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5版:文化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纪连海揭《百家讲坛》“老底”
养生图书
需不需要“冷静”
易中天:纪念孔子最好读《论语》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养生图书
需不需要“冷静”
出版市场跟风不断

养生图书

需不需要“冷静”

有消息表明,图书零售业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而进入“严冬”,但随着“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人们对饮食安全以及养生长寿的书籍的关注不降反升,而一时间林光常、“刘太医”、中里巴人、吴清忠、马悦凌、萧言生这些养生书籍的作者也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随着著名营养专家范志红新书《享“瘦”其实很容易》的上市,似乎又掀起了一轮“健康热”,然而养生类书籍事关健康非同小可,盲目追求的背后必然会有隐忧。

书店销售供不应求

健康养生之热首先反映在销售上,记者近日也走访了几家主要书店,发现养生类、食品安全类的书籍已经占据了各大图书排行榜的销售前列。据介绍,健康类书籍主要分为养生、预防、保健、食疗以及育儿几种,其中养生类和保健类销售势头最好。“比如《求医不如求己》《人体复原工程》这样的书需求量都很大,我们也在不断补货。”一位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类图书的读者不仅仅是老年人,许多中青年人以及都市白领也成为他们的读者群,越来越强调自己平时生活习惯的科学。记者也发现,包括《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养生十二说》《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等书都在图书畅销榜上占据前列。

由于出版商抓住了人们讲究健康的心理需求,于是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健康出版热”。记者了解到,2004年共有290家出版社参与健康类图书的竞争,2007年则升至362家,进入2008年,这个数据继续增长,不断有新的出版社涌进竞争激烈的健康类图书市场。2007年上半年大众健康类图书同比增长率超过32%,远远超过整体图书零售市场水平(14.23%),大众健康图书成为出版界争夺的一个焦点。

这种现象在许多网上书店也非常明显。有意思的是,在那里搜寻养生类图书,会发现几十本关于讲述养生保健的书目,部分图书的作者都是一个人,但是却是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跟随着人们的关注焦点,健康类图书成为出版界的必争之地,可谓“随风而动”。

专家声音:“因人而异”

然而这种增长过热的势头也引来不少业内专家的担忧,因为盲目跟风势必误导读者,到时候影响的决不是读者的健康那么简单。记者也采访了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她告诉记者:“科学选择健康类读物确实能够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她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有目标、有选择地对待健康类和养生类书籍。

而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峰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也坦言:“健康类图书销售火爆,但与此同时,此类图书已存在泛滥趋势,跟风抄袭之风严重,同质化图书多。”据了解,目前一些健身类图书一味追求包装和炒作,甚至有些心理健康类书籍把科学严谨的心理测试与占星算卦混为一谈;而一些东抄西抄、拼凑而成的健康类图书内容也并不“健康”。徐华峰认为,保健的理念很难统一,大多是个人体会和经验总结,每个人情况不同,保健方式也因人而异,所以他建议读者在选择健康类图书时,要了解作者的专业背景和水平,提高对优秀的图书和粗制滥造的图书的辨别能力,从而能够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健康书籍,读者在选择健康类图书时应该是一个从盲从到逐渐清晰,再到选择有针对性的过程。

业界规范:实行准入

记者也从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那里获悉,他们目前正在研究从作者的身份、出版社的资格方面,为养生保健类图书设置准入制度。而对于一些并非医疗权威人士的作者趁机大肆炒作出书,夸大实际效果,甚至有些内容不符合中、西医的基本理论,误导病人的现象,新闻出版署有关人士表示,将对错误指导读者的养生图书的出版单位出台处罚和惩治政策。赵祎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