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在云南大学举行了一场演讲,茅于轼再度提出之前被网友拍砖的观点:经济适用房只有毛病没有好处,“政府没有义务满足个人对房产的占有欲”。“廉租房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建议年轻人暂时先不要买房。”
(12月8日《生活新报》)
经适房的“怪胎”色彩
市场经济环境下,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应该是“兵分两路”:“市场的归市场”——有钱人去买商品房;“政府的归政府”——穷人的住房由政府解决。但这个“经适房”却是个“怪胎”——将它归于“市场”,却有着“政府解困”的色彩,说它“政府解困”,却有人掏大笔的钱来买。
有些网友对茅教授“经适房有无论”产生误解,以为这是在反对政府为穷人解决住房困难;别忘了,他还有关键的一句——“廉租房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里的“好”,一是“好”在“廉”,有的人买不起高价的商品房而租住政府建的房因为价廉,不但有房住,且还住得起;再一个,如果有的人哪一天自己有钱买房了退出廉租房,政府的廉租房“雪球越滚越大”,而不像经适房“政府花钱建房却不拥有产权”。
张传发
经适房、廉租房哪个更公平?
这一次网友对他的观点,不再是一边倒的拍砖,而是有了不少赞同者。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适用房的毛病已经越来越明显。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地方为何提出给公务员及一些社会优势群体建经济适用房,而很少听到给工人、农民工、低保户建经济适用房。道理很简单,这些真正的穷人,允许其购买经济适用房,也只能望洋兴叹。这就是说真正的穷人,是享受不到通过购买经济适用房,得到国家给予的财富“奖励”的,而只能住廉租房。
有的地方甚至有人开着宝马车,住上了经济适用房。与其同时,有些地方名为经济适用房,其价格却比商品房低不了多少,里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猫儿腻”。由是观之,现在很有必要将大量建设廉租房摆上重要的位置。杨金溪
“暂时不买房”不过是一个悖论
照茅于轼先生的逻辑,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因为高学费让家长难以承受,学生不妨暂时读书;由于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建议暂时不生病;今年以来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价格几乎翻番,市民只能不吃油吃肉。如果都像这样暂时不买,岂不天下大乱?
对于老百姓来说,虽然一方面指望政府部门加大调控力度,降低房价让他们买得起房,另一方面,住房作为生活必需品,居住问题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到城市安家要有房住,结婚成家要安居,“建议年轻人暂时不买房”,是不是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
前年,广州市长张广宁曾建议市民不买房,广州市房价持续上涨;去年,开发商王石也建议人们三四年后再买房,最近全国房价停滞,茅于轼先生代表谁的利益,我们无从得知,但他“建议年轻人暂时先不要买房”,照样也是荒唐! 高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