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读者留言板市民曹先生留言:身体偏瘫,忍饥挨饿,流浪老人想家了。当日上午,本报接到了众多好心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询问老人的状况。中牟的刘女士打来电话说,要给老人捐献300元钱。
晚报记者 詹莉莉/文 王银廷/图
事情进展
救助站把老人送进医院做体检
老人洒泪感谢郑州好心市民
昨日下午,这位流浪老人在众多好心市民、新闻媒体的帮助下,得到了郑州市民政部门的救助。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赵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两天会给老人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和治疗,等身体状况稳定后,再送往许昌市民政部门。“总之,不能再让老人流落街头,忍冻挨饿了。”
下午5时许,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四科病房,记者见到了这位流浪数月的偏瘫老人。“我太想回家了!流浪的这些日子里,世上所有的罪都让我受完了!”面对记者,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老泪纵横。“闺女,将俺的话登在报纸上,我真心感谢郑州的好心市民,这些天,我吃的用的都是他们端给我的。”
记者手记
这位流浪老人身上有太多问号
看病花光钱,儿子抛弃了他?
在人民公园西门的立交桥角落里,在一堆破烂不堪、脏乎乎的被子里,我见到了这个流浪老人。
虽然身体不能动,但是老人的意识看起来还是清晰的。老人说,他叫杨丙义,今年65岁,家在许昌市八一路西段,家里有一个儿子,还有90多岁的老父亲,父亲是许昌二中退休教师,自己有兄弟姐妹8个。
老人说,他曾是许昌市政公司的一名司机,退休后儿子接了班。去年10月份,他突发脑梗塞,从此落下了偏瘫的毛病。为了治病,儿子带着他跑遍了郑州,前后花去八九万元,后来,钱花完了,儿子说回老家拿钱,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由于身无分文,他从此便开始流落街头。
他在郑州有妻子,为何不管他?
老人又说,他在郑州其实有妻子,还有一个11岁的女儿。
多年前,老人离婚后,又娶了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妻子,二人来郑州打工,妻子在一家书店给人帮忙,他在农大门口修自行车,一个月也能挣1000多元。对于记者为何妻子不管他的疑问,老人含糊地说,她也是打工的,一个月800元,还要供女儿上学,所以顾不了他。
去年被救助站送回许昌,为何又回来?
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他们看到晚报上刊登流浪老人的消息后,安置科的工作人员就来接老人,一见面立马认出,去年就在郑州流浪被送回许昌,安置在敬老院,但是不知道他是如何又来的郑州。对此老人闭口不答。
老家有小楼,儿子为何不让进门?
“俺不想去敬老院,俺想回去找老父亲,让父亲牵头开个家庭会议,看看谁能管我。”老人说,他在许昌老家有座两层小楼,现在却有家难归,儿子媳妇不让他进门。
问起原因,老人绝口不提。
不管老人离家流浪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需要帮助。我们不知道老人被送回许昌后,亲人是否会收留他,他是否会不再流浪?
我们真心希望周围有更多的人来关心他,关心和他一样的流浪老人,因为在这个寒冬,他们需要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