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的大一新生,还没来得及调整和转换角色,就已开始了早就向往的大学生活了。大学几年该如何适应?怎样才能过得更有意义?在生活、学习上如何才能过得愉快?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该扮演什么 样的角色?……也许过来人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经验”能给刚入校门的大一新生有所启发。所谓“赢在大学”,就是要过得充实,提升处事能力,掌握融入社会的真本事。
晚报记者 唐善普
黄河科技学院校园记者 孔冠军
军训 迎接新生的第一堂课
初秋的郑州气温在30度左右,记者在很多高校看到新生们顶烈日军训的身影,即使身体不适的同学,也在场地上坚持训练。虽然很累很苦,但在“拉歌”的时候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遵守纪律,服从指挥”也成为新生们的共识。
“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军训是迎接新生的第一堂课,也将成为新生的宝贵经历。“军训是锻炼意志的一种方式。”新生张铭告诉记者,军训让他收获很多。
适应 尽快融入集体中
“大学跟高中完全不一样,没有固定的上课教室,没有老师追着你学习,没有繁重的作业,每天有很多自由时间,有更多的选择。”黄河科技学院大四学生小田提醒说,新生要想尽快跟上大学的步伐,就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过惯了三点一线、按部就班的高中生活,有很多新生可能会不适应,产生焦虑、烦躁、孤独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退学念头。”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孔先生支招说,新生要尽早转变角色,尽快融入到大学这个集体当中。“这包括个人角色、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的转变,还要适应集体住宿、独立生活、上课方式、校纪校规等等。”
生活 多参加集体活动
精彩的大学生活已拉开帷幕:多姿多彩、青春飞扬,独立自主、美好充实,充满挑战。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成长进步,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
“大学生大都来自五湖四海,相聚实属不易,所以同学间交往要真诚相待、互相宽容、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友谊,这样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与保障。”从事辅导员工作五年的朱瑛说,新生到校后应该先了解学校的社团情况,然后结合自己的特长参加一些校园活动、校园社团(比如学生会、文学社)。“还可以做义工、志愿者,既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丰富自己人生的阅历。”
学习 制定一个“充电”计划
提到学习,很多同学都会说到“在大学里学习全靠自觉”。 在这里,可以自由地学习,可以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学习方式多种多样,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阵地。
一位优秀大学生想通过记者告诉学弟学妹们:大学四年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类似于英语四级、考研、公务员考试这样的问题,心里要有个打算,免得到时被动。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为将来找工作增加砝码。
网络 善用和慎从
时下,新生带着电脑报到已不再是新鲜事,从高中到大学,时间多了自由了,可以大胆放心的上网了,但一定要管住自己。网络是把双刃剑。曾有一些大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业荒废而被学校开除,不能说不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不要让电脑成为聊天的工具、游戏机和电影播放器;不要沉迷于网络和网恋;不要把大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耗费于此。要做网络的主人,利用这个宽广的平台获取学习资料和信息。同时要有一个善于识别的头脑,不盲从。养成凡事慎行和慎从的好习惯,对将来踏入社会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