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收费阅读
太公与鱼的博弈
网络阅读VS传统阅读,作家VS网站,出版社VS网站,作家VS读者,网站VS读者,读书的世界里也满是姜太公与鱼的博弈。
谁是太公,谁又是鱼呢?
什么是网络收费阅读?相信不少网民对此并不陌生。比如说,当你正在新浪、腾讯、起点、17K、红袖等网站的读书频道美滋滋地欣赏一本好书时,正读到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网站却给书的高潮或者结局部分打上了“VIP”的印迹。这个时候,不管你是愤然,还是无奈,想知“后事如何”,就得乖乖掏钱。
当年王朔复出时曾吆喝过一阵子网络收费阅读,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收费阅读不再是空中楼阁,已经切切实实地成为一股涌动的洪流。今年10月,11位河南籍作家集体与新浪网读书频道签约,引来空前的关注。“粉丝”无数的“80后”作家代表人物韩寒,也在日前宣布将携新作《他的国》进军网络写作领域,试水网络收费阅读。
本版撰文 晚报记者 杨宜锦
[ 事实说话 ]
试水网上淘金 不少作家尝到甜头
10月21日,新浪网读书频道在京与李佩甫、郑彦英、张宇、杨东明等11位河南籍作家签约,表示将通过作品连载、出版和影视推荐等多种方式,向近3亿新浪网友推荐文学豫军的作品。随后,张宇的《疼痛与抚摸》、邵丽的《我的生活质量》、杨东明的《谁为谁憔悴》、焦述的《市长手记》等作品陆续上线与读者见面,其中张宇的《疼痛与抚摸》上线首日就以20万的日点击量打进新浪读书风云榜。这一形式随后被媒体形容为“文学豫军集体冲浪”,引起了文坛和网友的关注。
日前,记者与河南文学院院长郑彦英取得了联系,他告诉记者,目前河南有几位作家已经收到了网站支付的稿费,网站采取一个月结一次账的形式,简单明了。郑彦英的新作《从呼吸到呻吟》在起点中文网参与全国作协主席擂台赛时,就已经获得了颇高的点击率,他表示,他已经收到了网站的部分稿费,如果能够获奖的话,还能拿到一笔奖金,比只在出版社出书划算得多。而且因为作品在网上点击率很高,出版社也争相与其签约出版,最终他把小说稿交与了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实在河南作家试水网络之前,已经有传统作家尝到了网络收费阅读的甜头。最近,陕西作家李春平在博客文章《收费阅读是一场阅读革命》中透露,自己是在新浪读书频道首个通过收费阅读而获利的传统作家,“一个月内单本图书收入过万元,这个数字很让我惊讶。”
据悉,中国作协正在倡导进行一个“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的活动,有很多著名的网络写手参加。记者从某文学网站工作人员处获悉,这些网络写手月入过万,甚至好几万,他们的收入同样来自于网络付费阅读。不过,想通过收费阅读获得收益也是不容易的,作品必须在点击率、收藏数量和投票率都达到网站规定数量之后作者才会有收益。
只是渠道不同 与传统图书不矛盾
在网络时代,网上阅读确实改变着人们的读书方式,作家邱华栋对此深有体会。作为一个传统作家,他已经出版了20多部作品,前段时间有家网络公司竟然偷偷地把他的所有作品做成电子版在网上出售,最终邱华栋在打赢这场侵权官司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网络收费阅读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他告诉记者:“网络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可以说是个很好的阅读途径。但传统的读书方式也不可能被抛弃,因为书是艺术品,具有网络阅读无法替代的地位,因此网络收费阅读与传统图书之间是没有根本矛盾的。”他认为,网络读者群非常稳定,但是与那些喜欢传统看书方式的读者互不干扰。对于混合型读者而言,只是多了一条关注作品的渠道。
因为《市长日记》在网上推出获得较高点击率,作家焦述的新作也备受各家网站的关注,目前已有多家大型文学网站与传统出版社把目光瞄准了他的法官系列新作。“之前挂在网站上的作品都是已经出版过的,这次文学网站希望我把一部尚未出版过的作品先放在网站上。最初我比较难下决定,我也担心如果先在网站上推出后,再出书就困难了,而且害怕自己的书尚未出来,盗版书先出来了。”焦述称当时自己很是为难,正好在一次采风活动中,他与著名作家、出版界名人张胜友相识,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张胜友听了之后却告诉他,这是好事,网络收费阅读与传统出版并不矛盾,如果先在网上推出新作的话反倒能起到做广告的作用,如果作品在网上受欢迎,书就很容易能出版,而且出版后买的人也比较多。最终,焦述决定尝试一下网络收费阅读,准备把自己的新作先挂到大型文学网站上。
担心网络盗版 部分作家谨慎旁观
和传统纸质书籍一样,网络之上盗版现象同样存在。因为网络盗版现象严重,网络收费阅读也给作家带来了一丝尴尬,因此也有不少传统作家对于网络收费阅读持谨慎旁观态度。
著名作家石钟山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目前网络的管理还比较混乱,我们的执法部门力度也没有深入到这里,如果有一天,我的一部作品在网络上的点击率能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之后,也许我就会放弃纸媒体,我就会把我的作品先放到网络上去。假如有一天网络保护能做得很好,能像作家现在和出版社的合作一样,我首先也会考虑跟网络合作,毕竟它的传播面更广,更方便。”
陕西作家李春平虽然尝到了网络收费阅读的甜头,但他也认为真正肯掏钱的读者比例相当低,他的小说《玫瑰花苑》“上架”一个多月,点击量直逼4000万,但收藏此书的只有6000人。他说:“只有收藏的会员才通过注册缴了费用。”此外,网站充值繁琐的过程、复杂的网络设置也让许多读者望而却步。李春平抱怨道,“有很多读者根本不会充值,或者充不上去,许多读者因此流失。”
网络收费阅读为作家打开了另外一条通天捷径的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网络收费阅读给读者带来的几许无奈。如今除了已经出版的图书,许多作家习惯边写作边将作品上传至网上。因此,不少读者为读完一部小说,往往要连续追踪一个月甚至数个月。而且正读到兴起之时,后边的章节却被网站加了“VIP”号称“上架”,这些章节每章需要收费3至9分钱不等。完整地读完一部书,往往需要3至6元钱。有人掏钱之后边看边骂,有人“弃楼”,而许多作家早已习惯了“收钱挨骂”。新浪读书频道的现代小说《市长千金》销售额刚破2万元,作者江南说:“我相信加了‘VIP’以后,不少读者会弃文而去。”历史小说《一代皇妃浮沉梦》的作者莲静竹衣也因此招来不少骂声。
收费阅读引来一片讨伐之声,对此,莲静竹衣表现得十分平静:“现在还有几本点击量高的书不收费呢?新浪、起点、17K、红袖等都公开收费。”莲静竹衣为众多作家同行申诉:“写作古往今来都是寂寞和清贫的职业,我有稳定的工作,但通过勤劳创作换取回报也无可厚非。收费也是对诸多私自转载作家作品的网站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作者权益的维护。”
对此,作家焦述也表示,网络读者应该给作家一定报酬,毕竟作家写一本书的辛苦是人们难以想象的,可谓是付出了所有的汗水与心血,而且作家要靠自己的作品养活自己,因此读者更应该尊重作家的劳动成果。
[ 争议·甲方乙方 ]
[ 三言两拍 ]
多方博弈 能否共赢?
虽然网络收费阅读渐成燎原之势,但目前大多数出版社与网站的合作更多还是体现在利用网络对新书进行宣传,促使读者线下购买。网络阅读,扮演的角色更偏重于“广告媒介”。网络阅读受众够多,但在线付费还不算成熟,主流作家和主流出版社还没有广泛而积极地参与进来。
从这点来看,网络收费阅读还算是新生事物。门户网站读书频道推出的付费阅读,能否像曾经备受争议的付费邮箱一样逐渐“征服”一部分消费者,实现作家、出版社、网站、读者的多赢格局,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还有读者担心网络收费阅读会让作家太看重作品的点击率和销售率,反而顾此失彼,丢失了文学高贵的品质。对此,陕西作家李春平回应称:“这个担心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个问题全在于作家对自己的把握。如果立志要做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上网冲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放任自流,粗制滥造。”这话说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