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
街上流行红裙子
那时候……
20世纪80年代初,一部反映纺织厂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矛盾冲突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播出后……一时间,街头的女性纷纷穿起“红裙子”、“黄裙子”,街上的黄裙子特别多,跟黄蜂一样。
1986年,一位健美运动员在比赛中穿着一种上下分离的两件式泳衣亮相,一出场,就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20世纪80年代,上海某大学在招收研究生时,曾对一名考试合格的学生提出要求:如果你继续穿牛仔裤,将被拒绝录取。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风靡一种黑色的“健美裤”,不分老少,人手一条,配双小白鞋,上面穿件白毛衣,就很时髦。
设计师取代裁缝
日常生活中普及了西服,婚礼上出现了婚纱,中国人的穿着已经从最初单一的深蓝灰绿中山装,经历一次次流行时尚浪潮的洗刷,日益多姿多彩起来。
是什么在引导着时尚的脚步?
在服装款式单一的20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就可能催生出一款服饰的大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一部反映纺织厂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矛盾冲突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播出后,没人会预料到影片中的“红裙子”会成为中国女性追捧的对象。郭培说,一时间,街头的女性纷纷穿起“红裙子”、“黄裙子”,街上的黄裙子特别多,跟黄蜂一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服装时代“忽如一夜春风来”。
紧接着,在比赛场上,更前卫的服装——泳装的出现冲击着国人的审美观。1986年,一位健美运动员在比赛中穿着一种上下分离的两件式泳衣亮相,这种极为暴露的比基尼泳衣,仅仅遮盖了女性最为敏感的三个部位,当时一出场,就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服饰的需求越来越高,满大街的“上海裁缝”、“江浙裁缝”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更新服装样式的渴求,服装设计开始成为一门专业的课程。
1988年5月10日,北京服装学院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全国性的以服装科学、工程、艺术为主体的新型服装教育高等学府。
当年从北服毕业的学生梁燕,到上海做了几年设计师后,又重新回到学校当老师,讲授服装设计,同时还经营了一间自己的服装工作室。
梁燕说,1983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在国内第一个开办服装专业,当时的老师还都不是很专业,都在探索如何教服装,教图案,讲授的是一些具体做衣服的方法。
她回忆说,在20世纪80年代,一套服装设计出来,就会成批量地生产。别人穿上好看的,自己也要去买。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服装教育开始讲究整体和系列服装的设计,并且要求设计和市场联系起来,考虑到服装的配饰,整套服装穿什么。卖成衣的商场越来越多,裁缝也越来越少,直到现在很难再找得到。
流逝着的“流行”
周长青清楚地记得,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在周围人还穿着普通的灰蓝色中山装时,他看见妹妹穿着一条紧绷绷的牛仔裤回到家,裤子把大腿包裹得紧紧的,走起路来屁股一扭一扭的,他看见非常生气。在周长青看来,那不是正经人穿的裤子。
当时,这并不是周长青一个人的想法。上海某大学在招收研究生时,曾对一名考试合格的学生提出要求:如果你继续穿牛仔裤,将被拒绝录取。
是谁在拨动人们心中的琴弦?1983年这一年,商业部宣布:棉布敞开供应。政策的放开,使喇叭裤、牛仔裤这些时尚服装进入百姓生活中,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热播,也让“蛤蟆镜”成为当时的时尚。戴着蛤蟆镜,穿条喇叭裤,提台录音机放着邓丽君的歌曲,这就是当时年轻人最时髦最出位的装束。
爱美的不只是周长青的妹妹一个,几乎所有的女孩都爱美,爱赶时髦。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梁燕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风靡一种黑色的“健美裤”,不分老少,人手一条,配双小白鞋,上面穿件白毛衣,就很时髦。“人们的着装心理还是跟风。”
刚过两年,街上的“健美裤”就过时了,出现了七分裤、八分裤。20世纪90年代,服装流行样式变化得特别快。
前些年,曾经流行过一个词“撞衫”。梁燕说,这个词其实已经过时了,因为,在当下服装多样化的时代,“撞衫”已经很难了。前些年还有一个款式,生产上万件。近几年,服装业有一个新的模式,就是“多款式,少生产”,一个款式可能就卖一个星期,就被新的款式取代。
梁燕说,现在,很难再像以前一样,用某一种品牌来定义今年会流行什么。每个季度,专业部门发布的服装流行趋势报告,也是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语,描绘当下的流行趋势,比如说是流行暖色系还是冷色系。大街上,再也不会流行单一的红裙子。
梁燕说,根本的原因是当下国内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与30年前皮尔·卡丹到中国时,满大街的灰蓝中山装相比,如今街上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已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