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4版:体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超越来越囧 标语越来越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中超越来越囧 标语越来越雷
或看门道或看热闹
观球只为休闲
第①名:全国球迷的“谢亚龙下课”
第②名:山东球迷的“鲁治申”
第③名:四川球迷的“雄起”
第④名:陕西球迷的“国安,中国足球的三聚氰胺”
第⑤名:某地球迷的“向中国盲人足球队致敬”
第⑨名:全国球迷的“京骂可耻”
第⑦名:全国球迷的“还我武汉”

策划 张秋玲 薛军 胡田野 牛志强 撰文 郭韬略

在10月11日河南四五队和上海申花的比赛后,记者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为啥把贾秀全叫贾跑跑啊?那么多人都举个‘跑’字儿,太好玩儿了!”

简洁有力的口号、标语从来都最能体验汉语的精妙之处,尤其是在足球场上。近来,中超赛场上出现了各地球迷竞相比拼口号、标语的热潮。最近权威的专业报纸《足球》和新浪网联合发起了“十大最佳标语”(见本版图示)的评选活动,球迷们以其精妙的创意摆脱了以往的从属地位,成为了新闻事件的主角。还真得感谢一下中国足球目前的窘迫,这让我们可以有时间仔细品味一下足球场上的标语文化。

标语文化·品味篇

从“国骂”、“SB”到“下课”、“雄起” 唾弃暴力

奥运会后,一则笑话在网上广为流传:话说阿根廷男足夺冠凯旋之后,有记者问梅西此次中国之行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梅西回答说:中国观众非常热情,他们不遗余力地鼓励我们。当记者请梅西模仿一下中国观众是如何鼓励他们的时候,后者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出了5个字:“谢亚龙,下课!”

这句在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各个赛场都曾频繁响起并在此后的中超联赛中成为各地球迷统一行动的口号,在此次评选中当仁不让地以40.24%的高票当选榜首。其实能够这么受宠,一方面是因为全国球迷对于这位任上几年来将中国足球的家底耗费殆尽的足球行政长官的极度不满,更重要的则是组织者并没有将“下课”二字作为单独的条目列入候选。

10多年来四川足球日趋萎缩,但四川球迷却对足球场上的标语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年用来表达对时任主教练余东风不满的“下课”和用来为川军加油的“雄起”(排名第三)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时至今日仍广为应用,而且其应用范围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最为流行的词汇。“下课”二字因其适用范围广,也注定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都会长盛不衰。

如果用经典来形容“京骂”显然不太合适,但它也确实是堪与“下课”比肩的另一个流行词,被国人广泛使用,并且在网络上也能变身为“SB”而频繁出现。不过此次“京骂”却并未入选前十名,而是仅仅以11.67%的得票率位列第十六,由此也可以看出球迷和网民们的理性,语言暴力正在逐渐为人唾弃。

从“专治各种不服”到“鲁治申” 玩玩幽默

2007年3月17日,河南四五队进入中超后的第一个主场比赛,一副由旧床单改造而来的标语悄然挂在了航海体育场的看台上:白色的床单上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变成了一个诊所的门帘,上书“河南主场专治各种不服”。字写得并不算工整的标语当时并未引起更多注意,但后来图片被发到网上,加上当场四五队逼平申花的成绩,让这幅标语迅速走红。

一个破旧床单上的“专治各种不服”,河南足球10多年来冲击顶级联赛的愿望和这支平民球队立足中超的自信和决心,被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体现出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随后四五队接连在主场逼平山东鲁能、击败大连实德的成绩对这个标语的流传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专治各种不服”由此也成了河南四五队的一个标签。这个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标语,也凭借31.77%的得票率位居第六。

10月18日,上海申花主场同山东鲁能的比赛,一副“鲁治申”的标语的出现让虹口体育场仅有的几十名山东球迷丝毫不显得势单力孤。梁山好汉鲁智深的谐音被他们巧妙地用来表达对球队的支持和对对手的藐视,虽然鲁能最终2∶3输掉了事关夺冠的重要战役,但山东球迷在标语大战中却获得了完胜。

从“贾跑跑”到“三聚氰胺” 追捧热词

国庆节前后,北京国安因为第三次闹“假退出”最终却逼得武汉上演了“真退出”这一今年来中国足球最大闹剧而饱受各方质疑。随后,陕西球迷在看台上打出了“国安,中国足球的三聚氰胺”的标语,借三鹿毒奶粉事件来讽刺国安的“危害”。尽管没有一个脏字,但其鄙视、厌恶和指责的态度却表露无遗,这条标语得到了33.32%的参评者的支持,位列第五。

10月11日,河南四五主场同上海申花的比赛,1000多名球迷举起了写有“跑”字儿的标语,借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来形容曾“临阵脱逃”的前任主教练贾秀全。就连来自“敌方”的上海媒体事后也对此举大加赞赏,而当事人贾秀全在得知事情原委后也并不以为忤,并且称赞“很有意思”。素来脾气火暴的贾秀全泰然轻松的态度固然与他得到了最想要的胜利有关,但同时也先显示出职业化以来,背负着巨大压力的主教练也正在变得成熟和大度——这也可以视作球迷标语的另一个副产品。“贾跑跑”在评选中获得了25.74%的选票,名列第八。

标语文化·延展篇

观念改变心态改变

表达方式多元

中国足球职业化后的十多年时间,也是一个球迷的口号、标语不断演变的过程。在早年的赛场上,“SB”、“XX我儿”乃至毫不客气直接粗鲁地“问候”裁判、对方球员的父母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到了现在,我们却看到了许多诸如“鲁治申”“贾跑跑”“北京国安是中国足球的三聚氰胺”这样充满智慧和才情的表达情绪的方法。

与口号、标语的演变相对应的是球迷行为方式的转变。早些年,动辄可以看到球迷围堵、追砸客队大巴的新闻;2000年初在武汉,记者还亲历了河南球迷没等到比赛开始就被对方球迷用漫天的石块儿“击退”的事情。而现在,类似的情况已经明显减少。

1985年“5·19”之后,有过球迷给曾雪麟和他的队员们寄去刀片、绳子这样的极端行为;1997年中国队未能在十强赛中出线,响彻金州体育场的“戚务生,下课”表达了一种愤怒;2008年奥运会赛场上,国奥队早早被淘汰,而直到最后阿根廷同尼日利亚的决赛中,鸟巢上空响起的“谢亚龙下课”声,则有着更多的调侃和娱乐意味。

这样的悄然演变的背后其实是球迷对待比赛结果态度的转变,胜负观念的转变。当然其中固然有中国足球日渐下滑令人失望、比赛组织者加强了赛场安保管理等因素,但更关键的是:足球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在人们心目中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中国足球职业化的10多年,伴随着的是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过程。人们可关注的事情越来越多,胜负不再是足球的“唯一”。

或看门道或看热闹

观球只为休闲

很长时间以来,一提起“球迷”,我们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姜昆扮演的那个脖子上挂了一大串喇叭的“姜球球”,他们必须熟知足球规则至少得知道什么是越位;他们必须对教练球员了如指掌从场上位置到技术特点乃至业余爱好;他们必须对主队极度狂热、想球队所想急球队所急、喜怒哀乐全由球队成绩掌控。

事实上,在现在的球场上,“姜球球”这样的球迷越来越少。而更多的则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这样的球迷,他们叫不全四五队队员的名字,但他们却是不折不扣的“铁杆球迷”。问及原因,记者的那位朋友说:“就是图个好玩儿,那么多人凑在一起,场里踢得热闹,看台上更热闹,可以大喊大叫,尽情宣泄,在别的地方哪能这样啊?看完一场比赛,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球队拥趸,更是以自己为主角,为宣泄情绪释放压力而来。看球,正在像看电影、泡吧、蹦迪一样成为更多的人在业余时间放松自我舒缓神经的一种休闲方式。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