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5版:颁奖盛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改革开放30年评选颁奖盛典昨日隆重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郑州改革开放30年评选颁奖盛典昨日隆重举行

本报讯 昨日下午,郑州改革开放30年系列评选颁奖盛典在郑州日报社隆重开幕, 被称为“河南袁隆平”的堵纯信、我省第一位本土培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等30人,当选为郑州改革开放30年风云人物。同时评出的还有“20件重大事件”和“10大地理标志”。中共郑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郑州市政协副主席王薇等市领导出席颁奖盛典。

“这30年的道路,是由一个个风云人物一步步走出来的,每一个改革者都留下了鲜明的足迹;这30年的历史,是由一件件重大事件连接而成的,每一个标志性事件都是一座高耸的丰碑;这30年的历程,是由一处处标志建筑承载下来的,每一处地标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丁世显在颁奖典礼上对此次评选活动的重大意义表示肯定,他强调,郑州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辉煌,历史不同寻常,此次纪念盘点,不仅是自豪地细数郑州的撼天之变,更是为了梳理郑州改革开放的轨迹,总结郑州改革开放的成就,探寻郑州未来改革开放的路径。

改革开放30年郑州沧桑巨变

颁奖典礼上,丁世显带领大家对郑州30年来的沧桑巨变进行了回顾,他说,30年来,作为中原腹地,郑州这块热土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政治步履稳健,经济发展大步向前,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锐意改革、深化开放,我们的环境莺飞草长,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处处是游园广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双重称号冠在了我们头上。”丁世显感慨地说,30年来,郑州经济快速上扬,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宇通客车、三全等品牌跻身全国五百强,我们本土的企业家也荣登福布斯排行榜。此外,郑东新区昔日破旧的荒郊变成了高楼林立、碧波荡漾的都会新城;会展、物流、文化等产业伴随着城市的扩展而成长壮大。更涌现出了任长霞、王百姓等有责任、勇担当的楷模。

“雄峙中枢”,全国发展看中部;“控御险要”,中部发展看郑州。最后,丁世显表示,在中部崛起的强音中,郑州的区位优势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郑州的跨越式发展也正吸引着全国的目光。

总投票人次高达18万

郑州改革开放30年系列评选活动由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郑州日报社、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郑州市社科联(院)承办。郑州市原常务副市长张立兴、郑州市原副市长刘振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喻新安、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赵怀让等9位评委进行了专家评审。

郑州改革开放30年系列评选活动于10月底正式启动,在广泛征集社会各方意见、听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42名风云人物、40件重大事件、26个地理标志候选名单。11月26日,组委会通过郑州晚报、新浪网、中原网等渠道,对候选名单进行了公示,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中,网上投票11万人次,信函投票37115封,打电话参与评选的8000多人,电子邮件9000余封,短信投票突破2万条,总投票人次高达18万。

30位风云人物20件重大事件10大地理标志揭晓

经过对上千个候选资料的遴选,以及专家评委和网民、短信方式的多轮投票,并经征询公众意见等多种形式的评议,最终确定评选结果。其中,风云人物的评选,以创新力、推动力、影响力、业绩等4方面作为主要指标;重大事件的评选是以标志性、重要性、普遍性、典型性等4方面作为主要指标;标志建筑的评选是以重要性、代表性、标志性、影响性等4方面作为主要指标。

最终,堵纯信、吴养洁、邓亚萍等30位风云人物,1979年4月30日郑州市开通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988年10月31日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个中外合资项目开工等20件重大事件,二七广场、四桥一路、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等10大地理标志揭晓。

11名读者获得参与奖

昨日下午,在改革开放30年评选颁奖典礼上,郑州市民王在民先生代表参与评选的读者发言。王在民先生是一名退休工程师,今年已经77岁,他说:“我刚来郑州的时候,看到的景象还是路灯不明、道路不平,而这种状况早已经改观了。”王先生说,郑州的变化很大,发展很快,身边的道路宽了,路灯更亮了,市民每天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

据了解,在众多参与投票的市民中,11位读者最终获得参与奖,他们分别是:王在民、于秀德、张金荣、王文卉、何伟、陶喜凤、李仓生、赵慧娟、胡智益、孙琛、张伟娜。请以上读者于12月23日至12月26日凭有效证件到郑州晚报大厦208室领取奖品。晚报记者  张竞昳 张勤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