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城市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赵维莉:醒木折扇说故事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赵维莉:醒木折扇说故事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 文/图

女,国家一级演员。1951年10月生于辽宁沈阳,l98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成人学院。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河南省八、九、十届人大代表。录制长篇评书四十余部,十几次在全国获奖。1991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小说连播研究会授予其“全国电台听众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200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开辟《评书开讲》栏目,选定赵维莉播讲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为开篇作品,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近3年之久,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和好评。

她的作品 《康熙大帝》是成名作

《康熙大帝》可以说是赵维莉的成名之作。1996年4月,赵维莉受中央电视台邀请,为“电视书场”栏目录制了电视评书《康熙大帝》。赵维莉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了。

赵维莉对这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并不陌生,早在1989年,她就为辽宁电视台录制了电视评书《双剑恩仇恋》(根据梁羽生先生的《萍踪侠影》改编),因为观众反应良好,1994年辽宁电视台又邀请赵维莉录制了《吕四娘新传》。但这次,她还是有点紧张。

“时间太紧了,只给我1天的准备时间。单田芳当时在北京,接我的路上,我们俩就商量开头怎么整,后来我采取了他的建议,单刀直入,效果很好。”赵维莉与单田芳结识就是在1991年同获“全国电台听众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的表彰会上,之前,在电视上看过《萍踪侠影》的单田芳对赵维莉印象非常深刻。“他大我17岁,我喊他兄长,他愿意教,我就学。圈子里称这为‘过活’,我师父袁阔成就说,这年头,谁愿意给谁过活啊,人家愿意教,你就学,不用顾忌师门派别什么的。”

“我和袁老师早在1976年的全国曲艺调演时便认识了,当时有机会拜师的,但因为唐山大地震的原因而失之交臂。”1986年,赵维莉拜袁阔成为师时,袁阔成这样评价她,“又有功力,又不花。”

“‘花’指的就是挺会来事,挺假的,老师这是夸我人实在呢。中国人自古是徒访师3年,师访徒3年。相互要有足够的了解。”对于赵维莉讲的《萍踪侠影》,“风靡武汉三镇”,袁阔成,这位“倾倒东北三江”一代评书宗师感慨万分地对人说:“谁也没给她说,一个人愣是干了9部。我已看到中原大地升起了一颗评书新星。”

她的生活

上电视以后特别注意形象

自从登上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故事会》栏目讲故事后,赵维莉的生活起了一些改变。“走在大街上,越来越多的人认出我。前两天,还被三位母亲截住了,要我的电话,想让孩子拜我为师呢。”

“以前只录音的时候,生活中可以很随便,晚上出来散步也不用顾忌穿什么衣服,反正大家谁都不会把你和那个声音画等号。上了电视以后,可不敢了。有一次我去买挂历,穿了一件家里才穿的小棉袄。一进门,人家店里的人就瞅着我看啊,边看边嘀咕,这人咋长得这么像赵维莉啊。我一开口说话,那个人就继续嘀咕,这声音也可像啊!当时旁边有人接腔,什么像啊,她就是赵维莉老师!那个人还是嘀咕,不会吧,赵老师怎么会穿成这个样子。”

那次之后,赵维莉特别注意形象。“不能让大家心理悬殊太大,买菜的时候,也不能再讨价还价了,因为他们都是直接冲着我喊赵老师,像熟人一样给我优惠,哪里还好意思讨价还价。”

已届退休年龄的赵维莉,并没有停下来的打算,她很喜欢电视节目,会继续在荧屏上给大家讲故事听,还准备录制长篇评书《大宋艳后》,故事情节非常精彩。她说,“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既是她的自嘲,也是她的写照。

“对于评书,我是一种热爱,目前也没有收徒的打算,因为干这一行太苦了,而我们早一辈的评书界人都说,有好活早就改行啦,但是太热爱了,放不下啦。呵呵。现在有了孙子,每到周末我一定要腾出时间带孙子,一是尽尽奶奶的责任,二是因为小孙子太可爱了。”说这些的时候,赵维莉脸上溢满了慈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