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6版:城市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相机记录历史变迁
f1015bath
f1006ygth
f1013zpth
f1014path
1015gmgg
f1015fle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乡土摄影大家王世龙
用相机记录历史变迁
开始建设的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
王老拍摄到的西大街拆迁时的旧房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 文/图

“山药蛋派”摄影大家的

乡土情

王世龙:我当过兵,受过伤,干了一辈子摄影记者,但我觉得自己以前是农民,现在还是农民。我常说,农民照农民,有农民的特有感情。我不管拍照、写书还是做人都是自自然然,想装洋也装不了。有人说我土,我承认我就是土,我就是本色的“山药蛋派”。

一进王老家的客厅,现代化装饰的墙壁上挂着一大串玉米辣椒和葫芦。“这是学生从老家给我带的。”既有眷恋也有自豪。被誉为中国乡土派创始人的王世龙,虽然身处都市,但几十年来,他的镜头须臾没有离开过乡土、离开过农民。他就是要用镜头诉说他对乡土、对农民深深的爱恋,那是他的乡土,他的父老兄弟。

那年,淮河发大水,他乘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机去淮滨,飞机将救灾物资和他降落到地上就飞走了。他就留在抗洪救灾的淮河岸边拍照,被安排到一个姓陈的大爷家吃住,与陈大爷同住在一张竹床上,陈大娘发现他身上也有虱子,就笑着对他说:俺身上有这东西你身上也有。他在陈家住了五天,每天晚上,陈大娘将他的衣服拿去在麻油灯下帮他捉虱子……

那年,他去新乡大块头公社采访,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时,突遇大雨滂沱电闪雷鸣,雷鸣中听到有人呼唤他的名字,他就循声钻入一个瓜棚,原来是他采访过并为之拍过照的张大爷。张大爷把他的摄影包擦干,用被子将他包起来暖和。张大爷说,天黑了,下大雨,不走了,还有俩窝窝头,你一个我一个,再找俩面甜瓜顺顺口就行。他俩背靠背坐在瓜庵里的木床上,瓜庵里的水越积越深,坐在床上可以洗手,那小床像只小船,他抱着摄影包,张大爷抽着清化小烟。雷雨声中,张大爷说,当记者不容易啊!他说,种瓜也不容易啊……

那年,刚收罢麦,早种的棉花苗已经碗口大了,他骑着自行车,从新乡朗庙公社到获嘉的亢村公社采访,过七里营公社王屯大队时,他突然感到头疼,浑身没劲,像是小感冒,就在棵大叶杨树的阴凉下将自行车放倒,头枕着车,手抱着摄影包,想着眯瞪会儿就会好的。醒来,他发现身上盖了件小袄,王屯大队的王大爷正坐在他身边吸烟,还笑着说:我一看就知道是你,我认得你的照相包,你的自行车……

那年,三年困难时期的某一年吧,他与新华社记者老唐同在新乡县刘庄采访,天黑时,老唐说咱吃什么?他说听主人安排。天黑透,他俩转了一圈也没找到饭吃,只好等第二天早上一起吃。睡下时,大队支书史来贺来了,问二位吃饭了没?饿不饿?他笑说,老史,饿了咋办?老史说我去想点办法,半个时辰后,老史回来,提了壶开水和半篮子被霜打的小茄子,捎带一包盐,霜打青嫩小茄子蘸盐,开水送下,也算是顿美美的夜宵……

王世龙在数十年间的采访生涯中,上述的类似细节,信手拈来,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风里来雨里去风风雨雨几十年,当然苦。王世龙能深深体会到那苦中之乐。爱恋乡土,亲近农民,乡土为他充氧,农民为他补钙,王世龙的思想感情意识精神,是日渐成长日渐强壮的。强大的精神反哺身体。

“有位名人说过,七十人不老,八十正当年。我自我感觉好像比病前还年轻了点。”他每天早上4时起床自我按摩,5时准时出门,到博物院散步健身,6时回家做饭,7时准时吃饭,饭后再睡一会儿,9时开始进入书房工作。他最大的乐趣是读书和看照片。“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是一种享受。”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

南丁:王世龙以他的残疾之躯,背着他的摄影包,走遍了河南这块热土,就凭这,当了全国劳动模范,当了首任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以乡土摄影家的身份随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同行认为,王世龙的摄影艺术最洋!他的多幅照片被美国收藏家和西方艺术机构收藏。

在郑州生活了50多年的王世龙用相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我在农村长大,当兵以后就行军打仗,没有到过城市。转业到了新乡市,后来调到省报后,分工仍然是农业方面的。但我热爱郑州。从农村采访回来发完稿,我就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周游郑州市区和周边赏景照景进行采风。”王老念叨起了上世纪80年代郑州流行的一首顺口溜:二七塔,水上饭(金水河二七路桥旁的水上餐厅),宽马路,地下线(重要的街道上把电线埋入地下),金水河清水流,大石桥建成公交站,三角田美还不算(现在的紫荆山大楼下原是一个叫三角田的水稻区)……

王世龙用摄影家的眼光记录了郑州的变化。他说,当历史进入21世纪后,郑州变化的迅速程度让人感到不可置信。到处是高楼大厦,道路纵横交错,立交桥越来越多,尤其是燕庄、关虎屯、东西大街等地方让人感到日新月异。

“还记得1955年我来郑州学习,报社所在的那条街很窄,窄得连汽车都不能通。那时的郑州人编了一首顺口溜自嘲:街道不平,电灯不明,晴天沙尘起,雨天满街泥。”说起在郑州最难忘的事,王老说当属北下街的羊双肠泡馍了,自从他来郑州学习起老记者带他喝过后,他便一直视其为美味。采访结束,王老再三交代我说:标题和内容要充分发挥,潇洒一点,不要板着面孔说话。

遗憾的是在王老众多的照片中却没有一张是他在郑州的留影纪念。“都是我去拍,谁来拍我呀。”王老笑呵呵地说,“我人就在郑州,还纪念个啥。”下转C08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