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8版:文潮娱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雅艺术 暗香浮绿城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高雅艺术 暗香浮绿城

12月5日至7日,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谜》在河南艺术中心连演三场;12月14日,青年钢琴家吴牧野将向郑州市民展示“牧野琴音”;12月16日、17日,原创奥地利音乐剧《茜茜公主》将登陆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

河南交响乐团音乐演出季、河南艺术中心开幕演出季、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演出……今年郑州的高雅艺术舞台格外热闹。

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高雅艺术,让人神往。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目前来看郑州的高雅艺术市场还不够成熟,老百姓还需要一个欣赏和接受的过程。 晚报记者 杨宜锦

[ 可喜现象 ]

节目单,让人目不暇接

9月12日,河南交响乐团正式启动首个音乐演出季活动。在首个音乐季中,从2008年的9月到2009年的6月,河南交响乐团向观众陆续推出11套各具特色的中外名曲交响音乐会。

9月17日,原创音乐剧《金沙》和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在郑州上演,拉开了第十届亚洲艺术节文艺演出的大幕。在第十届亚洲艺术节23天的演出周期内,37个演艺团体为郑州观众献上了119场精彩纷呈、高品位的高雅艺术上乘之作。

第十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后,河南艺术中心紧接着就推出了首个演出季,为期3个月的开幕演出季给郑州观众安排了国内外11个演出团体的27场演出。参加此次演出季的有俄罗斯久负盛名的国家冰上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天鹅湖》以及实验话剧《达人未爱狂想曲》、阿根廷探戈表演团的《探戈之火》等。此外,大型民族歌舞《走进香格里拉》、《天歌云舞》,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谜》等也都让郑州观众感觉耳目一新,也让金光灿灿的河南艺术中心成为郑州美丽的一道夜景。

[ 市民心声 ]

感觉和高雅艺术有距离

郑州的舞台热闹了,演出市场也因此显得格外活跃,河南艺术中心业务策划部经理周仁涛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演出季推出以来,观众的上座率逐渐攀升,其中经典剧目、钢琴音乐会特别受欢迎,目前整体上座率已经达到70%,到艺术中心观看演出的总人数已有数万人次,显示了郑州观众对高雅艺术的欣赏和接受能力。

在郑州,长期以来戏曲一枝独秀,音乐剧、歌剧的发展相对而言不算很好。有观众表示,高雅艺术因票价高、观看机会少而感觉遥不可及。

余擎睿是一位年轻的钢琴老师,因为工作的关系,对于郑州的音乐会格外关注,凡是知道的音乐会都会买票观摩。“以往郑州的音乐会并不多,演出氛围远远不如北京、上海,平日里大型的音乐会很少能够看到,除非到节日期间才会有。而且演奏曲目多以通俗曲目为主,如理查德·克莱德曼、圆舞曲等,而古典曲目偏少。”采访中,余擎睿表示,郑州即使有大型演出,他和同事、朋友们也经常会买不到票,一些大型演出,常常有单位包场,甚至不对外零售票,他们在省人民会堂、艺术中心、郑州艺术宫这些演出场所外看到不少人拿着票却不想看,而他们这些真正喜欢音乐的人却无票进场。

一位指挥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演出市场票价长期居高不下,一些票老百姓既“搞”不到也买不起,以至于最终认为“演出与我无关”,于是便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票价高,挡住了部分老百姓进剧场的路;票卖不出去,演出商只能提高票价防止损失。

[ 业界发言 ]

郑州的市场还需要培育

高雅艺术票价真的高不可及吗?对此,河南保利艺术中心总经理祖长树告诉记者,为了让观众能看得起演出,艺术中心特意推出了部分低价票,普通市民花30、50、80元就可以看到国际一流的演出。不过由于存在演出成本,他们也推出了一些高价位的票,但这些票往往是少有人问津,而低端票却经常是早早地售罄。

据了解,刚刚在河南艺术中心演出过的歌舞剧《藏谜》,保利只售出417张票,包含打折票和低价票,而送出500张票,基本上每场演出都是在赔钱运营。“因卖出的多是低端票,卖到60%仍然不能保本。成本收不回来,也就无法形成演出市场及文艺产品生产的良性循环。郑州的高雅艺术演出市场还需要培育,有一些人宁愿把钱花在吃饭、唱歌等方面,也不愿花在这种精神需求上。”

河南歌舞剧院今年也首次推出了音乐演出季,院长周虹表示,郑州的高雅艺术演出在逐年递增,几年前省歌舞剧院一年也就演出几场,而从去年到今年能演出二三十场,仅今年就推出了音乐演出季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演出活动。不过,让周虹感觉比较困惑的就是演出一场赔一场。“我们音乐季的首场演出在中州影剧院举行,提前一个星期进行了宣传,但只卖出了几张零售票,后来几场演出挪到郑州艺术宫后,依然是没票房。”周虹称,为了保本演出,他经常不得不把票以团体票的形式出售给企业。“我们平均一场演出的成本在5万元左右,如果哪场演出邀请有名家大腕,演出成本会更高,而票价并不高,最低20元一张票,一般票价都在100~300元左右,而且多有折扣。”

[ 问题剖析 ]

高雅艺术受众相对较少

郑州高雅艺术真的是没市场吗?11月22日,丹娜·希卡利钢琴音乐会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这个音乐厅首次使用,记者发现观众多是学生和家长。“现在学习高雅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们也随之关注起高雅艺术,音乐会也为学琴的孩子提供了很好的观摩机会,为高雅艺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周仁涛告诉记者。他表示,高雅艺术给人以身心愉悦的感受,音乐厅首次使用上座率就能达六成,由此可以看出郑州观众对于高雅艺术还是很喜欢的。

但为什么高雅艺术演出叫好不叫座呢?对此,周虹称,这是因为目前郑州一些观众还不具备文化消费能力,只有在吃饱喝足了之后才会想到看演出,而且如果有钱首先会考虑买房买车,“如果不看演出,对他们的生活构不成多大影响,但如果不买房买车,可能就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可杰表示,高雅艺术为人们提供了高雅的艺术享受,提高了大家的审美能力,拓宽了大众的审美视野,但高雅艺术也因不具备人人参与性,受众面相对较小。在流行歌曲演唱会上,经常出现明星们拿着话筒一声“跟我来”,场下就和声一片的情况,但高雅艺术不可能像流行歌曲那样走近大多数群众。每当大家看到芭蕾舞、听到交响乐、美声或花腔女高音时,都会陶醉其中,但几乎没几个人会。因此,高雅艺术让很多市民感觉遥不可及,高高在上。

[ 业界动作 ]

培养观众,演出场所很用心

今年第十届亚洲艺术节期间,我省第一次引进了如此丰富的高雅艺术演出,推动郑州文化演出市场繁荣的同时,也让老百姓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欣赏众多门类的高雅艺术。不过,方可杰认为,艺术节毕竟只是个节,而文化消费并非时尚行为,而应是都市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缺乏能够融入老百姓正常生活的演出,市民还未进入自由选择阶段,因此高雅艺术演出与老百姓的生活一直难以相互融合,各家演出场所应多为市民提供欣赏高雅艺术的环境与氛围,逐渐培养观众的文化消费意识。

保利公司总经理祖长树也表示,通过开幕演出季,他们将逐渐了解郑州观众的欣赏习惯,选择适销对路的演出项目来到艺术中心,但他们也绝不会为活跃演出市场、迎合观众口味而引进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演出,他们选择的是有相当艺术水准的,或有一定前瞻性的艺术演出。

为引导、培养观众对高雅艺术的喜爱,河南艺术中心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音乐会之前,邀请本地音乐家对演出曲目进行讲解。据悉,河南艺术中心最近即将推出的是2009年新春演出季,节目安排密度更大,内容更丰富多彩,仅1月份演出的剧目就达7台。这将大大提高郑州的演出市场水平,终有一天,老百姓会自己花钱走进艺术中心,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据悉,目前河南艺术中心的演出多在晚间进行,晚上9点多钟到10点多钟演出结束时,郑东新区已没有公交车,也极少能遇见出租车,保利公司专门安排大巴车等候在艺术中心外,观众看完演出后可免费乘坐,终点站是二七广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