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残疾人观众受关照 相比之前的奥运会,残奥会的开幕式同样非常引人注目,虽然对于演出的内容,主办方并不像奥运会时那样“守口如瓶”,但昨天的彩排在安检方面依然非常严格,观众在入场之前都被提醒一律不得带相机入内,而在场内,对于一些观众用手机拍照的行为,志愿者也都礼貌而坚决地予以制止。 而考虑到观看开幕式的残疾人观众会有所增加,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性,安保部门也对安检措施进行了修改,残疾人携带假肢、轮椅、集尿器、拐杖等辅助用具不用经过特别批准,可经安检后直接带入场中。在进场和散场的时候,也都有大量的志愿者及时为残疾人士提供帮助。 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台演出 昨天的彩排除了领导人讲话、运动员入场等环节之外,一切都和正式的开幕式一模一样。 整个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共分为空间的旅行、时间的旅行和生命的旅行三大部分,参演演员约有6000人。 和奥运会开幕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残疾人。昨天的彩排中,由3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哑姑娘表演的舞蹈《星星你好》引起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聋哑演员舞蹈。“确实非常震撼,她们的表演太美了,如果不说,根本看不出来她们是残疾人,这是我看到的最感人的一次演出。”一位观众在出场后,还在为演员们的表演深深感动。 “少林小子”压轴开幕式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来自登封塔沟武校的演员表演的《自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残奥会开幕式约6000名参演演员中,有2000人来自河南登封塔沟武校,他们由此又成为开幕式参演人数最多的一个团体。这次他们的节目《机器人仿生舞》是整个开幕式上最后一个环节,成为“压轴大戏”。 这2000名8岁到14岁的小演员,是在奥运会开幕后不久就来到北京,一直在大兴的武警某训练基地进行集训。由于演员年龄小,加上并不能像之前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员那样多次进入鸟巢彩排,所以演出难度非常大。昨天的彩排成功结束后,塔沟武校总教练刘海科也长出了一口气:“我们这个节目人最多,要求演员动作整齐划一,磨合起来难度大,在前两天的联排中,情况还不是很理想,好在经过努力之后,有了明显好转。今天的彩排可以说是相当成功,这也让我对9月6日的正式演出心里有了底儿。”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