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郑州解放六十周年大型纪念报道-追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报历经20余日采访报道
真实再现郑州解放历史
一张合影 两代英雄相会
f1007lmth
1022gxd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本报历经20余日采访报道
真实再现郑州解放历史
多名见证人讲述鲜活郑州解放故事在日华人媒体寻访“日本八路”家人

本报历经20余日采访报道

真实再现郑州解放历史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张锡磊

晚报记者 邢进 董洪刚

随着昨日纪念郑州解放六十周年大型凭吊活动的成功举行,本报“郑州解放六十周年大型纪念报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20余日的采访和调查过程中,这座城市一段珍贵的记忆被一点点完整地还原。有许多意外发现也在调查中逐渐显现,使郑州解放的历史更加真实与丰满。

寻访新发现40多名解放郑州烈士

9月底,本报已经开始筹备这个持续半个多月的大型纪念报道。采访的第一站,是郑州烈士陵园。我们在此得到了最珍贵的资料“解放郑州——郑州战役部分烈士英名录”,这份英名录,为寻访烈士的后人提供了可能性。

凭着这极其有限的线索,国庆长假期间,本报派出记者,远赴烈士集中的山西省陵川县寻访。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有了惊人的发现,仅陵川一地,就有13位烈士为郑州解放献出了生命。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的意外发现越来越多,在山西壶关县民政局,查找到10名烈士的名单。深秋的太行山区,霜寒露冻,为了寻访烈士的直系亲属,我们的记者每天背着数十斤重的行囊,奔走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大量的烈士亲属,在我们的寻访过程中被一一找到,通过他们的讲述,已经埋进岁月深处的烈士们的形象逐渐清晰,他们的生平和故事,被我们的报道忠实记录。

随后,我们的记者又转往河南林州市和河北磁县。据统计,截至报道结束,此次大型采访新找到40余名解放郑州的烈士。对于这些珍贵的史料,本报将结集成册,转交给烈士家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馆等相关单位和人员手中。

多名见证人讲述鲜活郑州解放故事

在寻访烈士后人的同时,本报亦开始在本市寻找当年亲历郑州解放的见证者。在数百万人口的郑州,要找到这些老人绝非易事。所幸的是,本报大型报道的连续推出,迅速引起了读者们的强烈关注。不少亲历历史的老人,纷纷给我们打来电话,讲述他们当年的经历。

在与见证者们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一次次被感动着。75岁的张纯洁老人,在郑州解放时还是一名中学生,但那段火热的岁月,整个城市焕发的勃勃生机,却深深印刻在他的记忆中。当年,郑州的大街小巷,曾经到处传唱当时军管会创作的《郑州解放之歌》,它热烈欢快的旋律,与老人的青春岁月重叠在一起。为了这份情结,张纯洁老人历经10年,完整发掘整理了这首歌曲,并多次上报市委、市政府,希望将它刻在郑州解放纪念碑的背面。

80岁的吴长春老人,16岁参加革命,身经百战,至今身上还留着鬼子的弹片。当年,他是九纵二十六旅十七团二营四连的副指导员,亲历了激烈的郑北决战,他曾经亲自抢救出四连的7名伤员。

78岁的邵天才老人,60年前是花园口一名贫苦的农家少年。在解放荥阳的战斗中,一位解放军给了饥肠辘辘的他一碗米粥。这雪中送炭的温暖,从此坚定了少年革命的道路。郑州战役,成为他参军后的第一仗。

他们的讲述,使郑州解放的故事,一点点变得生动、鲜活。

在日华人媒体寻访“日本八路”家人

为了真实还原当年的郑州战役,在老将军靳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本报还派出记者,远赴湖北,采访当年解放郑州的老部队。在这里,搜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从而得以完整还原了当年这场意义重大的惨烈战事。通过8篇生动翔实的报道,再现了当年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幕场景。

在本次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我们邂逅了最大的意外——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日本烈士松井实。几乎是在零线索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艰难的寻访。几经周折,通过九纵政治部老战士段绪德的回忆,松井实的身份得以确认,他是九纵政治部前方战俘收容所医护小组的医生。松井实的籍贯,是日本京都。本报关于寻访松井实的报道刊发后,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日本华人媒体《关西华文时报》的特约记者、著名撰稿人萨苏在日本开始寻访松井实的家人。虽然目前仍无结果,但松井实的情况已经在日本厚生省进行了登记,他的家人很有可能通过厚生省找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