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真相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张之洞的四次葬礼
f1024flc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张之洞的四次葬礼
1895年,清两江总督张之洞和美国人的合影。

2008年10月4日,停放在河北南皮县烈士陵园一年多的张之洞尸骨,被安葬到筹建中的墓地。这片墓地,本是张之洞最初安息的地方。99年前他逝世时,绝对不会想到,其尸骨的命途,比与他气息相融的晚清更加多舛和吊诡。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他的尸骨不断被大时代的风潮所侵扰,一次次被掘出又重新安葬。而这一次,已经是他的第四次葬礼。

[归 葬]

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十五日,河北南皮县双庙村张氏坟场正在举行张之洞的葬礼。墓地占地近百亩,四通大碑立在墓前。遗爱碑为门生故吏捐资所建,碑阴刻有张之洞兴学育才的事迹及捐资者的名字,在这堆名字里,包括了后来的“反清先锋”黄兴和中共的元老之一董必武。诸多亲朋门生、王公大臣从京城赶来送葬。就在这次隆重的葬礼举行之际,张之洞的声誉也达到了他人生的最顶峰。

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公元1909年10月4日)晚9时左右,在今北京西城区什刹海湖畔白米斜街11号院,73岁的张之洞含泪告慰床边哽咽的子女:“吾无甚痛苦矣。”随后离世。两天后(10月6日),清廷颁布上谕高度概括其一生,赐谥号“文襄”。

仅仅一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张之洞极力维持的晚清帝国彻底覆灭。尽管如此,诸如曾国藩、张之洞等晚清重臣,依然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孙中山在视察武汉时称,“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意指张在鄂兴实业、练新军、办教育,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人才和思想等基础。而史学家们也对洋务派的实干精神不吝赞美之词。

正是在民间有着极高的认可度,清末民初的乱世之中,张之洞的墓始终无恙。

[掘 墓]

转折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牟安世著《洋务运动》问世,该书在导言中称,“所谓洋务运动 (或称同光新政),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洋枪炮船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反动的、卖国的、并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

随着洋务派整体评价的走低,张之洞也未能幸免,这位“晚清儒臣”、“洋务巨擎”转变为“洋奴”、“卖国贼”。张之洞的形象在当时越来越低,墓地不但见不到凭吊者,反而日渐遭到侵坏。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尽管早在1962年,毛泽东曾强调,“谈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但张之洞的坟墓,在这样疯狂的大潮中也未能幸免。

1903年,张之洞自京城返武昌,顺道回南皮祭祖。他捐出5000两赏银、积累的廉俸1.2万两,在家乡兴建新式学校,并命名为慈恩学堂。南皮解放后,慈恩学堂更名为南皮中学。1966年秋的某天,以南皮中学学生为主的红卫兵造反派,扛旗打锣来到墓地,先将张之洞墓碑拉倒,然后开始掘墓。

当年的一位目击者说:“听说要掘坟,大家都跑去看热闹,像赶集似的。”两个小时后,坟土被挖光,露出石灰和青砖砌成的四个砖套,砖套内为四口黑红色棺,由于厚重,一铁镐下去,只能锛出一道白印,最后造反派用铁锤砸钢钎才打开。只见张之洞面如活人,几缕银髯飘洒胸前,头戴官帽,嘴含一个大珠子,身上盖了六七层被。张之洞和三位夫人就这样被曝在南皮县郊荒芜的坟场。

坟墓被掘一个星期之后,后来曾担任南皮县作协主席的王玉良出于好奇前去观看,只见张之洞的尸体半躺半立在墓穴北边的壁上,“有如生人”,甚至皮肤还有弹性。

1990年,双庙村近80岁的农民张秀红告诉子女,当时,她看“四爷(张之洞行四)尸骨很可怜”,曾拾起地上的破布给盖上。

两个多月之后,一个消息在南皮传开——张之洞的尸体不见了。忙于“农业建设”和“阶级斗争”的人们,渐渐地将这件事淡忘了。

[空 坟]

1978年之后,许多历史记忆开始复苏。随着研究的深入,洋务运动又在学者的争论中发生了一次形象转换。这一次,洋务派被认为是 “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从闭关自守走向改革开放的开端,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几乎与这股文化复潮同时,经济大潮也席卷而来。20世纪90年代,张之洞的照片及其墓志铭,开始出现在南皮县印刷的精美画册上的显要位置。而张之洞则成为了南皮这个欠发达县的“文化名片”。

1993年春,南皮县政府在张之洞墓地上重新堆了坟。当年10月4日,是张之洞逝世84周年纪念日,南皮举行了大型公祭活动,著名心理学家、张之洞的孙女张厚粲也在被邀请之列。让人感到尴尬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公祭活动,修建起的却是一座空坟。张厚粲还记得当年特地询问祖父的尸骨有没有找到,对方回答找到了,就安葬在里面。“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一座空坟。”

[重 埋]

进入21世纪,传统文化的回归再一次成为社会热潮。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张之洞在100多年前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这股重新评估和重建文化传统的热流推动了重新寻找张之洞的行动。2006年,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会长邢家训开始组织人员调研,寻访老人并多次探测。一年以后,张执信经过研究会反复劝说后终于开口——当年,正是他亲手掩埋了张之洞的遗骨。

张执信说,当年秋末,村里的壮年劳力都去挖河,他和几个妇女去张之洞墓地旁边的地里刨棉花柴,只见张之洞尸体和一具女尸完好,面目清晰,另外两具女尸已经腐烂成骨骼。几个妇女说有点害怕,张执信就将张之洞尸体和一具女尸拖到原坟墓附近,重新用锄头掩埋。另外两个夫人的尸体则不知下落。

“我当时只是知道张之洞是个为国家为老百姓的大官,是个好人,再说即使是普通人,这么干也太缺德了!”张执信掩埋尸骨后,再三嘱咐知情人,千万不要声张,以免造反派知道。

按张执信指定的位置,2007年6月9日凌晨6时,在张之洞原来坟墓的附近找到两具并列而卧的遗骨,男性遗骨在左,女性在右。研究会鉴定认为:“经测量,遗骨与史载张之洞身材一致,而且张之洞墓附近方圆几十米内没有其他坟墓,基本肯定是张之洞遗骨。”

遗骨找到后,暂时停放在南皮县烈士陵园。“我们现在把自己的东西给忘了,重建一个东西,不仅仅是修墓这么简单。”张之洞的孙女张厚粲说。

摘自《先锋国家历史》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