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分组,重新安营扎寨,“寻狼保护队”展开了夜间行动。“夜话狼事”,每一个队员那一夜都很警觉。白天的行动中,有队员拍下了“狼”照,这让大家都很兴奋。
晚报记者 袁建龙 张竞昳 李丽君 董洪刚 实习生 何宏阳/文 马健/图
重返三岔口,夜话“狼事”
当二组成员在组长“登封嵩山”的带领下,再次抵达秀坪顶三岔口的时候,天几乎黑了,路口的白色条石在夜色里只剩下一个模糊的亮影子。美欣打开手电,长满灌木的林中似乎飘着淡淡的雾气。
“离路口不远,观察方便,有啥情况可以马上过去。”大家放下背包经过一番勘察讨论后决定在距离路口约30米的一片相对空旷的地方扎营。
15分钟后,3顶帐篷顺利搭建完毕,一切准备就绪,大家打着手电、戴着头灯对周围地形进行了大概的观察后,终于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了。透过并不十分繁密的树叶向上望去,天上散落着的几颗星星闪着微弱的光。
“已经开始降温了,大家穿好御寒的衣服进大帐篷集合,咱开个小会。”“登封嵩山”给大家下达了指令,自己拿起砍刀走向了一边,回来时手里拿着四根直径约3厘米的树枝,“半夜出帐篷拿着,在山里要时刻保持警惕,危险随时都有。”
晚7时,帐篷会议正式开始,“大家辛苦了,但咱的目的是找狼,所以不管多累,都不能全部睡觉,得有人值班。”会议决定6名成员分成3组,轮流值班。
山风愈发猛烈起来,第一组值班人员把自己裹成了两个粽子,其余人员都回到了自己的帐篷中待着,“这么大的风,不知道狼会不会懒得出门啊。”“晚上有动静别一个人出去,注意安全。”“大家说话声音小点儿,注意听动静。”
头顶有动静,记者虚惊一场
在晚上8时30分和10时,“寻狼保护队”队员对认为可能有狼出没的地方进行了两次巡逻,但没有找到狼出没的痕迹。
首次夜宿山腰,听着帐篷外呼呼作响的风声,记者根本睡不着,听美欣讲她以前的探险经历壮胆。“你听你听,帐篷外边有东西,在我头左边。”突然发觉头顶有动静,记者下意识地抓住了美欣的胳膊。“别紧张,没事儿,‘嵩山’在外边儿看着呢,可能是树枝啥的。”
“‘嵩山’,外边没事儿吧?”美欣压低了声音问,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你俩没事儿嘀咕啥呢?不是狼,也不是树叶树枝,是我正给你们扎地钉呢,风太大,一会儿把帐篷刮走了,看你们咋办。”“嵩山”一番话,大家不禁笑出了声,原来,尽管已经是晚上11时了,大家没有一个睡着的。“有劳‘嵩山’了,表现不错。”
好消息传来:山上队员拍到了“狼”
26日早晨7时,最后一班值班队员“九寸钉”把睡梦中的大家喊醒,“睡不踏实,一会儿一醒,风真是大,得有四五级我感觉。”“差不多,哎,风太大,天亮了,它也停了。”“可不是啊,晚上那么大的风,狼也没出门。”“没事儿,咱今天继续找,据说有山民早晨8时的时候见过狼。”“去年7月我在山上住了半个月,有野兔撞在帐篷上,可惜没抓到,这次连撞上点儿啥都没有。”……大家一边收拾帐篷一边聊天,队长“嵩山”联系一队商议后决定让部分体力不支人员下山,剩余人员到停车场集合,商议当日行动。
11时20分,仍在山上搜索的队员传来消息,说在十几分钟前在山上发现了“狼”并拍了张照片。得知这个信息,山下队员兴奋不已,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着山上队员的归来。
网友热切关注
“嵩山寻狼”
“活动时间:2008年10月25日~27日;活动地点:登封嵩山;装备要求:全套露营行头;公用装备:各种绳索器械、通信工具、食品、饮用水……”从晚报发起嵩山寻狼招募令,“岁月无声”在河南户外联盟网站发帖相邀开始,“嵩山寻狼”活动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回应,“我们的专业救援队队员中,还有很多驴友都纷纷跟帖要求参与寻狼行动,另外,还有不少人直接给我打电话要求。考虑到人员安全以及其他问题,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岁月无声”说,不少网友都表示,如果不能参加寻狼“正规军”的话,他们将自己组团进山。
网友军刀跟帖:“顶!支持!祝活动成功!”
网友嵩威天下说“嵩山上有狼,说明生态环境好,是值得我们欣慰的,说明我们嵩山的环境越来越好,管理越来越到位,所有的保护工作没有白做!如果真的有了的话,大家就不可单枪匹马独自行动啦!我们的生态环境在发生着变化!保护我们的环境是我们每个户外人的责任!”
网友原产地武夷山岩茶:“等你们胜利归来,到我店品茶。”
截至昨晚7时,跟帖已达7页,有61名网友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