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健康的大国发展模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秘书长赵涛在《瞭望新闻周刊》上发文
构建健康的大国发展模式
文章称,中国作为大国亟待提升和巩固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内需主导型经济
12月3日,国道213线汶川至映秀段、省道303线卧龙至日隆段灾后重建项目开工仪式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举行。当日,四川灾后重建的29个交通项目全面启动。据了解,这些灾后重建交通项目总投资50.54亿元。新华社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受其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趋势。此时,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

针对外部冲击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其本质是在外需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确保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近日,中央政策研究室副秘书长赵涛在《瞭望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说,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存在消费率偏低、外贸依存度偏高等失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抓住时机,下决心通过扩大内需,有效提高消费率,切实调整内需、外需比例,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把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置于百姓消费增长的基础上,依靠国内市场繁荣带动经济增长,构建大国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有效减少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程度。

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60%,远高于美国的20%,过度依赖国外市场有损国家的经济安全。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转至以内需增长为主的道路上来。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文章说,从2005年起我国GDP已居世界第四位,今年则有可能超过德国,升至第三位。由于我国属于大国经济,一直以来,通过内需、外需双轮驱动,但若从长远考虑,我国的发展模式不能总是按照出口导向型发展,经济增长有必要转至以内需增长为主的道路上来。

当前,要抓住扩大内需的契机,促进经济结构和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

首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大力提高消费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显示,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约70%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后消费率出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在55%~65%的区间波动。从2001年至今,我国消费率一直处在60%以下,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要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时机,努力提高消费率。通过努力,将消费率提高到60%~70%;从长远看,要力争到2020年,最终将消费率提高到75%~80%。

再次,要有效调整内外需比例关系,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健康的大国经济结构来说,外贸依存度保持在20%~25%为适度规模。

根据WTO的资料显示,美国、欧盟、日本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20.1%、26.2%和25.5%。而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由1985年的22.8%增至2007年的60%。

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容易受到国际上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影响,有损国家的经济安全。在当前形势下,外需收缩,要抓住扩大内需的时机,在提高消费率的基础上,主动调控内外需比例关系,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逐渐下降。

我国工资及福利总额占GDP比重在15%~20%之间,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4%~65%。扩大内需要把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夯实国内消费基础

文章说,从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中可以看出,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将成为贯穿明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几个关键词。扩大内需要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放在突出位置上,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此,应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一、要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调高个人税收起征点。我国职工工资及福利总额占GDP比重在15%~20%之间,而发达国家工薪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54%~65%之间,差距很大。

近几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国家具备了一定的财力,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属于积极财政政策重要措施之一的减税办法,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消费需求。如继续调高个人税收起征点,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

二、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有效提升绝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继续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人员抚恤标准、低保群众的低保水平等。及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逐步增加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努力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普遍和有效地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能切实有力地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同时,要切实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收支预期,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三、积极扩大就业。稳定就业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经济和政治任务,目前要采取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减少失业、促进就业。借鉴国际经验,鼓励企业采取少裁员或适当减薪保就业岗位等办法,帮助更多的人渡过难关。加大财政就业资金支出结构,多安排技能培训、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提供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等服务。

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支持和服务,学校要适当扩招研究生,延缓部分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时间。政府部门要积极创造工作岗位,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就业。

四、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增加农产品储备,维护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采取鼓励措施,支持农村市场的开发,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我国连续5年的经济高增长,是由“汽车进家庭”带动的。要正确认识汽车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限制私人小汽车发展与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相悖。

有效改善消费环境

文章说,目前,决策层正在通过促进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来为消费需求的增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方面,大力推动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住宅需求呈上升趋势,住宅价格大幅度攀升。目前需要解决的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大体有700多万户,为了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要大力推动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计划投资9000亿元建设廉租保障房,并采取中央住房补贴的办法,鼓励省、市、县各级政府加快廉租保障房建设。

同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不仅将给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住房,而且,通过住房消费,可以带动钢筋、水泥、家电、家具、住房装饰等一系列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努力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由于汽车消费涉及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实际上,对于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的认识并不统一。因此,需要正确认识汽车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

从2003年以来,我国连续五年两位数以上的经济高增长是由“汽车进家庭”带动的。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仍将处于由“汽车进家庭”所推动的经济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汽车产业是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就业力量强的主导产业。抑制汽车业的发展,对工业发展和就业均是不利的。

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善大城市结构布局;解决汽车业发展的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出路,是发展和推广使用绿色环保汽车和环保替代燃料。用限制购车或小汽车限行的办法都是不可取的。在正常情况下,长期采用对私人小汽车限行的办法,将严重损害汽车消费者利益,与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相悖。

此外,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公平和规范税负,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据《瞭望新闻周刊》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