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反复的熔铸令银锭存世量甚少,其作为中国历史上主要货币的一种,承载着许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拍卖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各个朝代的银锭拍品,其中清、明银锭最多,银锭也频繁出现在各大鉴宝现场,银锭的鉴定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银锭本身为雪白色,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到损伤,自然生成一层银锈和包浆,其色泽温润,大多为灰色或灰褐色。渡银的银锭其色泽浮而无光,新的时候色泽还亮丽,时间一久就会露出铜色;银铅或银铜等合金假锭,新时色泽灰暗,久后有时会呈现出红、黄、黑色,这是银中大量掺入红铜、黄铜和铅等所致;低劣的铅质假锭,新时色泽黯淡无光,久后外表变黑色。
银锭的成型由铸造工艺决定,仿造的银锭成型情况和真银锭不同。如双翅银锭,这种造型的银锭底部和侧面一般呈蜂窝状,这是在铸造时,银锭内部产生气泡,气泡向外部炸开形成一片片小孔。这些蜂窝状的小孔是鉴别真假银锭的重要依据之一。凡蜂窝较深、较密,洞内圆润光亮,有回珠,有彩色光泽者必是真银锭,蜂窝状凡是自然形成的必然是口小洞大,深浅不一,人为制造的蜂窝状正好相反,一般是用小钻头钻出的小孔。 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