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0版:改革开放30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东大街:欲变郑州“南京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东大街:欲变郑州“南京路”
东大街鸟瞰

东大街,位于管城区境内,解放后改名东大街,“文革”时改名解放东路,1978年复名东大街。东大街曾是郑州最古老、最破旧的一条街,它见证了郑州千年的变化。上世纪末,随着二七商圈的崛起,东西大街越来越与周围的繁华街区不协调,拓宽改造势在必行。市委、市政府三赴上海,召开国内外专家论证会,吸引开发商进行全方位改造,为郑州市民打造郑州的商业文化街,欲把东西大街建成郑州市的“南京路”。晚报记者 苏瑜/文 张翼飞/图

古老东街

可追溯到殷商时代,街道名称不断更改

据说东大街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虽然史料对此没有记载,但专家推测街区中心应该在现在的东大街与紫荆山路交汇处——此地文物遗址较多,可能会成为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

唐代武德四年,封建王朝在古商城的旧址上重建一座城池,名“管城”,这就是现在管城区的最初由来。城池修建之后,街巷纵横,在当时颇具规模,慢慢地就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居民区。城区内有四条主干道,按方位讲,东叫“敏德街”,西叫“里仁街”,南叫“咸宁街”,北叫“清平街”。

时代更换,历史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城区的街道也与日俱增,街道名称也随着时代不断更改着。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去世两周年,“敏德街”被改为“中山东街”,“里仁街”被改为“中山西街”,“咸宁街”被改为“中山南街”,“清平街”被改为“中山北街”,这次改名为后来的名称奠定了基础,郑州解放后,为方便称呼,就顺势将街道名简称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

建于东汉的文庙曾是郑州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东大街的古迹、文物遗址较多,无论是在考古学还是在建筑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郑州文庙,系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东汉,现有大成殿等建筑上的琉璃瓦堪称琉璃艺术的杰作。郑州文庙曾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但在历史上几经战乱,烈火焚烧,雨打风吹,昔日的繁华之所、礼教圣地几乎荡然无存,一度沦落为工厂院,保管很是不善,庙前庙后常年晾晒衣物,以至于很多郑州人都不知道在东西大街上还有这样一座大庙。改建后的东西大街越来越繁华,略显破旧的文庙与周围景观愈发不协调,政府遂花巨款对文庙进行大规模维修,2006年6月,修葺一新的文庙对外开放,成为东大街一大亮点。文庙前的子产祠园,也向路人展示着子产这位“古之遗爱”的风采。

东大街有一处叫塔湾的地方,很多人都不明原由,这里原来耸立着一座建于唐代的古塔——开元寺塔,抗日战争时期被炸毁,只留下“古塔晴云”的诗篇供人悼念。传说塔毁的当天晚上,日军炸塔的两架飞机,坠入黄河。塔毁了,而塔所在地的名字“塔湾”一直沿用到现在。

除了文物,东大街是个名人密集的地方,往近了说,有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享誉全国的作家魏巍,有以豫剧《朝阳沟》闻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魏云。往上追溯,世居东街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居住了很多官宦、士绅、富商和名门望族人家,对东大街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很大影响。

没落时期

清朝末年,居民大都以农业为生,生活极度贫困

郑州老城区,曾经以“大十字口”(又称大十街,现红旗广场)为中心,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管城街在这里交汇。自清朝末年起,本就兴盛的西大街在现代资本主义影响下更是发展迅速,而东大街却有些没落了,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受西大街的影响在街的西段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商业店铺、餐饮服务、酒馆、旅馆等,民间一度流传着“穷东街,富西街”的说法。

所谓“穷东街”,是因为那时住在东大街的居民大都以农业为生,房屋破漏,颓垣断壁,生活极度贫困,跟农村差不多。只是在庙会期间,热闹几天,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活动。唯一能反映东大街商贸繁荣的标志是药材行,各种药材行、栈、店铺使得东大街一度被誉为“药材一条街”。而西大街素有“商遍四海,富冠全城”之称。那时郑州几家较大的商店,如广茂、同庆祥、广德厚、水烟作坊和杂货店以及景元周绸庄、协大、泉兴长布匹店等都集中于此,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城市在发展,时代在转变,老城区慢慢失去了昔日的风采,逐渐显出老态:街道狭窄,据说窄得走不过两辆马车;土路高低不平,当时曾流传着“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俗语。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也相当糟糕,房屋大多低矮破败,与城市的发展很不协调。虽然解放后政府曾多次对东西大街进行翻修,铺成了柏油路面,但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拓宽改造。

拓宽改造

红旗大楼被拆除,在原址上建了一座漂亮的街心花园

如今郑州市的商圈遍地开花,大型商场分布各个街道,多得一时半会儿数都数不过来,可在改革开放前,郑州市区人们熟知的大楼只有三座:百货大楼、红旗大楼和手工业大楼。而今百货大楼已彻底改建,手工业大楼、红旗大楼都已不复存在。

红旗大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极一时,被列为郑州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记得去红旗大楼时,由于是第一次进楼房,我对楼梯很感兴趣,在那里上下多次,流连忘返,还是大哥强行把我抱到了楼上。那里卖的东西真多,我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商品。我一直珍藏的那个木格口琴,就是大哥在红旗大楼给我买的。”这是1963年市民逛红旗大楼的情景。

2000年东西大街拓宽改造后,破旧的红旗大楼因与四周景观极不协调而被拆除,随后在其原址上建了红旗广场,成为一座漂亮的街心花园。

除了红旗大楼,还有解放影院,都曾在老郑州人心中有着生动鲜活的记忆。

新东大街

变身为“精品橱柜一条街”,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上世纪末,随着二七商圈的崛起,东西大街越来越与周围的繁华街区不协调,拓宽改造势在必行。2000年底,东西大街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郑州市民面前,成为郑州市新世纪形象第一街。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东大街转身成了“精品橱柜一条街”。

说起这段渊源,一品牌橱柜经营者告诉记者,路修好后,两边建筑也紧锣密鼓地开建了,2003年正赶上郑州橱柜行业大发展,外地品牌要进入郑州,本地橱柜酝酿起步,郑州当时又没有像样的卖场,没有像样的精品建材市场,东建材的摊位式市场,满足不了橱柜行业展示形象的需要,于是,当门面房开始交房时,橱柜企业便一家一家陆续进入。大概是到2004年6月,东大街橱柜一条街的定位已经基本形成了。

这条聚集了50多个橱柜品牌的街道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因为国内其他城市都没有形成如此大规模的橱柜经营街区。

成为精品街工程,将着力突出商城文化特色

2008年精品街改造,东大街也名列其中,市政府特成立了东西大街——郑汴路综合整治项目部。作为精品街工程,几个月以来,东西大街在各方面都有所改变,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新铺的地砖。被甲骨文、青铜器的符号和纹饰点缀的道路,彰显十足的殷商文化。据精品街整治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在东西大街整治中,着力突出商城文化特色,力求实现古代商城历史和现代文明的结合。

全长2.3公里的东西大街是一条贯穿郑州东西的城市主干道,也是省会重要的历史文化、金融商务区和繁华的商业街。尤其是长不过1公里多的东大街,在一南(城南路书画一条街)一北(商城路城隍庙)的架构中,以文庙、商城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已经形成一个文化中心,使得该路段更集中丰富地体现着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1.2004年1月8日~10日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新郑等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2004年1月29日 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通知。

3.2004年1月30日 郑州市政府和省文物局共同主办的少林寺整修方案论证会举行。

4.2004年2月3日 郑州市二七区政府决定,从2004年开始率先免除全区10万农民农业税。

5.2004年2月14日 中国郑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郑州市与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共同举办中国郑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高层论坛。

6.2004年2月21日 郑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它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由郑州市独资兴建的综合性投融资机构,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是市政府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和主要融资平台。它的成立,标志着郑州市在经营城市、建设城市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