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2版:城市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服装变革大事记
30年前,街上流行红裙子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30年前,街上流行红裙子
1978年,身穿大衣,脖子上搭一条围巾的皮尔·卡丹经过北京街头,众人纷纷侧目

皮尔·卡丹来了

1978年,北京。

一名身穿一袭毛料大衣,脖子上随意搭着一条围巾,双手插在衣兜里的外国人走过北京街头,经过一群穿着皱巴巴的中山装、老棉袄的中国人。

摄影师的镜头敏锐地捕捉到这经典的一刻,照片上的中国人像看外星人一样,好奇地看着这名外国人。一名穿着厚棉裤、拎着大帆布包的中国人摸着鼻尖,侧身打量着这名外国人,表情像是在琢磨:“这老外是谁啊?”

他叫皮尔·卡丹,来自法国。

那是一张黑白照片,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一定敢确信,照片中的中国人的衣服,不是深蓝色,就是灰色或者黑色。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中国的外国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中国人都穿着毫无个性的蓝色服装、款式大同小异。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好像一群“蓝蚂蚁”。

皮尔·卡丹对中国的感情,是从一条中国地毯开始的。他的中方首席代表方方说,1976年1月,天津地毯厂带着产品到法国参展,卡丹先生看见一块织有长城图案的挂毯,特别喜欢,说要买。中国代表团说不能卖,这是展览用的。

卡丹先生说:“我想买怎么办?”代表团说:“你得去中国才能卖给你。”为了买这块地毯,1978年,卡丹先生以游客身份第一次来到了中国。来了之后,卡丹先生发现中国没有时尚,走在大街上只看衣着,连男女都看不出来。

1979年4月,皮尔·卡丹受到官方邀请来到中国。现任《时装》杂志社社长周长青回忆说,皮尔·卡丹来访,是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做了一些工作,外贸部邀请皮尔·卡丹访华。

法国“裁缝”的视觉冲击

这名来自法国的“裁缝”,即将撕开中国时尚的一角。经过审批,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中国第一场时装设计表演。在当时,这是一场只限于中国时装界和外贸界的内部人士参加的服装观摩会。

在一个临时搭起的T型台上,皮尔·卡丹带来的8个法国模特和4个日本模特,在流行音乐的伴奏下扭胯摆臀迈起了猫步。那些身着耸肩衣裙、神态放松的高挑美女,与台下穿着蓝灰制服、屏住呼吸的中国观众形成了强烈对比。

1979年初的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余音未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幕开启。1979年4月9日,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积累多,换汇率高”的轻工业,服装行业名列前茅。

然而,此刻国人显然还无法从容应对皮尔·卡丹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当天前去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安定,后来撰文描述了观摩会现场的一个细节:当一个金发美女面对观众停住脚步,突然兴之所至地敞开对襟衣裙时,台下的人们竟像一股巨浪打来,身子齐刷刷向后倒去。“像在躲避着一种近在咫尺的冲击波。”

就在李安定要就这次表演发一篇简短的消息时,《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香港报纸的评论,大意是国人连衣服都穿不上,还看什么时装表演。文章传递出有关领导对时装表演和模特的不容,有关此次表演的消息只好就此搁置。

在随后的上海之行中,皮尔·卡丹感受到了这种骤然冷却的空气,不仅接待规格降低,接待人员冷淡,表演的场次和观众人数也都大打折扣。 本文未完,请继续阅读C03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