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24版:第一家居·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王健:从“走偏锋”到“义薄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题记:智者动,仁者静;智者喜水,仁者爱山;智者乐,仁者寿;智仁融于一身,乐,寿也,福也。
王健:从“走偏锋”到“义薄云”

王健语录

卓有成效的领导,就是要管好他自己与他共事的人,从而为他的企业和员工带来好处。

——关于超凡的百年文化,王健这样写道

挣钱不是目的,“做强、做大、做人”才有意义。

——王健的金钱观

当一个好老板,就是当一个“好木匠”,塑造一匹好产品、好人才、好员工、好朋友,决不能用医生的眼光,看谁都有病!

——王健这样理解领导的角色

看不透的,我可以不说,但我决不会给你说假话。

——王健认为诚实很重要

不计较眼前利益,更注重战略长远的大利益,这样胸有大志的人才太少了!而慎重计较眼前利益的人才,太多了!当代超凡要高速发展,务必找到这样一批胸有大志的人! 

——谈到人才,王健这样说

时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资源,不懂得珍惜时间的人,就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就谈不上管理别人,管理企业。

——王健常教导员工珍惜时间

王健始终为当年没有选择做物流业而耿耿于怀,不过,十几年前那个平凡的政府公务员,或许也不会想到,正是当初的那个选择成就了今日的超凡。

王健真正满意的生活,应该从30多岁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席卷中国,“个体户”成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标志,此时已经是省直某政府部门一名干部的王健,也按捺不住创业的冲动,排除了各种阻力毅然下海,成了中原家装行业“吃螃蟹”的第一人。

十三年商海沉浮,披荆斩棘。如今,超凡装饰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中原家居行业的龙头企业。而王健,也在“退而不休”的自我定位上,成为中原家居行业的领军人。晚报记者 卢林 袁瑞清/文 赵楠/图

创 业

“剑走偏锋”,“傍”奥运冠军找到第一桶金

从政府部门到个体经营;从铁饭碗到泥饭碗……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涌动和冲击着王健的心灵。放弃优厚待遇,毅然下海,这在目前很多人眼中仍属于“剑走偏锋”行为,却让王健的自身价值得到最辉煌的实现。

1995年的王健并不“快乐”。尽管在政府部门上班,有着稳定的收入和安逸的生活,但王健明显感觉到了来自机关的体制限制。刻板而沉闷的生活令他乏味,他渴望自由,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规划生活,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加切实的体现。

那时候,王健最羡慕的是个体户。这个在当时日渐兴起的群体,是那个时代的榜样与印记,他们饱含创业的激情,依靠自己辛勤的努力,获取事业上的成功。这种生活状态,正是王健所想要的。

在父母和领导的一致反对声中,30多岁的王健还是执意下了海。作为一名在物资部门工作了多年的干部,王健对物流贸易行业相当熟悉,也有着广泛的人脉资源和顺畅的产品渠道。大家都觉得王建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以降低创业的风险,但王健不希望别人拿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我不能跟自己以前的单位争利益,不能挖社会主义墙脚。”王健笑言。

于是,他选择了自己并不熟悉的家装行业。那时,家装行业在中国刚刚有所起步,即便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家庭装修基本都是“游击队”的天下,正规的家装公司屈指可数,市民也没有养成装修的习惯。

对王健而言,此时他在商业上的天赋才开始显现。他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没有正规的企业,证明干家装是有困难的,难度很大,管理也不容易。”但王健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有困难,才蕴含利润。”

决定做家装,王健并非要做“游击队”,从一开始,他就树立了做品牌企业的雄心。当时,从郑州走出去的乒乓球名将邓亚萍在郑州很有名气。“这个因为太矮,被教练认为是不具备打乒乓球条件的小个子,却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拿下了一枚又一枚金牌,是当时很多人心目当中的偶像。”王健坦言,他就是其中之一,“邓亚萍排除万难的勇气令我很敬佩,这也是做事业所必须的条件,要有征服困难的决心。”

除了邓亚萍,王健最崇拜的人还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另外一个则是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毛泽东不拿枪,照样领导千军万马,战胜敌人,这和做企业是一样的。而松下幸之助是个残疾人,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松下做成了全球最为知名的电器公司之一。”在王健看来,做家装行业,并不是非要自己去对着电脑搞设计、拿着钢锯去切木板。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家装行业的领导,一定要学会去做智慧型的领导,站在行业的高度领导企业发展,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在运筹帷幄间决胜千里,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把不可能,做到可能,把不现实,做到现实。王健就是那种敢于去挑战、敢于争第一、充满豪情的人,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用老乡邓亚萍的名字做店名?”

不久后,王健登门拜访了邓亚萍。

令王健深感意外的是,邓亚萍和他一见如故,听完王健讲完自己详细的经营思路后,她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把事业做得和你的名字一样成功!”没有犹豫,邓亚萍当即同意王健用自己的名字做店名。

当年9月,郑州市凤凰路与东明路交叉口附近,一家名为“河南邓亚萍家庭装饰有限公司”的店面开业了。这个公司,就是河南超凡装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

不久后,一幅“河南邓亚萍家庭装饰公司”的大幅户外广告被挂在了城东路的一处桥上,这在家装行业刚刚起步的河南市场,一下子成为了被市民关注的焦点。“我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原则,用邓亚萍在大赛中打每一板球的精神,来对待每一个工程,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客户。”虽然不懂装饰,但王健却善于利用专业人才,并用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客户。

作为中原第一家正规家装公司,王健的公司很快成了市场的领头羊。找他装修的人接踵而至,业务繁忙的时候,客户在公司门口排着长队,等着交钱装修。

下海的王健掘到了丰厚的“第一桶金”,仅仅在一年时间内,这个公司为王健带来了上百万元的利润。

坎 坷

“四年一步”,挫折中的另类学习和收获

前方是光明的,但道路总是曲折的,没有常胜将军,没人能随便成功。人生的道路难免磕磕绊绊,王健亦是如此。但他的“亮点”就在,痛定思痛之后,能迅速化失败为教训,化被动为主动,给自己和他人以启迪。

1996年,因为要参加奥运会比赛,按照规定,邓亚萍不能在外兼任何职位。于是,王健去工商局把公司名字更改为“河南超凡装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简称超凡装饰)。

令王健欣慰的是,更名对公司业务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生意依然很好,排队装修的情景仍旧如故。王健的个人财富也不断增长,很快成了身家几百万的大老板。

1995年就进军家庭装饰领域,成立正规的家装公司,王健不仅是中原家装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全国,也走在了行业前列。1996年,全国装饰行业协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王健作为代表在大会上讲话,他呼吁同行,重视家装市场,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无可估量。

在以王健为首的第一批家装人的带动下,1997年到1998年,河南的家装行业迎来一轮快速发展的热潮。家装公司相继成立,各行各行的有钱人纷纷进军家装领域,“有以前做工装的,有开面馆的,有卖食品的,反正形形色色的人都有,鱼龙混杂。”王健说,当时在郑州开家装公司的人,几乎全部到超凡装饰考察和学习过,有明着来的,也有暗中来探访的,不过王健却很豁达,凡来的,都一一赠予资料,给予指导,“一枝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他们进来只会促进超凡的发展。”

当时,郑州的家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冒出,仅在工商局注册的正规家装公司就达到了2000多家,没有注册的非正规公司就更多了。虽然大家都在竞相分食家装这块蛋糕,但已经尝到甜头的王健,却有点不“安分”了,这也迎来了他事业的第一个挫折。

1997年,两个朋友找到他,建议合伙搞一个市场,他们看中了沙口路附近的一个建材市场,别人建好后没有经营起来,想找王健入伙,三个人把市场经营起来。在家装行业一帆风顺的王健,渴望新的挑战,于是注入资金,买断了该建材市场十五年的经营权。

初期,王健策划了一些活动,让该市场得以迅速发展。不过,好景不长,虽然市场前景看好,但三个人的经营思路却发生分歧,市场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眼看着再耗下去也无多大意义,王健接受了三个人商议的结果:王健离开,另外两个人拥有市场,但两个人必须在一年之内把王健投入的钱全部返还,但王健至今也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四年时光最终换来了这样一个结果,这让王健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之中,让他痛苦的,并不是百万家产打了水漂,而是耽误了四年的时间,耽误了四年的机遇。“这四年也让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合作项目,一定要找对人,人才是最重要的。”

思 索

“破旧立新”,果断解除“家族式”管理束缚

中国人最在乎的是“关系”,是“感情”,但做企业不行。一味地陷入情感与血缘关系之中,即使能让企业暂时渡过难关,繁荣一时,但也无法维系长远的发展。对王健和超凡来说,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破除“家族式”的发展理念。

当初,为了运作建材市场,王健把超凡交给其他人打理,自己拿着全部的家当和朋友全身投入市场的运作。

2001年,带着满身的疲惫与伤痕,王健回到了超凡。但此时的超凡,情况并不好,因为先前王健把精力放在建材市场上,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在走下坡路,每个月的营业额不到20万,而当时公司正常运作所需要的费用就得20多万。

王健开始四处借钱,亲戚、朋友,凡是原来跟着他发展起来的亲戚,他都借过一遍,让这些亲戚们成为股东。依靠亲人,王健吸收到了几十万元资金,公司又开始正常运作了。这被王健称为是超凡的“二次创业”。

但“二次创业”却远比“一次创业”更加曲折与艰难。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的弊端开始在超凡出现,公司并不明朗的前途和屡屡赔钱的现状,让股东之间产生了很多争论,该不该借钱给王健?如果赔了,这些钱找谁要去?

2001年成了王健人生当中最为痛苦的时段,建材市场失意的阴影尚未消除,又要面对超凡糟糕的局面。“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只有借助安眠药才能稍稍休息,我那时候也常常问自己,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得到的东西和付出的心血这么不匹配呢?我有必要这么坚持下去吗?”

不过王建始终不愿放弃,“我不能倒下,如果我倒下了,那么多债务,我怎么对得起家人和那么多跟着我干的员工?”

痛定思痛,王健决定为企业发展斩除一切束缚。“当时公司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家族式管理的弊端,股东太多,内部争论太大,大家无心工作,企业缺乏凝聚力。”认识到这些后,王健毅然作出决定:所有家庭成员的投入全部撤出。当初为公司拿了多少钱,公司除了如数退还外,还要另外付给20万,一年内付清。

尽管此时的王健背负200多万的债务,但他却感觉无比舒畅,他知道,解除了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束缚,他就能够大胆按照自己思路来规划企业发展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给我自由,我就一定能够挣钱。”

在大家都几乎对超凡失去信心的时候,王健却再次带领他的超凡“超越了平凡”。王健大胆利用账面上仅有的不到5万元的资金在媒体打广告,作宣传。在很多人看来十分冒险的一招,却让超凡“起死回生”,再次打出了品牌。

“二次创业”的超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到半年,“另外给20万元”的承诺就已经兑现。2002年,一年时间内,王健把200多万的债务完全还清,超凡装饰也一跃再次成为河南装饰企业的领军企业。2003年,王健开出了第一家分店,四年内,他的店遍布全省各地,如今超凡的18家分公司一直发展迅猛。去年,超凡更是把工程做到了安哥拉,成为河南第一家走出国门的家装企业。

一直到现在,超凡都保持着超速发展的状态,每年翻一倍。在做大家装事业的同时,王健还成立了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和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当然用的都是超凡的名字。勇于冒险、具备前瞻眼光的他使超凡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品牌,坚定地行走。

创 新

“与时俱进”,从“人”到“机制”的前进步履

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再到机制管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在王健看来,无论是人、制度还是机制,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企业若想发展久远,就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到底是谁的?是家族的,还是社会的。深谙家族式企业弊端的王健,也一直在思索着超凡的未来。“将来的超凡装饰不会姓‘王’”,王健坚定地表示,家族式企业成功的几率很小,大发展几乎不可能,“就算有成功的,也只能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

多年的积累,王健对企业管理有着自己的认识。他把企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行业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具体的管理方式也就不同,要因时因地而变。”

第一阶段,是企业的创业阶段。这个时期公司规模小,员工一般在50人以下,不需要制度来管理,人管人就行了,由三四个人形成企业的核心团队,就可以带领企业高效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企业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公司规模扩大了,人管人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需要制定各种制度来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制度包括很多方面,员工有员工的制度,管理层有管理层的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大家各司其职。第三个阶段,是企业的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制度还存在,但仅仅依靠制度不能保证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是机制来推动企业发展。在王健看来,机制是制度的升华,“制度是管人的,机制是激励人的,管理一个人去做事,和一个人自愿去做事,两者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王健一直在思索企业的机制问题。在他的一本记事本上,记者发现了王健在2005年写下的一段话:机制能使企业快速发展,机制能使人快速成长,超凡要尽快建立各种机制,如加盟机制、分店等九项机制。

如今,在超凡装饰宽大的办公室里,经历诸多风雨的王健显得很沉稳,几十年在装修行业的摸爬滚打,让他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式,你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

对于超凡的将来,王健坚信它不姓“王”,他眼中的超凡不是家族企业,任贤不唯亲,而唯才唯人品。他如今也确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培养—锻炼—任用—退而不休—退休”。王健这样规划这个人才选拔机制,从选拔到锻炼大概需要5~10年的时间,而后任用20年,到50岁的时候“退而不休”,到70岁时再彻底退休。

在王健看来,人到50岁,对事业的闯劲已不如年轻人,但50岁的人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心态稳定,考虑问题周全。这个时候就需要实行退而不休这样一种机制,发挥余热,“在退而不休阶段,我只要求做两件事,一是教会下一任学会超前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二是要用自己的阅历与智慧,指导下一任尽快成长,少走事业上的弯路。”50岁退休,王健这种独特的机制,比国家规定的60岁退休提前了10年,但却让其有了20年继续发挥余热的时光。

“今后我的接班人可以享受到与创业老板一样的待遇,但当他退下来的时候,其待遇要与企业利润挂钩,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任掌舵人做到任人唯贤。”在对公司管理上,王健一直要求员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数字化,把数字化的东西表格化,表格化的东西流程化,“我要求考察部门经理有没有工作能力,就看他对我这个框架的理解程度,如果不理解,那么可能将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抓不住主要矛盾。”

如今,王健也似乎并不满足仅仅在装饰行业叱咤风云。最近,他正在清华大学研读有关企业上市的课程,并且还在郑州西郊开办了一个规模在2000人的培训学校……

“这是公司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王健一直致力于将超凡打造成为百年企业,“我想用集团化的运作,把超凡打造成一个上市企业。”

根 基

“高义薄云”,“道”“义”之下的责任中原

道义、侠义、忠义……在王健身上,中国传统道德的光芒时刻散发左右。无论是对企业的尽心尽力,还是对员工的关怀备至,抑或是对对手的不计前嫌,他的胸怀和责任,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对手”都对他赞许有佳。

超凡的企业文化很有特色,每年一届的“孝子评选”活动几乎无人不知。在超凡,不管是高层还是一线工人,“孝”是一切考核中的首要评定标准。王健说,十大孝子不是超凡选拔干部的唯一方式,但超凡的中高层干部必须是十大孝子,“只有在家对父母孝顺,出来做事才能对企业忠诚,令人信赖。”

在超凡,要成为孝子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有着明确的规定:一、每个月要给父母寄不低于50元的生活费。二、每一个月往家里打两次电话。三、每年要陪父母至少两天。四、每年要给父母洗一次脚。“完成这四个条件后,还要让其父母签字,来自农村的员工,必须让村委会签字盖章,来自城市的员工,必须让居委会签字盖章,只有这样才能参与评选。”

或许,正是王健这种极富特色化的管理模式,让超凡装饰一直稳居中原家居行业的领袖地位,让其深受客户信赖。

“我们是超凡人,我们在做超凡事业。欲成大事,从做人开始。以德立身,以诚感人,视超凡为家园,自信、自强、自立……”在超凡,任何一名员工,都能熟练背诵这段“司训”。在很多企业的司训或者企业文化当中,都只是要求员工努力拼搏,为创造未来的辉煌而奋斗。但王健对员工的要求不仅如此,他把“快乐不快乐,健康不健康”作为核心,“我希望每个超凡的员工都认真生活每一天,快乐工作每一天,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在王健眼中,员工每一天“快乐的工作”和“认真的生活”远比什么“为企业辉煌发展而奋斗”来得实在的多。他深知,百年企业,要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需要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去熏陶和支持。

与地产界的建业一样,超凡同样走的是“省域化的发展战略”,这从超凡十三年来口号的变更中就可以看出:“超凡装饰,让郑州人信赖”;“超凡装饰,让河南人信赖”;“扎根河南,打造百年诚信装饰品牌”。

“相对而言,我们更了解河南市场,不论在哪发展,只要是能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是好的企业。”王健将超凡的发展领域定位在以郑州为核心,向周边辐射300公里,车程3小时的范围内。

“做大企业,社会责任重于泰山,这是超凡发展的责任根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与王健下海之初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想法不无关联,利润不是万能的,拿出一部分利润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才能实现大家及公司的社会价值。据了解,超凡每年都会为公益事业捐资,而一名仅在超凡工作半年的员工生病去世后,王健更是承担起了该员工两个孩子的学费,“利润第二,只有不重视金钱,金钱才会滚滚而来。”

“成立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是针对城市发展的未来之需,而开办超凡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也是因为我觉得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非常关键。”王健笑着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做老板了,我会挑选德才兼备的职员做超凡领航人,我可能就是享受一定的股份收益和退休金,这样的方式将在超凡延续下去。”

记者手记

守得云开见月明 大势方能成大事

初秋的风已经有点凉意,眼前的王健却仍旧一身夏天的打扮,米黄色的短袖,灰白色休闲裤,充满活力,让我们感觉很清爽。

业内给予王健最多的评价是豪爽,义气,有大气魄,敢做大事。采访中,王健很随和,像名长者在与后辈谈心,不过我们明显感受到了这名河南汉子身上,有股霸气,有股韧劲。每每谈到激动之处,他会扬起手势,而后用力落下;谈到曾经的艰难,他会凝眉深思,而后语速沉缓。

性格的棱角在王健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他果敢坚决,勇于冒险,喜欢挑战自己,渴望发挥才能的广阔天地。他能毅然放弃当初优厚的待遇而下海经商,能果断结束当初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将仅有的5万元资金投向媒体……

从一个家装门外汉到河南家装业的领军人物,王健的成功并非轻而易举,超凡能成为如今的龙头企业,王健所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

王健总能站在未来思考当前,总能深入行业又能超越行业本身,与他交谈,如沐春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有着前瞻性的眼光,有着超前的思路。当别人在做“游击队”的时候,他在做品牌;当别人在做品牌的时候,他已在尝试多元化发展,准备上市。

早年,一本名为《超速发展》的书,深深影响了王健,教会了他如何形成跳跃式的发展思维。如今,王健坦言自己想出的一本书是《人,怎么才能活得成功》,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经验、教训和感悟,给后代人在创业或者生活方面给予启迪和警醒。

仔细比较就会发现,超凡与建业有许多共同之处,一个是河南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一个是河南家装行业的领军企业,同时奉行着“扎根河南”,推行“省域化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无疑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无论怎样,正是有了他们,中原地产与家居行业的整体形象才如此鲜明,才如此深富地域特色。

在王健自己看来,他如今最大的财富是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自己的所作所为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不过,在我们看来,王健的财富还在于,他与超凡十三年来的成长轨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与仿效的榜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