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4版:中国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话 题二
话 题一
不看金牌脸色 感受大国情绪
后姚明时代,中国男篮的路有多长
北京奥运
游戏的境界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看金牌脸色 感受大国情绪

■张华(北京奥组委沙排技术团队成员,本报特约前线观察员)

我们越来越学会付出,当我们把理解的掌声送给错失首金的杜丽,把同情的掌声送给低级失误的埃蒙斯,把宽容的掌声送给因伤退赛的刘翔……其实,我们也就是把掌声送给了自己

中国男篮以26分之差不敌立陶宛,再获第8名而无缘改写历史。从场面和过程来看,这都是一场完败。但当姚明等人退场时,五棵松体育馆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男篮的努力与进步是难得的,但比这更难得的,是国人在关注男篮比赛过程之中表现出来的那份对体育的热情与真诚。

随着刘翔的伤退、姚明的出局,以及大量赛事的接近尾声,我越来越明白“奥运会就是一场盛大的告别”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换种说法也可以叫“失利是竞技形式的终极特性”。但请注意,是失利而不是失败,它们的不同在于,冠军在物态上具有唯一性,而胜利更具有精神上的多元可能。

排坛名宿李耀先老先生讲,搞了一辈子体育,他终于有幸在北京奥运看到了中国体育的真正强大与崛起,这种强大是不看金牌脸色,兴趣当家作主人。这种崛起绝不是因为金牌丰收,而恰恰是国人对金牌意识的淡化和对体育精神的开明。他说五棵松的掌声让他感动,更让他感动的是,刘翔退赛后,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我们还欠刘翔一次掌声》这样的标题。

美国奥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先生称,他越来越从北京奥运会上感受到中国体育的大国情绪。“这里的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对金牌狂热,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金牌以外的东西,他们越来越习惯把掌声送给那些不是冠军的人。是的,就像现在的美国民众一样,把体育更当作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在一个奥运谈话节目中我注意到这样一种有趣的提法:一切以金牌开始,一切又将以金牌结束。不是吗?这些年来,我们的奥运梦想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对金牌榜的狂热追逐,但真的到了“金牌总数第一”的理想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对金牌数字的敏感正在悄然退化……殊不知,正是这种金牌触觉的 退化,反衬出国民体育心智的进化与成熟。

北京奥运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个体育进步的过程,一个国民追求从金牌量变到精神质变的过程。

我们越来越学会欣赏,像欣赏金牌一样欣赏男篮的进步和女排的坚持,像欣赏村里人一样欣赏博尔特的疯狂和菲尔普斯的神奇;我们越来越学会放手,不再为某块金牌的旁落痛不欲生,不再因所谓的恩怨而苦大仇深,能用最快的速度让男足从我们记忆中消失;我们越来越学会付出,当我们把理解的掌声送给错失首金的杜丽,把同情的掌声送给低级失误的埃蒙斯,把宽容的掌声送给因伤退赛的刘翔,把自豪的掌声送给“反戈一击”的郎平,把尊重的掌声送给穿着二手跑鞋参赛的达娜……其实,我们也就是把掌声送给了自己。

无法预料中国军团最终的成绩,但可以预料的是,最后也是最重的那枚金牌,必将属于奥运北京的中国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45 2008-08-21 00:00:00 四 不看金牌脸色 感受大国情绪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