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6版:第一健康·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国烧伤专家 郑州一院论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国内权威 云集郑州来传道
全国烧伤专家 郑州一院论剑
——全国烧伤会议在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暨省烧伤诊疗中心召开

在河南,最牛的烧伤治疗医院是哪一家?很多人会说,是郑州第一人民医院(省烧伤诊疗中心)。在广大老百姓们心中,该院治疗烧伤在河南是一流的,是值得信赖的。

郑州第一人民医院(下简称郑州一院)不仅担负起全省公共卫生突发烧伤事件紧急救援、危重病人抢救、成批烧伤的病人救治任务,而且还承担着指导全省烧伤救治网络成员单位业务技术的工作。就是这家烧伤中心,在2005年的上海亚太烧伤会议上,被授予“对中国烧伤事业做出特别贡献奖”奖章。

此次烧伤大会在郑州一院举办,更能说明其在全国烧伤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9月22日至24日,全国治疗烧伤的顶级院士、专家们将云集郑州一院,切磋最新烧伤术,全国最新烧伤术培训班也在这里举办,为众多烧伤科医生传道授业解惑,并现场切磋交流最新烧伤术。在该院,笔者看到了受邀参加本届烧伤治疗新进展培训班的专家名单: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院盛志勇院士,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院、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柴家科院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黄跃生所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科廖镇江教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夏照帆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孙永华教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委员、河南省烧伤治疗中心牛希华……可以说,国内烧伤届的权威悉数到场,历时4天的培训也必将会让众多与会的烧伤科医生受益匪浅。

一院院长裴国梁告诉记者:“2006年4月下旬,我们就已成功承办了中南六省烧伤专业学术会议。如今,我们要再次用一流的设备与环境、一流的技术与人才、一流的协作团队、一流的管理与服务,来迎接全国烧伤会议的召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利用这种难得的机遇,打造在全国驰名并能代表国内先进医疗水平的‘王牌’烧伤治疗中心。”

千锤百炼 铸造烧伤界名牌

据悉,该院的烧伤科成立于1966年,1985年建成集住院、手术、功能锻炼和实验研究为一体的烧伤专科大楼。今年又投资千余万元在烧伤科的基础上扩建成为河南省烧伤诊疗中心,目前中心大楼已扩建完毕正式投入了使用,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这所现代化的综合医院,是专门治疗烧伤的专科医院。

经过近42年的发展,一院烧伤科已发展成为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省烧伤诊治中心、郑州市烧伤治疗中心、郑州市烧伤整形重点实验室。新扩建的省烧伤诊疗中心大楼,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灯光柔和舒适宜人,诊疗流程设计科学合理,空间通透宽敞。楼内设有床位120张,小儿烧伤病区、成人烧伤病区、重度病人烧伤病区等三个病区,其中又包含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这在国内烧伤医院仅有的几家具备之一)、康复训练室、烧伤整形室、修复重建研究室、皮库科研实验室,并配备有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及药敏鉴定系统、悬浮床、电动取皮刀、进口呼吸机以及高能波谱辐射治疗机26台,该设备能对创面的愈合起到更好的作用。

该中心现有医护人员71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2人、硕士5人,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名,郑州市跨世纪人才5名,年门诊量达3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3000余人,总治愈率达98.6%。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严重电烧伤、化学烧伤等特殊原因烧伤治疗中,最早将整形美容观念引入烧伤治疗,以整形美容观念贯穿始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达国内先进水平。并在河南省率先成立了烧伤功能康复室,为病人进行皮肤康复治疗。

如今,它已是中南六省乃至全国烧伤界当之无愧的领头雁。抢救大面积特重烧伤成功率最高的是这里,床位最多、硬件最强的烧伤专业科室是这里,技术水平最高、科研成果最多的也是这里,省市领导多次亲临这里视察指导。

一流团队 全心全意为患者

烧伤是一个突发性极强的意外伤害,特别是成批烧伤,会在极短的时间里造成严重的危害。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该院烧伤中心40多年来锻造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烧伤急救专业医疗护理队伍。这是一张烧伤治疗的王牌,这支精诚合作的队伍,其临床救治水平一直为国内外同行翘楚,并在2005年被再次命名为省烧伤急救中心,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烧伤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

记得那年4月10日晚7时许,忙碌了一天的烧伤中心主任牛希华正与家人共进晚餐。突然,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院里紧急通知,某郊县有一严重火药爆炸伤病人需要会诊,牛希华推开碗筷,立即乘车出发。

2005年的夏季格外炎热,7月21日凌晨,郑州一院急救电话骤响,因煤气罐爆炸,豫东某市两名吸入性损伤、烧伤面积在90%左右的特重烧伤病人生命垂危,豫东某市第一人民医院请求紧急救援,议院急救车几分钟后就呼啸而出。

2006年5月8日,11名严重烧伤病人被转入郑州一院,烧伤科所有医护人员立即投入紧张的救治工作中,每名医生实行24小时负责制,一对一地对所管的病人救治。

今年5月的一天,烧伤中心又经历了一个永远值得回味的日子。当天上午,2位由于胶着火引起烧伤的病人被收治到医院;紧接着,又有4位铁水烧伤病人由外地转入烧伤科;傍晚时分,3位因为火焰烧伤的病人又被收治入院;凌晨3点,某市3位工人也因为烧伤转进了病房。短短24小时,该烧伤中心收治各类病人4批共12位,即便如此抢救工作依然在有条不紊中持续到了天空放亮,所有12位病人因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全都生命无虞。

…… ……

当然,像以上这些突如其来的烧伤急救,对于烧伤中心的同志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该院多年来一直担负着全省烧伤诊治网络成员单位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并承担着省、市突发事件及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工作,多次奔赴一线抢救病人。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即便是炎热的夏天烧伤中心的医护人员都必须钻进火热的烤架里,整齐穿戴着衣帽、口罩一丝不苟地给病人做治疗,几分钟就是一身大汗,如果是危重病人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浑身被汗水湿透,如同洗了个“桑拿”。正是这样艰苦的条件磨炼出了烧伤中心这张烧伤界的“王牌”,铸就了她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专家队伍。

不断创新 催生国内领先技术

烧伤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富有创新性的医学学科。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坚持跟踪世界烧伤学科前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保持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是郑州市一院烧伤中心人的不懈追求。

烧伤中心还先后完成了省级重点攻关项目和科研获奖项目20余项。近3年来,他们有“自体皮细胞耕耘播种直接移植的实验研究”、“血液净化对防治烧伤脓毒症的研究”等4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6项达省内领先,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承担着省、市级课题13项,每年在国际和国内相关专业杂志发表各种科研论文20余篇。

该院在全国首创了自体皮细胞移植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开展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血液净化对防治烧伤脓毒症的研究,并在临床应用。烧伤中心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近年已有20余名医护人员至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全国著名烧伤中心研修专业,围绕严重烧伤,临床运用现代综合知识进行跨学科研究,主攻方向为创面覆盖、烧伤感染、深度烧伤后早期功能康复等。

牛希华介绍,以往的烧伤治疗以创面愈合和保全生命为目标,任由瘢痕增生,挛缩畸形,既影响功能又影响外观,更给心理上造成极大创伤。而现在的治疗则是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通过用各种方法抑制瘢痕增长、消除色素、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使烧伤病人的身心都最大限度得到康复,使大面积烧伤病人不仅能做到生活自理,而且能自信地走向社会。

在烧伤中心康复室,来自某厂的杨先生正在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由专业康复护士为其做着手部功能锻炼。问起他的情况,他激动地说:“我是因一场事故引发烧伤的,面积达到99%,其中Ⅲ度伤达96%,送来时全身焦黑,面目全非,奄奄一息,立即被送入了重症监护单元,这里的白衣天使们利用先进的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翻身床等设备对我进行了数日不眠不休的抢救,最终将我从死神的手里抢了回来。” 现在的杨先生不仅精神饱满乐观,能吃能睡,而且活动自如,生活基本自理。更重要的是他能充满信心地面对社会,走向社会。

作为一院烧伤中心带头人的牛希华主任,繁忙工作之余也丝毫没有放松对前沿烧伤领域的研究,在“中美烧伤、创伤学术会议”,“亚太烧伤外科学术会议”等学术会议上,她做的《64例烧伤脓毒症的分析》论文报告,赢得了来自全世界和国内20多个省、市数百名烧伤科专家学者的掌声。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孙永华称赞牛希华的论文“开创了我国防治烧伤脓毒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这一研究成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与会的其他代表则称赞牛希华的研究成果“是防治尿毒症的曙光”。

仁爱之心 方能成就仁者之术

爱心是根本,医术是基础。仁爱之心成就仁者之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医生把处方权作为获得不正当利益的工具。在郑州一院烧伤中心医务人员却对此表示不屑,他们说:“当一个人患病后,身体不适,精神也很痛苦,求医心切,这样就更促使了做医生的责任感,更应该用精湛的医术去减轻病人的痛苦。”而在医务人员的眼里,处方权、手术刀是用来给病人治病的,决不是为谋取个人私利和好处的。

2000年3月,汝州市一位17岁少女被烧毁了面部和肢体,深度烧伤面积30%,在当地治疗20多天,花费已达数千元。她的父母东借西凑了一些钱去北京投奔大医院,可因交不起两万元押金被拒之门外,他们心急如焚地赶到郑州一院。

烧伤中心牛希华主任毫不犹豫地让病人住院。并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快稳定了病人及家属的情绪。手术时精心设计,面部采用大张皮移植,避免疤痕挛缩影响外观。手术一次成功,创面甲级愈合,仅花费2500元,孩子父母执意送给牛希华现金表达谢意被婉拒。他们追到牛希华家,膝跪叩头,经再三劝说才起身。

细致的服务是以人文精神为内涵的。在民政部门送来的一个大提包里,一个仅仅1岁多的女婴,被狠心的父母抛弃了,身上还带着较大面积的烧伤创面,屎尿和着创面发出恶臭。该院领导决定为其免费治疗,医护人员也丝毫没有嫌弃,给她洗澡、换药、包扎,并从家中拿来衣服、奶粉、奶瓶、饼干、尿不湿、婴儿车等用品,这弱小的生命,从此在烧伤中心安了家,这个小弃婴更成了护士们的宝贝儿,喂奶、喂饭、换尿布、班班交接。像其他孩子一样她学会的第一个词是叫妈妈,渴了、饿了叫妈妈,换药时疼了还是叫妈妈,应声去的就是穿着白大褂的“妈妈”们,等她住了90多天,伤养好了,民政部门的同志接她走时,她躲在护士们的怀中,小手抓住白大褂,哭叫着“妈妈,妈妈”不肯松手……

艾滋病、乙肝,听到这些字眼,也许大家退避三舍,而医生,特别是烧伤中心医生,由于病人烧伤后,皮肤损伤,渗出的是血清,传染性最强,医生面临着很大的被传染的危险,因为他们天天要接触、诊治每一位病人,有的还要进行切痂植皮,由于烧伤多为意外伤害,刚入院时有的病人并不知道自己已患上艾滋病、乙肝,突发的变故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不安。一名HIV感染的男性烧伤患者,极度消沉、悲观,不配合治疗,烧伤中心的医生们耐心细致与他交流沟通,经常为患者做健康教育和指导,认真讲解伤情,并把心理疏导作为重点,使他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积极配合治疗,增强病人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希望。

正是这种对患者的真情真爱,成就了烧伤中心的辉煌和美名,正是该院烧伤中心人的仁爱之心成就了他们的仁者之术,他们用妙手仁心为许许多多的烧伤病人撑起了一片健康的绿荫。通讯员 秦川 陈建平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