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拉伯文化,人们自然就会想起“一千零一夜”的神话故事和神秘的沙漠风情。9月30日晚7时40分,来自叙利亚的茱莉亚娜舞蹈团在省人民会堂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专场舞蹈晚会“风情阿拉伯”,这场全部灵感取材于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的精彩演出,用有限的两个小时,把无限的美感和真情带给了每一位现场观众。不少观众不停变换着手中的摄像机和照相机的角度,生怕放过一个精彩的瞬间。舞蹈团团长阿里接受采访时说:“河南人民热情好客,亚洲艺术节活动丰富,主办方组织得非常好,感谢河南人民。”
晚报记者 鲁燕/文 张翼飞/图
[ 序曲 ]
离演出还早,观众已迫不及待
“我孩子特别喜欢舞蹈,平时电视上不管有什么舞蹈,她看得都特别专注,过后还总要给我们舞上一段。这几天,我每天晚上带孩子来赶场看演出。”9月30日18时30分许,在省人民会堂,夏先生抱着的小女孩不停地嚷嚷要进去看舞蹈。当他爸爸说,还有一会儿,妈妈去买票时,孩子有些“不高兴”了。夏先生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孩子今年两岁多,“很奇怪,她很有艺术细胞,特别喜欢各类舞蹈”。想着亚洲艺术节在家门口举行,为不错过大好的机会,他就尽量抽空带孩子来看演出,“孩子高兴,我也可以跟着放松放松”。
同样还有许多带着孩子来看演出的观众,采访中,他们说之所以带着孩子来看叙利亚的舞蹈,因为他们都是阿拉伯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的“粉丝”。“俺孩子今年15岁了,还常常听他给院里的孩子讲这个故事呢。今天带孩子看阿拉伯的舞蹈,让孩子从神话故事中真实地感受到阿拉伯的异域风情。”一位观众说。
会堂大门外,上百观众聚集在门口,有的打听着演出门票,有的想“先睹为快”,从检票员那儿打听舞蹈情况。
[ 台上 ]
舞蹈高潮迭起,观众情绪“跌宕起伏”
此次参加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亚洲艺术节,叙利亚舞蹈团为中国观众演出专场晚会——“风情阿拉伯”。观众们在欣赏充满异域风情舞蹈的同时,也领略到阿拉伯和叙利亚的古老历史和传统文化,特别是以《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展开的一幕幕歌舞场景。
首先带给观众的感受是,造型独特的舞台,一下子将观众带回到古代的阿拉伯王国。从美丽的谢赫拉查达为拯救广大无辜少女而毅然嫁给沙赫亚尔国王为他每夜讲述故事,到渔夫与美人鱼,勇敢的跳水女郎独斗盗贼,阿拉伯与罗马之战……晚会的节目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两个小时的演出,低回哀怨的弦乐吟唱着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曲调低沉凄美,瞬间阿拉伯竖笛奏起一段昂扬激越的旋律,仿佛狂风吹散乌云,阳光又洒满了大地。悠扬而激越的阿拉伯音乐也让观众的情绪“忽起忽落”,而神秘又性感的阿拉伯女郎,身裹绿色披巾,面纱半掩,如一袭轻风,飘然而至,猛一转身甩掉面纱和披巾……身材苗条、面容姣好又略带娇羞的阿拉伯少女们,随着鼓点和音乐,张开双臂,舒展腰肢,动作轻松活泼,表情细腻,笑容明艳动人。观众的心绪也随着音乐的跌宕和女郎的舞姿而起伏。而男舞者挥舞钢刀,在变化无穷的光影色彩中编织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整个演出,记者发现叙利亚的舞蹈演员也极善于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舞蹈演出时,一些演员不时扬起手,示意大家拍手。观众也忙坏了,他们一边拍手鼓掌,一边用摄像机和照相机拍下“难忘的回忆”。
“虽然有时看不懂一些舞蹈表达的内涵和意义,但是阿拉伯少女的美和男舞者的潇洒、坚毅还是能感受到的。”张女士不无感叹地说,“这是一场别有意义的演出。”
[ 幕后 ]
40多名演员展现不同身份的阿拉伯人
舞蹈团40多名青年男女舞蹈演员,可以说是演尽了阿拉伯人的各种身份,他们依据《一千零一夜》、“阿拉伯公主的爱情”等故事情节,设计出国王、皇后、公主、将军、王公、武士、商人、艺人、侍女等20多种人物造型,分别以不同的头饰、颈饰、腰饰来装扮,服装上又以式样、材料、色彩和饰品来区分。面部化妆就更加精细入微,眼、口、鼻乃至胡须的样式都做了精细的设计,再巧妙地运用舞蹈、舞台设计、人物造型、服装道具等各种手段,把一台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情的歌舞、历史舞剧和芭蕾舞剧呈现在观众眼前。
该舞蹈团编导兼团长阿里接受采访时说,他是第三次来中国,很高兴把叙利亚的舞蹈带到中国,“我们这次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一台阿拉伯风格和以东方阿拉伯元素《一千零一夜》为题材的舞蹈,东方的艺术都有些相通的地方,相信中国的观众会喜欢”。谈及对亚洲艺术节的感受时,他笑着说,感受太深刻了,组织得非常好,活动也非常丰富,郑州人也很热情,感谢河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