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6版:中国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北京记者的28天牢狱之灾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一个北京记者的28天牢狱之灾
几年前的调查报道让他无意中卷入官场纷争,如今他决心说出真相

北京记者傅桦的42年人生,2007年6月15日是一道分界线。此前,这位身为产经新闻部主任的某财经日报中层领导,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策划选题,承担重要采访任务。此后,因为两年前的两篇报道,他在长春市看守所度过了28天,至今仍在等待审判。在人格上,傅桦有过瑕疵,按潜规则办事非但未给他带来任何荣耀,反而使他在无意中卷入了一场纷争……这个1993年辞掉四川某地中级法院法官职位到京发展的前法官,这个在新闻界打拼了整整13年的老记者,如今丢掉了体面的职位和多年累积的业内声誉,在悔恨和恐惧,愤怒和屈辱中度日如年。

【刚开始以为被绑架了】

2007年6月15日10时,傅桦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吉林警方。“他们没有通过报社,直接在办公室楼下给我打电话,我说我在家里写稿子。他们说上次有些材料我们想请你签个字,请你一定过来一下,如果你来不了的话我们去接你。”此前,吉林警方已到报社和傅桦接触过一次,所以刚到报社楼下,傅就看到有认识的便衣警察跟他打招呼。这时从旁边一辆深色面包车上下来一个人,一把抓住傅塞进车里。

“我开始以为是绑架!”惊慌的傅桦大叫了一声“抢劫!”带走傅桦的是四名警察,警察的面包车直接开到了首都机场,办案人员在机场公安局借了一间办公室,对傅桦进行了临时审讯。审讯结束后,警察给未带身份证的傅桦办了张临时身份证,随后将傅带上飞机,连夜飞往长春。

到达吉林省公安厅办公大楼时,已是当天晚上。这是傅桦第二次到长春,上一次是在2005年,那时他是某财经日报的记者。

【接到爆料奔赴长春】

2005年5月,傅桦的一位校友张广涛给他打来电话爆料。张时任吉林民航机场集团副总经理,负责吉林长白山机场建设。他爆料的是长春龙家堡机场(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该机场的建设负责人是吉林民航机场集团董事长张军。张广涛透露,建设中的龙家堡机场“问题不少”。

随后,张广涛委派下属李申前往北京和傅桦联系。李申把举报材料面交给傅桦,并坦言张广涛和一把手之间有矛盾。拿到举报材料后,傅桦准备和另外一位记者姚春前去调查。出发前,傅桦和李申在北京一家茶楼见面,李申提出:“你们过去后,我们不方便出面接待,但还是要有一份心意。”傅桦开始试图拒绝。“李申说补贴5000元作为接待费用和沟通费用,由我们自己支配。”

傅桦回忆,当年6月28日,他和姚春飞赴长春,在龙家堡机场采访了3天。“我们当时发现,安全问题和其他问题确实比较严重。我们也感觉到在当地很危险,有无形的力量在跟踪。回北京后,我们补充做了一些采访,写了两篇文章。”2005年7月14日,这两篇不到3000字的文章发表了,题目分别为《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凸现 龙家堡机场延误交付背后》和《质量安全不能打折扣》。

【5000元的数额,办案方并不满意】

2005年8月16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航站楼通过了吉林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但这个同意竣工验收的意见上同时载明,“该工程尚存在一些需整改和完善的问题”。2006年3月,傅桦的产经部主任一职也得到了报社正式发文聘任,年底,傅桦被评为报社先进个人。

2006年12月11日,李申被吉林机场公安局以职务侵占罪名立案,6天后被刑拘。2007年4月,几经辗转后的李申被送进长春市第二看守所羁押。一个月后的5月23日,45岁的副厅级干部张广涛,也被吉林省公安厅直属公安局刑拘送进看守所,涉嫌罪名也是职务侵占。张广涛被刑拘后,他和李申都增加了新罪名: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这个罪名和傅桦的第一次长春之行有关。傅桦最后也被送进长春市第二看守所,刑拘决定书上写的是:涉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傅桦承认先后收了李申15000元,真正收入囊中5000元,另外10000元是帮对方办事、将见报稿件重复上网的费用。但5000元这一数额并不能让办案方满意。于是28天的审讯里,傅桦的口供中,这个数额依次变为15000元、25000元,最后是40000元。

【服从报社的除名决定】

2007年7月12日,报社的党委副书记、副总编和北京分社社长三位领导来为傅桦办理取保候审手续。此前傅桦已经按照办案机关的退赃要求,打电话找朋友借了4万元。但让傅桦不解的是,这笔款最后居然打到了龙嘉机场的账上。

从看守所出来后,吉林民航机场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军坚持要请报社一行吃饭。傅桦回忆,张军当时说:“吃这顿饭我就是希望见见你,你要是当时能够见到我,可能情况就不是这个样子。”在席间,按照报社领导的意思,不吭声只低头吃饭的傅桦站起来给张军敬了酒。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傅桦去医院看伤,X光照片显示,第九根肋骨陈旧性折断。一周后,报社领导约他谈话,一位领导把他拉到一边说:“你这个情况报社有个除名决定,希望能够理解。这案子组织间已达成协议,谁都别再提了,只要过了一年保释期,就没事了。”另一位领导提醒傅桦:“你要做好你爱人的工作,不要请律师了。”

傅桦明白一切无可挽回,当即表态服从决定。但对两年前的那两篇稿子,他至今坚持报道本身没有问题,有录音和照片为据。他不知道,早在2006年2月,吉林省政府就下发文件,决定表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也没想到,就在他出来一个月后,报社专门派人赴吉林长春采写了两篇稿子:一篇是特稿《吉林机场六年大变身:迎接东北振兴的“空中机会”》,另一篇则是对张军的专访《如何为龙嘉机场穿上廉政“防水鞋”》。两篇稿子刊发于2007年8月27日。

【决心将全部真相讲出来】

2007年10月,傅桦接到北京朝阳区检察院一位检察官的电话,这才知道他的案子还没结束,吉林方面已经移交到北京的检察机关。他几次找到检察官,想彻底说清楚他记忆中的那个数字,又担心会招惹麻烦。他想起一位办案人员说过:“我不是要你故意说瞎话,但你要考虑清楚,5000和40000有什么大的区别吗?最后都可能判3年以下甚至缓刑。但一个省公安厅侦查移交的案子,你又翻供,最后会怎么收场?”

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的春天。北京两家都市报同时刊发了一则关于这个案子的消息,其中称,傅桦因收钱报道虚假新闻而被司法部门控制,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这则以北京朝阳区检察院为唯一消息源的消息进一步点明,傅某收了3万元人民币,之后撰写了两篇关于吉林龙家堡机场建设工程存在问题的负面报道。

傅桦看后聘请了律师,决心将全部真相讲出来。妻子唐瑞鼓励他,要把真话说出来。他的律师周泽也给他鼓劲,说要善于克服恐惧。在周泽看来,傅桦收的15000元,只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伦理问题。据《南都周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