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8版:郑州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装着24个煤气罐的面包车
路边一停就是一个多月
俩老乡叫卖“玉石球”
一个标清朝,一个标明朝
城中心休闲生活受追捧
老两口办个家庭作品展
和大家回味过去30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2118张照片,40盒录像带,50盘VCD、DVD,27本日记
老两口办个家庭作品展
和大家回味过去30年
苏复兴夫妇于上世纪70年代拍摄的合影。
苏复兴夫妇于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相片。
昨日,苏复兴夫妇在家中办起摄影展。

老两口办个家庭作品展

和大家回味过去30年

□晚报记者 张璇/文 赵克/图

昨日,走进南阳路97号家属院苏复兴老人的家,可以看到,在这套不大的房子里,整整齐齐地放满了这个家庭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光碟。2118张照片,40盒录像带,50盘VCD、DVD作品,27本日记。76岁的退休教师苏复兴和73岁的老伴邱愈东用相机和手中的笔,完整地记录了他们一家人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点点滴滴。

“这不仅是我们一家的30年,也反映了大家的30年。”老人说。

老人客厅里有一个巨大的相框。从黑白小相片到巨幅婚纱照,相框里贴满了各个时期的照片,给人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相片展。

“我们俩想了好长时间,最后才起了这么个名字。”苏复兴指着墙上的“迎改革开放,盛开幸福花1978~2008”的横幅说,最开始起的名字是“幸福家庭作品展”,但总觉得不够大气。苏复兴说,他的这些照片就是这30年来的一部影像资料。

德国产的 “卡尔·蔡司”记录70年代末期 服装都是一个样式

“这是上世纪50年代买的相机,前期主要靠它。”苏复兴拿起一部样式比较老的相机说,“这是德国产的卡尔·蔡司,我们家的第一部相机。” 两位老人都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相机记录了他和老伴在西藏工作的日子。

记者看到,一些小的黑白相片里,无论春秋,两位老人所有的服装几乎都是一个样式,每个人都是雷锋帽,上衣是4个口袋的标准服装,鞋子也基本都是老式翻毛大皮鞋。连两人的结婚照也只是站在花丛边的合影,上衣和裤子都有不少褶皱。“裤子都是粗布。” 邱愈东说,冬天的棉裤就用的这种布,再套上一点棉花就缝成了裤子。

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两位老人来到郑州定居,这部相机才逐渐被更新的机器代替了。

美能达、录像带记录80~90年代 相片也开始有彩色了

“你看看,相片也开始有彩色的了。”苏复兴老人说,这个时期家里又买了一部美能达X700相机,当时是3500元买的,可以照出彩色相片了,他还专门学习了3年的摄影,老人随手翻出来一本归类好的影集。

顺着老人的讲解看过去,相片里面的二人脸上的颜色也似乎生动了起来。这个时期的衣服也开始悄悄起了变化,不再是统一的黑灰蓝。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照片里开始出现西安、上海、香港等地方。

除此以外,这个时期还有大量的盒式录像带、录像机。

数码相机、DV记录90年代末期至今 高科技,让生活更“清晰”

“后来就用上数码了。”谈及近10年,老人兴致更高,“这是在贵州拍的。”相框里一幅“嬉猴”的大照片最让苏复兴满意。他说,数码相机用起来更方便,相册上老两口的拉丁舞姿、小孙子调皮的模样看得更加清晰了。

除了拍相片外,老人还用上了DV摄像机,把这个时期的日常生活做成了光碟,平时的晨练、两人的舞蹈、路上的见闻,都一一收录了进去。“这就是我们的家庭小档案。”苏复兴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