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7版:中国科协年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科学家也要不抛弃不放弃
参加公共聚会有讲究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给郑州中学生上了生动一课
科学家也要不抛弃不放弃
大师小时候喜欢“拆玩具”告诉同学们“永不放弃”
专家档案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是美国人,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他长期致力于低温物理和固体物理研究,因为发现氦3中的超流动性而被授予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物理学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诺贝尔奖得主,平时喜欢园艺和摄影,而在小时候还经常会把家里的玩具拆开看看,这样的科学家一定会让你感到有亲和力。昨日下午,郑州外国语学校的中学生见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和物理学大师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

晚报记者 张勤/文 张翼飞/图

精彩报告

诺贝尔奖得主用中国话开场

昨日下午,外国语学校报告厅座无虚席,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道格拉斯·奥谢罗夫的到来。

“今天的天气好晴朗!”当奥谢罗夫开始演讲时,第一句话竟然是用中文说的。虽然中文说得不够流利,但是这句话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同学们的距离。原来,奥谢罗夫的妻子是台湾人,他也能简单说几句中文。

大师小时候喜欢“拆玩具”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的兴趣非常广泛,除了搞物理研究之外,他还喜欢园艺和摄影。

“我还是个好奇心特别大的人。”奥谢罗夫说,小时候太喜欢“拆玩具”,这里面还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他11岁那年,父亲把一个汽车的点火装置拿回家,并且告诉他,这个装置可以充6伏的电,但是在机器的另一端却可以释放出高达2000伏的电压。

他突发奇想,充入6伏电就可以释放出2000伏的电压,如果为它充入600伏的电的话,那将会发生多么不可思议的奇妙变化?年小胆大的他真的找来一个600伏的变压器接到了电源上。“当时我看到的火花有一尺多长!我的身体正跨在电容器上,火花蹿出的一刹那我就失去了知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另一个房间的地板上。”

“不过,也正是这种好奇心,成为我今后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奥谢罗夫教授告诉同学们,正是这种为了科学而敢于牺牲、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成就了他,并最终一举登上诺奖奖台。

告诉同学们“永不放弃”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教授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都不要放弃自己的道路。”

事实上,荣获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奥谢罗夫正是“永不放弃”的践行者。上世纪70年代初,奥谢罗夫作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康奈尔低温小组的一员,和同伴们一同研究有关同位素氦3的超流动性。当一次次的重复实验没有得到任何成果,所有组员都已经放弃时,只有奥谢罗夫一个人还待在实验室里。奥谢罗夫的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最终的实验成果——他的发现成为低温物理学领域中的重大突破。

精彩回答

中国人拿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在听完教授的演讲之后,同学们提出了不少精彩而又有趣的问题,而奥谢罗夫教授的回答也是相当幽默。

高一男生王乃达问:现在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赛场上,可以屡屡见到中国学生拿到金奖、银奖,但是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却很难看到中国人的身影。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奥谢罗夫想了想,认真地答道:中国目前在应用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和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现在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非常好,拿诺贝尔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好的老师对自己帮助会很大

高一的李思滢问:奥谢罗夫教授如何对物理学产生兴趣?

奥谢罗夫教授说:“兴趣和好奇心是我走上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原因。”奥谢罗夫说,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在中学时,有位化学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化学老师对他说,“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向自然界提问的过程”。这个观点给了他很大帮助。

现代中学生需要具备3个重要品质

高二女生彭怡馨问:作为物理学领域非常成功的人士,您认为21世纪的中学生要想在物理方面有所成就,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品质?

奥谢罗夫给同学们提出了3点要求,第一点是要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第二点是要在功课上有一些天赋,比较聪明;第三点就是要有合作精神。“我举个例子,在实验室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合作,通常是我的观点给你一些启发,你的观点给我一些启示。”奥谢罗夫教授说,他在物理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里面的观点给了另外一位物理学家一些启发,后来这位科学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