上缺少公章的家长们都有这样的担心。对此,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许士柯说,对于各种手续都齐全,只是缺少一个盖章的情况,在正式报名截止前,学校报名点可先予以登记,家长再补齐公章。但是对于手续不齐或年龄不符合要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金水区教体局建议学生回原籍入学。

问题二:还未入住小区,孩子上不了学

在小学新生入学报名中,部分购买了新建小区房子的家长没有给孩子报上名。

报名期间,有一些家长反映,自己就在某某小学附近购买了新建小区的商品房,只不过还没有交房,暂时不能搬过来,但是孩子又到了入学年龄,按照划片范围就应该上这所小学。“可是学校不接收。开发商当时卖房时承诺只要买了房就能上学了。”家长觉得不理解,自家的房子就在小学招生范围里,也有购房合同、发票,为啥学校不接收孩子上学?

据二七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解释,不少新建小区在售房时承诺,只要买了房,孩子就能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不过根据入学政策,孩子去哪所小学上学,是以实际居住地为准。”这位负责人说,孩子入学是以现在实际居住的地方为准,实行就近分配。而房产商为了售房,一味对家长作出空头承诺,却没有告诉家长相关的政策。按照二七区的政策,凡是在新建小区购房,只要入住的孩子符合条件,附近学校都会接收。

问题三:挂靠户口必须得由监护人出面

和往年相比,今年“挂靠户口”的情况依然很普遍。在中原区淮河路小学的报名点,一名家长曹女士带着孩子来报名,却没有通过证件审验,原因是曹女士不是孩子的家长,孩子报名时不能以曹女士的住房为主。

原来,曹女士是给弟弟的孩子报名的。“我弟弟和弟妹的户口还都在安徽老家,他们夫妻俩出去打工,孩子没有人看,就送到我这里了。”曹女士说,她把侄子的户口迁到了自己家,就在淮河路小学的辖区内。报名时,曹女士把自己的户口本、房产证、身份证、孩子父母的身份证和计划免疫证都准备齐全了,但是仍然没有报上名,原因是曹女士不是孩子的监护人。

中原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小学招生政策规定,适龄儿童入学必须以随父母生活的实际住址为准,如果父母不在郑州,则随监护人生活。“像曹女士这种情况,应该出示她作为孩子监护人的证明。”

问题四:没钱买房住孩子祖父母的房,没办法上学?

“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住的是孩子爷爷奶奶的房,这种情况孩子就不能上学了?”在16日、17日市内各区的报名处,不少“三代同堂”的现象成为入学一个难点。

根据入学政策要求,入学的标准之一必须有学生父母的房产证。不少手持孩子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房产证的家长觉得自己“冤枉”。一些家长说,一家三口从未有自己的住房,一直跟着老人生活,对于以“住房”决定孩子入学的条件感到不公平。

对此,招生学校表示,这一现象很多,尤其是在热点小学周边出现的类似问题,学校更要谨慎对待,以免为“择校”的家长提供可乘之机。据了解,一些小学专门组成入户调查小组,为了不让家长长时间等待,对于类似情况,派出专人跟随家长入户调查,确定情况属实后,即刻就为这类学生发放了入学通知书。

问题五:新建小区业主子女上学要交“赞助费”?

8月16日下午,一位“明天花园”的业主来到金水区教体局反映问题。这位业主说,小区物业说,如果业主子女要就读附近的小学,需要每人交纳6000元。记者通过电话咨询该小区物业,一位工作人员证实确有此事。对此,业主表示不满:“小区该建校但没有建,这是小区的问题。怎么能把矛盾转嫁到学生身上?”

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许士柯说,学校如果确实提出收费,肯定是不应当的。按照相关政策,新建小区有一定规模者应当建学校,解决自己小区学生的入学问题。如果没有建学校的小区,由物业集中为学生在往年接收的学校登记报名,再由教体局为这些学生安排学校入读。

变化

锻炼独立能力,学校倡导孩子自己报名

在小学招生报名的第一天,中原区外国语小学设在学校的报名点接待的不是家长,而是孩子们,本来打算给孩子报名的家长都到一旁的教室里休息了。今年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在报名时采取了新方法,为了锻炼孩子们的独立能力,鼓励家长们“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报名。

市区入学压力已经向外延伸

近年来,虽然市区每年都会建设一些小学,但因为赶不上市区新建小区以及入住人数增加的速度,学校的压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要增加的趋势。

在小学招生工作开始前,金水区教体局就预计,今年学校的招生入学压力将会延伸至北环以北。从两天的报名情况看,北环以北的小学也迎来了报名人数的增加,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集中入学产生的压力。

对策

建新学校,目前进展缓慢

在面临学龄儿童入学难的情况下,从2004年起,郑州市区开始新建中小学,根据规划,以后每年需要新建15所学校才能基本满足当年增长的学生入学。第一批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后,经过五年的发展,现在又开始面临着入学压力。而近年来新建学校的速度却有所“放慢”,个别区已经有两年没有安排新建学校项目,只是对原有学校进行改造,但是改造后的容纳能力并没有大的增加。

到目前为止,今年秋季能够招生的新建学校只有3所,分别是管城二中、惠济区杜庄小学和古荥镇实验小学。

为了督促各区规划建设新校,今年将给各区政府下达一个建设新校的量化指标,由督导室对各区建校情况进行督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58 2008-08-18 00:00:00 一 “为啥不能上新小区附近的小学”KeywordPh孩子没报上名,类似问题还有4个,本报请各区教体局负责人一一释疑这两天很多家长着急又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