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送别魏巍·各方悼念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温经典拥抱“最可爱的人”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温经典拥抱“最可爱的人”
它让我们珍惜身边平凡的幸福,那个时代留下的精神将一直存在。
—— 朱鸿(著名作家) 《谁是最可爱的人》堪比历史文献,写出了真正的红色经典。
——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历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对了解当时人的所思所想很有作用。
—— 止庵(著名评论家)
1958年,在朝鲜平壤车站,魏巍(前右二)与即将回国的志愿军战士在一起 新华社发
魏巍在朝鲜战场和朝鲜儿童在一起 新华社发

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了什么,影响了什么

翻开20多年前的语文课本,第一页你就会找到魏巍的名字。从那一刻起,你也就知道了他,知道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疑问背后,有太多的答案,而他却将这最大的光环戴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头上。于是,透过文章的字迹,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了解了那个时代中最可爱的人。有人曾经做过假设,如果没有魏巍,没有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几代中国人在这几十年里会有何变化?这个设问或许大了点,让人难以回答。但是如果没有魏巍这个亲历了抗美援朝的前线,没有他记录下战场上的丝丝感人细节,当时的中国就不会全民沸腾,经历了几十载磨砺的文字更难以撼动每一个心灵。而我们今天,也不会因为一个可敬可爱的老人去世而伤怀涕泪。

2000年,在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的记者采访了魏巍。谈及《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从心底跳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一直在激励着我。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动了。”

今天,重新品读这篇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品,不仅仅是感动。

文章具有历史坐标意义,“可爱的人”是魏巍的一个贡献。

—— 肖复兴(著名作家)

对于魏巍,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个经典,在上世纪50年代,这篇作品让“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而时隔这么多年,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呼仍然跨越时空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感动了社会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我觉得这是魏巍的一个贡献。

在上世纪50年代,这篇作品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但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毕竟建国初期和现在有了很长的距离,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魏巍那个年代的那种看待事物的透明的、清澈的心灵现在不多了。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大了,商业化气氛太浓,人的心灵已经变得很复杂了,很难找到当时的那种透彻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魏巍的这篇文章是具有历史坐标意义的。

它让我们珍惜身边平凡的幸福,那个时代留下的精神将一直存在。

—— 朱鸿(著名作家)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不仅仅出现在我的课本中,也出现在我的考卷中,是我可以流利背诵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感动了好几代人的作品,也给我们提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概念。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作品了,但是这个作品所描写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尽管隔了几代人,但是文章中的文字是可以让现在的人体会到令人鼓舞的情绪的,会让现在的人明白我们所享受的平凡而安宁的生活是因为有国防保卫的,可以说它现在仍然可以让人们珍惜身边平凡的幸福。

听到魏巍去世的消息,我有一种感觉,觉得属于魏巍他们的那个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我相信那个时代留下来的精神会一直在。

《谁是最可爱的人》堪比历史文献,写出了真正的红色经典。

——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很大,作品真实反映了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的战斗生活,在当代文学史上,其作用相当于历史文献,属于红色经典。它当时能产生那么大影响,我觉得应该给它一个恰当的历史地位。

我认为在魏巍的整个创作生涯中,《谁是最可爱的人》超过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东方》,因为《谁是最可爱的人》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而且很感人,有非常强的文学性,就是在今天看还是很感人,这个题目就非常有感情。当时写抗美援朝出了相当多一批作品,但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最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

历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对了解当时人的所思所想很有作用。

—— 止庵(著名评论家)

我对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很熟悉,如果要评价其文学地位,我认为,对一部作品的评价应该有两种层面认识,一种是文学史的认识,就是要看它的文学价值,而不是看作者当时是否被主流文学圈认可。我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学史价值有限。一些作品的历史影响很大,对了解当时人的所思所想很有作用,我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这样的,是了解时代的材料,应归在历史框架下,这个意义不是文学的意义。 这部作品是非常感人的,但我认为这部作品的重要性还是体现在其历史材料价值上,其历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本报综合报道

最后诗作

就在不久前,魏巍生病住院期间,他的好友,老革命家郑天翔为他作了一首诗,祝他早日康复。病榻上的魏巍和诗一首。或许,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的作品——

郑天翔诗:

战云压城战士稀,为何众星早离去?

你身寄托人民望,咬紧牙关硬坚持。

附言:老友祝你战胜病魔。

魏巍的和诗:

战云压城战士稀,喜看新星已崛起。

大地思潮终涌动,中华山花烂漫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381 2008-08-27 00:00:00 三 重温经典拥抱“最可爱的人”KeywordPh它让我们珍惜身边平凡的幸福,那个时代留下的精神将一直存在。
—— 朱鸿(著名作家) 《谁是最可爱的人》堪比历史文献,写出了真正的红色经典。
——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历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对了解当时人的所思所想很有作用。
—— 止庵(著名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