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6版:改革开放30年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陈寨:靠批发市场壮大的“巨无霸”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2008年:全村集体收入6000万元,村民福利越来越好
陈寨:靠批发市场壮大的“巨无霸”
陈寨村装的闭路监控系统给人一种安全感。

上世纪70年代,这里随处可见破败不堪的茅草屋;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层平房破土而出,在全村蔓延开来;上世纪90年代,村中开始出现五六层的楼房;而近两年,村民们争相盖起了10层以上带电梯的楼房……位于郑州北部的陈寨村,已历经了4次住房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折射出村民生活的巨变。不少网友评价说,陈寨村堪称河南的巨无霸城中村。

9月8日,已经在陈寨村工作40多年的书记宋书宝说:“没有改革开放,就绝对不会有陈寨村今天的面貌。”

晚报记者 裴蕾 李亚洁/文 周甬/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全是破旧茅草屋

“我1966年开始进入陈寨村委会工作,这一干就是40多年。”现任陈寨村书记宋书宝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陈寨村是贫穷的。当时,村里全部都是破旧的茅草屋。村民们主要靠种粮、种蔬菜为生,管理方式是大集体经营,集体劳动,记工分,年终才会进行分配,也就是现在说的吃“大锅饭”。村里的社员们一天最多才能挣到8角钱,3个劳动力以上的家庭一年最高收入几百元钱。由于粮食不够吃,村里80%以上的家庭都要靠吃“黑粮”来填饱肚子。

“当时,我们村里有个叫陈长宝的人,一家六口挤在一间茅草房里,生活全靠公社救济,几个孩子也都是生产队养大的,一年到头,他们家别说挣工分了,还欠队里不少钱。”宋书宝说。

“1985年,我们村有个叫陈国山的村民,率先花了1万多块钱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宋书宝说,这在当时的村中引发了一场“地震”,“村民都议论着,说啥时候才能住上这样的楼房。”宋书宝说,其实也就是在随后五六年间,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们都陆续住上了五六层的楼房。

1995年:陈寨蔬菜批发市场开业,当时其规模位居全国第六

要想带动村民致富,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集体经济。

1994年,陈寨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新一届村委会决定:今后陈寨村的发展,要走集体共同富裕的道路,其前提就是要发展集体经济。也是一个偶然机遇,促成了陈寨村首个集体龙头企业的诞生。

“当时,我们得到一个消息,说关虎屯蔬菜市场由于受到面积狭小、交通不便等限制需要外迁。”宋书宝说,当得到这个消息时,他们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一定要把这个蔬菜市场引到陈寨村来。

经过与工商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最终他们的想法实现了:一个全新的蔬菜批发市场在陈寨村落户,面积达80亩。

建立蔬菜批发市场,没钱咋办?当时,通过向村民集资、银行贷款和村委会自身筹措等途径,先后投入了800多万元。1995年,陈寨蔬菜批发市场顺利落成并开业。作为当时郑州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其规模位居全国第六。

“就在开业的第一年,我们村里就分到了300万元红利。”宋书宝说,这笔钱当时除了还贷款,基本上都分给了村民,让村民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那时候,如果种地卖菜,一家几口人一年收入2000多元就了不得了,而我们给每名村民每月发200元钱,每个人每年能收入2400元,一家4口人可以收入近1万元钱了,这样丰厚的收入,当时很多村民都满意得不得了,大家都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尝到了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甜头,陈寨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一发不可收拾,1997年,陈寨村建起了汽车交易市场,1998年,著名的陈寨花卉市场和冷库也开始建成营业。

1998年:陈寨花卉市场亮相,几年后成为全国花卉市场集散地

10年前,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居民,平均每年每人用在购买花卉上的支出为50美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居民,平均每年每人用在花卉上的支出达到了90多美元,而当时的中国人,用在花卉上的支出每人每年有多少呢?仅有0.4美元。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对精神文明方面有更高的需求。郑州城市经济发展很快,花卉在郑州市场的前景应当说是十分广阔的。”宋书宝说,正是瞅准了这个“商机”,从1997年起,陈寨村筹划起了一个大的项目——陈寨花卉市场。

经过长达1年多的规划和建设,1998年12月26日,陈寨花卉市场正式开业,当时的规模有1.8万平方米,50多家商户,这也是北方城市最大的花卉市场。

“花卉市场开业了,我们可以说是郑州首个吃螃蟹的人,谁都不知道在郑州办花卉市场是否能被市民接受。”宋书宝说,幸运的是,开业之初很快到了春节旺季,郑州市民出于好奇心理,纷纷来花卉市场选花,市场遇到了“开门红”。春节前后短短10天时间,有很多商户就赚了一两万元。但是,任何一个市场的成熟,都必须接受时间的考验。

宋书宝说,在随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花卉市场也沉寂了一段,特别是到了夏季,是最为清淡的季节,很多商户支撑不住纷纷退却转让,又有新的商户进入市场经营。这样循环往复3年左右时间,陈寨花卉市场越来越成熟,销售额也实现了稳定突破。

“我们市场门前的停车场,就是我们销售情况的‘晴雨表’。”宋书宝形象地说,在花卉市场开业之初的一两年,仅仅会看到有开封、洛阳、新乡等挂着“豫”牌照的车辆,而在三四年后,像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外省的车辆越来越多。市场的商户们开始大量进行花卉批发,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

“我们用4年时间,就将陈寨花卉市场建成了全国花卉市场的集散地,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南花北调、东花西走’集散地,交易辐射范围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宋书宝说,陈寨花卉市场越来越红火,原有的花卉市场场地已显得十分狭小了,于是,在2005年4月7日,位于北环路附近的陈寨花卉市场全部搬迁到了国基路上的郑州植物园内,营业面积达到了6.2万平方米,商户也扩充到了700多户。营业额方面,陈寨花卉市场已从开业之初每年的几百万元发展到现在年收入两三亿元,并为30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到现在,我们村的集体收入已经达到了6000万元。”宋书宝说,村里的收入多了,村民的福利也越来越好。

村里有了钱,咋花?宋书宝的回答是,其中有一半以上都作为“工资”发给了村民,其余的钱用作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按照现在陈寨村的规定,60岁以下村民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000元钱,60岁以上村民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200元。为了照顾老年人,60岁以上老人在年中、春节还会各补发1个月工资。同时,村中18岁以上的人,每年还会发1500元的旅游费等福利。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给村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村中发放的福利,而是村中人气的急剧攀升。

由于陈寨蔬菜、花卉等几大批发市场的繁荣发展,引来了很多外来人员的就业兴业。陈寨村民看准了“商机”,他们出租的住房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村民李大庆今年50多岁。他告诉记者说,随着陈寨村的不断发展,他家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我家最初是草房,后来盖平房、三四层的楼房,4年前,我家已经盖起了7层的楼房。”李大庆说,由于他家的房子盖的较早,其规模和现在村里很多家相比已经明显落后了,“人家盖的都是10多层的高楼,还有电梯,不过,我们全家都已经很知足了。”李大庆说,他们家现在的租房户有50多户,经济收入很可观。

宋书宝向记者透露说,目前村里的村民靠租房收入,最多的一年有50多万元,最少的一年也有10多万元,这也成了目前陈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了解,陈寨村里有村民2800多人,而居住的外来人口已经有9万多人。这么一个居住着10万多人的巨无霸村庄,如何确保安全?宋书宝介绍说,村委会和公安部门要求全村村民对外来人口严格管理登记,同时,从去年开始,村里家家户户都安装上了电子监控设备,随时监控。

未来规划:让村民们住上现代化高层住宅

“说实话,改革开放30年间,我们村发生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村民如今的富裕生活,我有时候想起来,感觉还不太相信呢。”村民李大庆这样说。

陈寨村的未来发展会是啥模样?在宋书宝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蓝图,上面清晰地注明:陈寨新城。

“随着郑州市城市的发展,对于像处于城市边缘的陈寨这些城中村,改造是早晚的,我们需要做先期规划。”宋书宝说,已经规划好的“陈寨新城”主要包括了6栋28层现代化高层居民建筑,新区内设置有花园、绿地。

“我们想在位于海洋馆东边的一个区域,建设这样一个新城,如果陈寨村改造,可以让村民搬进新城居住,享受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宋书宝说。

1.2002年3月1日,在宝丰机务段举行的郑州铁路局实现机车牵引内电化暨蒸汽机车退役仪式上,该局最后一辆蒸汽机车退出历史舞台,这标志着该局铁路运输动力牵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2.2002年4月3日,受郑州市政府委托,郑州市国土资源局首次采用土地使用权招标形式,公开交易4块经营性土地。此次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标志着国有土地出让性质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工作全面展开,今后商家用地要找政府,到土地交易市场上获得。

3.2002年4月13日,郑州市“四桥一路”桥下机动车停车场一年的经营权,21个停车场、539个停车位以156万元的价格拍卖。拍卖停车场在全国尚属首次。

郑州晚报 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联办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