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起遥远而亲切的老女排 我不责怪,80后、90后的绝大多数人可能没有那种“女排情结”,当生在那个年代的聂卫平对郎平执教美国队进行指责的时候,我不敢苟同,甚至完全否定聂卫平的这种看法,但是我能理解,因为我和聂先生一样也有着刻骨铭心的女排情结。 那是曾经夺得五连冠的女排。曾经记得,当中国女排1981年世界杯赛上打败日本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正在读高中的我和风华正茂的同学们一起从晚自习的课堂上冲出,没有锣鼓,也不会喝酒,却在大街上兴奋地吼叫。那不是喊,确实是在吼,从那一刻起郎平的名字就刻在了脑子里,那是中国女排无限风光的岁月。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击败多名强敌,在最后的决战中完胜美国。那些酣畅淋漓的比赛,我和大学的同学们都一起围坐在食堂的地上眼都不眨地盯着电视机屏幕。为了庆贺胜利,用少得可怜的零用钱买来鞭炮,把从宿舍里“抢”来的同学的脸盆或戴在头上,或拿在手中,敲敲打打走上了大街。那是个充满激情的岁月,那是个有着血色浪漫的日子,更透着无知者无畏的年轮。 有了这种情结,就更关注中国女排的比赛。小组赛输了两场,两个2∶3的比分,看似细微的差距,却也暴露出了现在中国女排所存在的问题,技战术的问题倒在其次,意志上总差一口气,这是我的感觉。每到僵持不下时,每到关键得分时,失误的总是现在的中国女排,想当年(没办法,情结造的孽),每每这个时候,我们总是能笑到最后。在当年,排球比赛规则还是原来的交换发球权。为了一个关键球权,我们能争半个小时之多,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在昨天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的较量中,第一局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并不比对手差,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甚至一直处于微弱领先的位置,第二局中,气势已经开始偏向巴西女排,第三局中国女排的脆弱表现已经让我有些无话可说,这不仅仅是技战术就能说明的问题。 “一传不到位,怎么中国女排的一传老不到位呢?”“王一梅扣篮(吼叫声,对不起,‘扣篮’是我的口误,不是经常口误的解说员的口误)!可惜被对方拦网成功,太可惜了。”“巴西队现在打快攻,好球,巴西队1号选手扣球很凶,太快了。”多么熟悉的声音,陪你多少年风和雨……宋世雄老师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仿佛从久远的白垩纪传来。虽然还是那么老调,甚至老土,不过此时此刻对我来说却是无比地真切和亲切,因为他让我想起了那个年代,以及那支曾经笑傲江湖、一览众山小的中国女排。 晚报记者 秦明伟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