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毕竟都是要吃饭的,写评论的概莫能外。
遥想当年,中国7000足球记者闹绿茵,好一派繁华、繁盛、烦人,好一种无病也呻吟。
新闻不够评论凑,这是那时候的金科玉律,所以,在中国的足球新闻时代派生了一大批体育评论员。如今,如果你还能站在中国足球新闻的制高点上,或许还是能够找到几个靠说中国足球而苟延残喘的评论家们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的车流从来滚滚向前。有多少红遍足球里外的评论者开始重新学说话,开始削尖了脑袋往篮球里钻,重要的是往NBA里钻。于是乎,久不写评论的我,伸伸懒腰,入冬时节结束冬眠,开始了自己的新赛季。
上世纪80年代初识NBA,初识邓丽君的歌儿。我很青涩,球儿很撩人,歌儿很诱人。邓丽君的眼睛,贾巴尔的天勾,约翰逊的神出鬼没……我便五迷三道,晃晃悠,对时尚似是而非。
对了,他们所给你的就是视觉的勾引,听觉的勾引。多少年后,被勾引过后,你才知道被勾引的幸福。NBA从来不忌惮勾引,他们在大大方方地勾引世界,让你的眼神迷离,让你的心向往。为此,他们造神,也就有了乔丹;他们甚至懂得悲剧之美,于是,有了永远强大,却一辈子拿不到总冠军的卡尔·马龙、约翰·斯托克顿组合……
吸引你,要从小做起。所以,NBA的球星、球员无不在孩子面前乖巧尽职;勾引你,于是一个叫做勒布朗·詹姆斯的半大男孩儿被称为了“小皇帝”,一个看面相是邻家大叔的格雷戈·奥登被称为“大帝”……
勾引你,就不能让你不识风情。于是,NBA从来不吝啬花钱去买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的图文表达方式。20多年前,他们就会在电视转播上一格一格地演示球场战术变化,状如今天的弗莱式(FLASH)。
同样的姿态,西施做了就叫人怜香惜玉,东施模仿了,就被人耻笑,于是有了东施效颦这个新词。NBA的勾引是真情实意的,并不觉得扭扭捏捏,而中国足球当年也学过倒摘牌,由于扭捏的厉害,以至于被人耻笑,被人无休无止地诟病,直到中国足球在球迷心中呜呼哀哉。
NBA不是多了不起的东西,但小个子斯特恩在美国法律框框内,把一票巨人收拾得服服帖帖,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球迷的享受,确是以真诚为前提的。
勾引无敌,真诚无价。辩证地看美国,辩证地欣赏NBA,真的,悟出来的东西还真是不少。
本报体育评论员 何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