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改革开放30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二七广场:“商”“文”交织的郑州名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七广场:“商”“文”交织的郑州名片
1971年
3个月建成现代“双塔”

7月25日,奥运圣火郑州的传递没有在二七广场举行,让郑州市民多少有点遗憾,但在郑东新区举行的传递仪式舞台背景上,大型喷绘的图案仍是郑州的名片二七纪念塔。其实无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还是悼念四川地震遇难者,几十年来,郑州人每遇大事件总是会首选二七广场作为活动的举办地,大家也都习惯于到二七广场“幸会”大事件。

事实上,与古老商都3600年的文化底蕴相比,二七广场还很年轻,但它数十年来默默地见证着郑州的历史变迁和闻名全国的中原商战,而它本身也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巨变。

晚报记者 程国平/文 王银廷/图

上世纪50年代前

这里叫长春桥

1971年

3个月建成现代“双塔”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二七广场所在的地方还是一座桥,老郑州人都叫它长春桥。当时,长春桥一带是郑州市最繁华的地方,附近有3条商业名街,德化街、大同路和西大街,所以当年轰轰烈烈的“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和这桩惨案让许多老郑州人深刻地烙印在脑海里,而长春桥这样一个原本很普通的地方,因为曾经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这起惨烈的事件而被永久写进郑州城市发展的历史。

1951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在长春桥修建了一座木塔。如今,已经找不到多少关于这座木塔的文字记载,只知道塔高21米,塔上的字迹可以模糊地看到“人民公社”等字样。

记者在采访中,有老郑州市民说当时的木塔,是为一次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建的临时性建筑,用过之后按原计划是要拆除的。可是因为这木塔建在了当年烈士的鲜血浸染过的地方,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修建木塔就是为了纪念在二七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所以木塔被保留下来了。后来,市政府将长春桥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修建了二七路,自那时起,二七广场逐渐成为郑州市的中心。

“当时,木塔四围种满了花草和树木,形成了一个圆圆的大草坪,看起来就像一个城市小公园。”现任二七纪念馆长的朱晓红给记者拿出了一张老照片,与四周低矮的砖瓦房相比,木塔和它周围的草坪无疑形成了老郑州最好的一个景点。

1971年夏天,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历经20年风雨的木塔由于陈旧而倒塌。重建“二七塔”,成了那个时代所有郑州人的心愿。从1971年7月1日决定建塔到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双塔”就展现在郑州市民眼前。

现在在郑州市饮食公司工作的利宝生就参与了建塔,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因为人手不够,要求我们市建三公司支援,师傅一声令下,我们都去和泥沙了。”利宝生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因为建新塔全市瞩目,所以传闻也多,郑州市作协副主席赵富海老师就讲了一个传闻:建塔所需的白水泥郑州没有,负责人托关系用两车猪肉换来南方某城市生产的一车皮白水泥。

新建的“二七塔”是双塔,象征在这里牺牲的两位烈士;双塔各7层,塔高27米,双塔平面南北对角线净长7米,都寓意着“二七”这个数字。

自1971年10月1日新塔建成对外开放起,蔡春丽就开始在“二七塔纪念馆”做讲解员。在她看来,二七塔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现代建筑里面唯一的一座双塔。

上世纪80年代末

围着二七塔“二七商圈”开始成形

改革开放以来,二七塔在不断变化,从建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整修:水泥地面换成了花岗岩地面,陈旧的外貌加上了精细的外粉刷,1986年换上了新式电梯,连塔钟也从机械塔钟变成了电脑塔钟。

“改革开放给二七广场带来的最大变化,当属上世纪80年代末发端于二七塔下那场全国闻名的商战了。”蔡春丽说。

“1989年5月亚细亚建成开业前,二七塔以外最高的建筑是塔西北角两层楼的新华书店,其他的都是一些低矮的趴趴房。”蔡春丽说,那时候站在二七塔顶,用高倍望远镜往北方向可以一眼望到黄河边。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虽已近10年,但在郑州商业界仍是国营商场一统天下的局面。彼时二七广场周边的德化商场、纺织品公司旗下的各营业部都有着无限风光,百货大楼更是一枝独秀。1989年,在郑州市史无前例的旧城改造中,德化街北入口一夜之间立起了一座名叫“亚细亚”的5层楼的大商场。当年的5月6日,亚细亚高调开业,由于先期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投放了数十万元的广告,所以开业当天,商场不得不提前关门,而柜台上九成左右的货物被抢购。亚细亚作为郑州最早的股份制商业企业,与国营商场完全不同的经营思路、服务理念、营销技巧,确实让郑州市民释放了压抑已久的购物热情,也给郑州商业带来冲击。

随后,环绕二七塔,又先后建成了商城大厦、华联商厦等大型的现代化商场,加上原来的百货大楼,几家国营商场开始了大规模阻击亚细亚的行动,东边的紫荆山百货大楼、西边的商业大厦也参战其中,一时间,商战硝烟弥漫。

10年间,这场中原商战不仅带动了整个郑州市的改革开放,也使“二七塔”周围变成了著名的“二七商圈”,更让郑州再次名闻全国。

2004年

一道连廊重现二七广场活力

让二七广场变漂亮,政府、市民都在努力。

1997年,亚细亚的掌门人王遂舟出走,很快,曾经风光无限的亚细亚由于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危机而走向没落。五大商场的日子并没有因为亚细亚的没落而好过一些,多年的征战以及国家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五大商场疲于应付。自此,曾经轰轰烈烈的二七商圈开始陷于沉寂。

2002年,郑州市市政府决定开始大规模改造二七广场,改造方案向全国征集。2004年春节前,投资1个多亿改造而成的二七广场对外开放,散落在二七塔周围的亚细亚、商城、华联、天然4个商场被一座总长度600米左右过街廊桥有机连接起来,由于采用了透明的钢化玻璃材质,整个廊桥显得通透、美观,每个入口处都有自动扶梯和步梯。站在廊桥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二七广场周围的美景。新建的廊桥远远超过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行天桥,是目前亚洲最长、最上档次的过街天桥,许多郑州市民看完后认为廊桥形成了郑州二七广场一处新的景观。

二七广场变得时尚、现代了!但这个有这纪念意义的广场从功能上还是汽车的“过道”,一位普通铁路职工任俊杰提出了一个二七广场的改造方案,即双Y字型交通下穿式的广场改造方案。他的方案特点是把二七广场变成市民休闲的广场,另外还可以把二七路改造成商业步行街联系起来,就像上海的南京路和外滩一样。

这一方案得到了二七广场周边商场的一致好评,众商场曾联名向郑州市政府发出建议书,北方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也认为任俊杰的方案非常合理。最终,市规划局以任俊杰“没有规划资质”为由拒绝他的方案参与评审,采用了上海袁采堂都市景观艺术有限公司的规划方案。

2003年7月,任俊杰将市规划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被告采纳的二七广场改造设计方案。虽然一审、二审均败诉,但任俊杰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申诉。

时至今日,二七广场按照上海袁采堂的设计方案改造完工已使用多年,人们也逐渐淡忘了当年的那场官司,但一名普通市民对二七广场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未来

二七广场永远都不会宁静

如今的二七商圈,虽没有了当年商战的全国荣光,但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就在今年夏天,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电器和五星电器强势入驻,与国美、永乐电器打得不可开交;而在不久前,来自大连的商业大鳄又收购了本土最高端的精品百货正弘国际名店,国际零售业巨头已在此选址结束……

寸土寸金,如今的二七商圈应该当之无愧,所有有点想法的商业企业想在郑州闹出点动静,恐怕二七商圈都是首选之地。

不过,二七纪念馆馆长朱晓红却有着自己的忧虑。9月5日,站在二七塔顶层,看着周边几乎要把二七塔淹没的高楼大厦以及塔下车水马龙,她担心这座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双塔不能长时间承受二七商圈的喧闹。

“每当看到车如流水般从塔的石阶前穿过,我就会一阵难过,这是一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呀,而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可移动文物的周围都是要有一定距离的保护带的。”朱晓红说。

1.2001年6月22日 郑州欧丽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债转股新公司正式成立。作为该市首家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它的成立,标志着郑州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主体多元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郑州市企业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新的突破。

2.2001年6月30日 国家“金税工程”在郑州市全面开通运行,从而使郑州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水平发生质的飞跃。金税工程系统主要由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增值税计算机稽核子系统和发票协查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3.2001年7月18日 由原郑州市第一、二、三交通运输公司,郑州市出租汽车公司联合组建的郑州市交通运输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从而拉开了新世纪郑州市交通运输业大整合的帷幕。

郑州晚报 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联办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586 2008-09-10 00:00:00 三 二七广场:“商”“文”交织的郑州名片KeywordPh1971年
3个月建成现代“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