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生活是无趣的?和睦是一种快乐,“战斗”也是一种快乐。用智慧去触摸物质,小小的购物也如一场作战,有线路、有部署、有谋略者胜。广大血拼族和即将成为血拼族的朋友,唯此才能在购物的战场上百战百胜、越战越勇!
牛气冲天的牛年即将来到啦!平安夜、圣诞节、元旦、春节等中西式节日又将拉开序幕。节日历来是商家与血拼族互相较量的一个“战场”,为求把更多的货物甩给血拼族,无数商家绞尽脑汁、各展奇谋。而“血拼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面对商家诸多的消费陷阱和诱惑不为所动、避实击虚,从“血战”中总结了诸多实用的“战争宝典”。
消费可是理财中顶重要的一课,只会挣来不会花,照样双手空又空。本期邀请了5位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消费的,总结了哪些经验?如何迎接新的一年?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
姓名:马奇鸣 年龄:30岁
月均收入:6000元左右
职业:财务人员 口号:宁缺毋滥
在周围朋友和同学的眼里,马奇鸣的生活算得上有钱有闲、品位精致了。有车有房有固定收入,双方父母还时不时会给些支援。提起这些,马奇鸣则感慨,我可是月月光呀。
“我喜欢名牌,从来不看那些没有品牌的东西。”马奇鸣开门见山地说,“现在品牌比较多,我只选适合自己的,一般不做太多其他风格的尝试。只要是我看上的东西,一定要买,从不考虑价格因素。”
“现在逛街少得多了,一个月一次吧,一般喜欢DNS(丹尼斯),花园路的大商也不错。前几年经常逛,各个商场都去,有点像全面撒网,后来衣服越买越多,衣帽间都放不下了,很多衣服买回来,一次穿的机会都没有。慢慢地就增加了理性在里面,先是锁定了适合自己的商场和品牌,有的放矢,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再者,不是特别漂亮的我一般不再出手,因为衣服确实太多了。”
因为眼光越来越挑剔,所以看上的品牌也越来越高档,所以,虽然现在买的少了,可依然是月月光。马奇鸣说,其实买衣服不光是为了穿,还有心理因素,“经典款式不买,晚上回家难受呀。”
那对品牌的认知和了解是怎么积累下来的呢?
“是一个过程呀,买得多逛得多,自然而然就知道这些牌子的定位和风格了。不适合自己的牌子,我一般就很少再光顾,一旦发现一个牌子适合自己后,每次去都会逛逛,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没了也不要紧,可以了解设计师的想法。”
“喜欢的牌子来新货了,店员会主动给我打电话。”为什么会和店员如此熟悉?马奇鸣说,“我的外表还算容易被别人记住 ,咱穿什么衣服效果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没有糟蹋人家的衣服,所以一般我去过哪个专柜,那些小姑娘很容易就会记住我。再说,店员是什么人呀,阅人无数,你不用多说话,人家会用眼睛看的,一般看几眼,这人什么品位都八九不离十了。当然所谓的品位也包括不心疼钱,只要喜欢就一定会买下。”
说起如何买到适合自己的衣服,马奇鸣也头头是道:“首先得清楚自己身材的优缺点在哪里,扬长避短是基本原则。色彩、款式、质地各种因素都要考虑进去。除了在实践中总结外,现在有很多这方面的书,可以学习研究一下。”
因为眼光好,擅长购物,马奇鸣经常被外地的朋友选中做“代购”。最稳定的“客户”是南阳的一个好朋友。“南阳好多牌子都没有,我这边看着适合她的我自己也喜欢的,就买下来,回家拍照片给她看,她喜欢了就卖给她,不喜欢了我自己穿。”
姓名:李雪琴 年龄:55岁
月收入:1000元左右
职业:工人,退休5年
口号:衣服可以不添,饭不能一天不吃
“独生女儿前年嫁出去了,家里只有我和老头子。老头子原工厂效益不好在家长休,月收入不多,所以我们早已经习惯精打细算过日子,能省则省。作为收入不高的人群,消费方式就是在超市和菜场之间多转悠,比较后找便宜的买。”李雪琴说。
“消费时精打细算,能省则省。”这就是李雪琴的消费观念。
家住协和路的李雪琴讲起她的消费心得,可谓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哗哗地连绵不断。“1块钱的菜我砍到7毛、8毛,为啥砍价?第一是便宜,第二是以防他给的秤不够,如果真不够,只当是1块钱买的。现在个别菜贩有点不仁义啊,以次充好,比方隔夜菜、水泡菜,看着怪水灵,其实营养都流失了。当天菜营养100%,所以要买就买当天的。”李雪琴如是说。
“再有一个方法就是找相熟的菜贩买。现在有的菜贩用的就是8两秤,买过后检验一下,如果发现给的不够,就不再买他的菜。而且固定买还有一个好处,除了分量足外,能便宜的他们一般都不会要高价。人家买菜都很贵,我买菜便宜,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遇上菜农进城卖的,可以放心多买些,菜农和菜贩不一样,菜贩是批发的菜,成本高;菜农的菜是自家种的,吃不完才出来卖的,而且这种菜污染比较小。比方说韭菜,菜贩卖的就比较茁壮,菜农的韭菜看起来就比较小一点儿;再比方番茄吧,菜贩的番茄是硬硬的,菜农的吃着甜丝丝、软活活的。唯一遗憾的是,这些菜农都是隔三差五地来卖。”
现在年轻人很多都图省事,家里不开火,在外面解决一日三餐,也不用刷锅洗碗。对此,李雪琴说,她节约惯了,而且外面做的不见得就比家里做的好吃,“过日子比树叶都稠啊,在外面吃早晚会吃腻的。还是趁年轻多学点生活的窍门。”
“有一次,我买过打气鸡,10块钱一只。看着怪大,买了一只掂回家,一处理,鸡皮和鸡肉都是分开的,处理完时,鸡肉就剩一点,大呼上当。所以,现在我再买肉要么去大型超市,要么去专卖店。”李雪琴继续讲。
超市和大卖场里为了促销吸引人气,会定期推出一些特价菜和产品,是非常划算的。去超市都买点啥?像酱油、醋啦,一般超市不会有假的,还有一些日用品,卫生纸、洗衣粉等,这些东西一定要在打折期间去买,多买一些储备。
6分钱一斤的鸡蛋,1分钱一斤的胡萝卜——这些都是李雪琴在大超市买到的,她笑呵呵地说:“现在哪个超市搞活动,都是我们这些老头儿老太太积极去,就是为了省钱啊,年轻人没这时间。”
“过年没有添置新衣的打算,现在已经不讲究这个了,我准备买些油、盐、酱、醋、茶、肉,有吃有喝就行啦。还有过年了,也得增加点喜庆气氛,我准备买几盆花,健康就是幸福。”
精明男人:
“别看我收入不高,但追求生活质量”
姓名:洪友 年龄:42岁
月收入:2200元
职业:事业单位职工
口号:花钱是艺术,节约就是增收
别看洪友是个男子汉,算账比谁都仔细,家里的日常开销、孩子的上学费用,算得可是相当仔细。“花钱是艺术,节约就是增收。”洪友笑呵呵地向记者建议,“这可是俺的名言啊,一定要写上去。”
“别看我收入不算高,但还挺追求生活质量的。浑身上下从头到脚基本都是知名品牌,名牌质量好,穿得时间长,经久耐用!当然,平常这些衣服都太贵,我是舍不得买的,我的方法就是平时多去逛,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留意促销信息,赶在促销时购买。现在的手机服务非常全面,乱七八糟什么短信都有,有次收到一条短信,说郑州哪个地方哪条路哪个商场有活动,就带着老婆孩子齐上阵,管它三七二十一,先看看再说。结果,还真幸运,之前看上的一件国际名牌男装2000多元在促销现场只要800多元,虽说还不是很便宜,但还是咬咬牙买了。衣服在精不在多。从报纸上经常看到咱郑州各大商场举行大型特卖会,没事就去抢啊,人多手里就先拿着几件衣服占住,一件一件试,人太多啦,不抢没机会啊!最终挑一件适合自己价位、样式的衣服。另外,朋友聚会时可以找新开业的饭店,饭价会比较便宜,点一些家里不经常吃的菜,像吃100元送50元啊,这都是新开张的饭店爱搞的活动。”
洪友说,现在商场经常搞活动,对我们来说,要学会计算。除了打折,近几年各大商场在促销时,非常喜欢使用购物返券的手段。必须计算好才能得到最大的实惠。比如,满200返100,只相当于六七折,并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五折。还有一些品牌不参加活动,这时更需要谨慎,比如“满300返300”的活动,您要买的东西包括一双鞋620元,参加活动;一件首饰380元,返券但不收券;一条裤子400元,可以收券,但不返券。这样的话应该怎么买才最实惠呢?首先应该买首饰,支付现金380元,商场返券300元;然后再用返券买鞋,补交现金320元,商场又返券300元;最后再用买鞋得到的返券300元来买裤子,只要再补交100元就可以了。平均折扣就是:五七折,这就是消费者所能得到的最优惠政策的方法了,不信您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其他的方法哦!
俗话说,人有失手。洪友说,自己也犯过错误,“山寨机刚刚开始流行时,也就是去年春节,自己的旧手机还能用,和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看见对方拿了个比较新潮的手机,一问啥牌子,没听说过,但外观和功能都比较新潮,为满足小小的虚荣心,再加上图便宜,我也花500块钱买了一个,同功能的正版机(大厂家的手机)我看了一下要3000块呢,心里挺得意的,可谁知半个月不到就有很多毛病。因为这个手机,还耽误了很多事情。这就是占小便宜的后果。还有吸烟,帝豪正价10块一包,一小地摊说他卖的是内部烟,味道和正价的一模一样,才3块钱,我当时又图便宜买了,结果味道和正价的一比真是天上地下。”
记者见到洪友的时候,他手里正在把玩新买的手机,“买东西不能急。月前,我看上一款三星的手机,价格是3400元,嫌贵!就去网上查了查,网上卖的便宜啊,2000多块,但心里还是不放心,毕竟水货居多。后来又托熟人去询问价格,熟人价也是2000多块,但熟人那里的颜色不合我心意。一个礼拜六早上,全家出动,把咱郑州的市中心好逛啊,结果还真没白逛,看中了一个手机,摩托罗拉的,活动价只要1600块,和那款三星的相比,只是功能少了一些,而我恰好就不需要那些个功能,正合我意。”
临别,洪友一再嘱咐说,到年底了,节目一个接一个的,怎么样开心都行,但购物时一定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不但买的东西不中意,还闹得整个节日心情不愉快。
本文未完,请继续阅读C06版
名字:Soulmate 年龄:31岁
月均收入:1万元左右
职业:外企中层管理人员
口号:量力而为
“上星期四我去花园路的大商买衣服,一次看上了好几件,当时营业员就告诉我,先生,如果您不急着穿的话,可以过两天再来,周末我们搞活动,有很多优惠。我当时就笑了笑说,不用了。”Soulmate说,他虽然不是腰缠万贯的富人,但因为最讨厌凑热闹,所以,买东西向来不赶活动期,多花一点钱,图个清静,值!
“我对服饰和用具比较讲究,但原则是量力而为,不追求奢华,但要和自己的身份匹配。其他的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都由老妈打理,除非必要,我不喜欢购物,除了西服、外套等,我的很多生活用品全是老妈做主给买,因为还没有老婆,所以我的工资卡都交给老妈,怎么花全凭她乐意,也算尽赡养义务,至于奖金补助什么的,我自己留着,用来社交、休闲和文化消费。”
“我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有张透支额度10万元的信用卡,却从来没有用过,因为我觉得花自己的钱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