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53版:文化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易中天品诸子百家引争议
富矿贾平凹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易中天品诸子百家引争议
观众质疑他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

上周末,易中天重返《百家讲坛》,虽然还是那独特的口音和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但这一次不再“品三国”了,而是改讲在学界颇多争议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先秦是中国古代文明最灿烂的一段,学术界对诸子百家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多分歧,于丹当年解读《论语》曾经火极一时,一般的学者把一个方向研究透彻已实属不易,这次易中天再讲诸子百家,他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成为很多观众的疑问。

上电视不代表成夫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文化评论家李少君认为:“《百家讲坛》本身就是一个带启蒙性、普及性、大众化的讲坛,不能以专业的水平来评价。”他将其比喻为“现代说书”,“我觉得易中天自己也会觉得比在大学里给研究生、博士生讲通俗容易多了。所以易中天讲什么都能理解。再说,作为老师,他讲得确实不错,口才很好,是最受欢迎的讲坛学者吧。”在李少君看来,在《百家讲坛》给电视观众讲课,与做学问研究根本是两码事,虽然易中天既讲了三国又讲了先秦诸子,但不能证明他在这两方面都是专家,因为面面俱到地成为各个阶段历史的大师“有一定难度”,“毕竟大师如陈寅恪等也只是着重研究某些历史阶段。上《百家讲坛》可以使人出名,但若因此说就成了大师,显然是两回事”。

重复很正常

虽然《百家讲坛》所讲的内容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做学问,但是李少君并没有否定电视讲座这种形式的作用:“学术也不要太神秘化,以为只能在书斋里做做。至于说学术的成分有多少,我觉得不能泛泛讨论,毕竟,最尖端的学术可能只有几个人懂,比如甲骨文、相对论之类。我认为学术走入大众的生活和心理也有必要,所以我还是很赞成电视讲座的形式。”

对于于丹和易中天都在《百家讲坛》讲孔子,内容是否有差异的问题,李少君则认为并不矛盾。“对于电视来说,有观众就说明有需要,就还没有饱和。学术重复是正常的,学术重复和学术创新不矛盾,一个是基础工作,一个是尖端工作,都需要。观众愿意看,就说明对他们还是有知识普及的意义。”

[各方观点]

作家张贤亮

易中天把历史用大众非常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给大众。

学者孔庆东

易中天此次出山,依旧救不了《百家讲坛》。

天涯网友

易中天此次是罗列各家的观点,然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他高明之处,但是从学术角度来说,我并不觉得他谈的有多好。

网友三山

易老师讲孔子感觉出手不凡,期待下集。我认为易老师教会了我们读书的方法,怎么分析,这个最重要。

王宇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