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5版:第一金融*收藏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找寻自我至物我两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从找寻自我至物我两忘
——解读青年画家郭建明
清气满乾坤
两个矿工
天地之间
凉山印象
游春图

郭建明,1974年出生,祖籍湖北黄州。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2006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高研班学习。

作品参加黎昌第三届青年中国画年展获银奖、中国美术家协会第19次新人新作展、2006年全国中国画展 、西部风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河南省“五四文艺奖”美术金奖、 2007年中国当代实力派国画家提名展优秀奖、2007年全国中国画展、 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并被国际奥组委收藏。作品发表于《光明日报》《解放军画报》《中国书画报》《水墨研究》《国画家》《华夏美术》。出版有《艺术界——郭建明专刊》《中国主流画家影像现在时——郭建明卷》

现为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画家、河南省当代青年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青联委员。

郭建明属于既刻苦又勤于思考的那种画家。正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他现在的绘画风格。

这些年,郭建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每次出行,他总是带回沉甸甸的收获,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大凉山彝族人物”作品系列,以及新疆行人物作品系列。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郭建明的绘画已渐入佳境,并找到了他所苦苦追寻的东西,在他一幅幅作品中,焕发出一股沉寂的力量。

一个画家想要找到自己很难,但找不到自己会更难,那便是物我两忘。这不仅是艰苦的劳作,还必须具备极高的悟性和坚实的艺术功底,从郭建明的画里笔者闻到了这种艰涩而又甘甜的气息。几次的学院深造,使建明造就了扎实的素描功底;反复的思索与锤炼使建明深得中国画传统之精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使建明从现实生活与绘画实践中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笔墨图式。

郭建明的作品十分重视笔墨修养,在他那妙笔生花的笔墨图式下,展现出另一个全新的审美世界,它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他在西方素描语言与传统笔墨修养之间构建出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把西方绘画元素成功地纳入了纯中国式的哲学内涵。对于笔墨的修养,自古以来绘画大师都十分重视,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所谓‘一笔画’,意即迅速地一气呵成的画。”建明那潇洒挥写的用笔及其酣畅淋漓的笔墨不能不说是他对传统笔墨深刻领悟的结果。

郭建明的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他的人格与情感状态,他对生活和绘画是诉诸了自己全部情感的,他深深热爱着现实生活,去云南、新疆等地写生一个人一待就是几个月,回来后又是一大批的作品产出,有的甚至是鸿篇巨制,相信只有毅力而没有对生活体验强烈的激情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其实生活态度就是一个人的人格,而审美态度也就是一种情感状态。对于出行下乡采风和回家暗房制作,建明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情感,进入艺术世界的郭建明更是忘却了一切。正是有着对现实生活乐此不疲的深刻体验,郭建明才逐渐完成了今天的人格理想与绘画追求。

如今,郭建明依然迈着坚毅的步伐游走于大江南北,游走于传统与现代的思索与探究之中,游走于中西方文化融会的交叉路口。他是自由的,快乐的,从找寻自我到物我两忘,他在忘情的快乐之中以渐进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人格理想和绘画追求。郭兴华

“盛世兴收藏。”近年来,书画收藏已经成为新兴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中原多书画,中原城市有着独有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人文优势,数以百计的知名书画家在此创作留念,使中原地区拥有大量书画收藏资源,备受全国各地书画收藏者的关注。

从今日起,《第一金融·收藏》将为读者、书画收藏者、书画投资者献上具有中原本土特色的《聚宝堂》栏目。该栏目主要介绍中原知名画家画作或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书画作品,开拓书画收藏投资领域视野,搭建与专家和书画大家切磋交流的舞台,并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如果您有意在这里展示个人创作的书画或机构收藏的名家作品,都可以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371-67655763 13673666509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