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变脸 “老字号”品牌传承
郑州市饮食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
□晚报记者 虎萌 通讯员 利宝生
郑州“老字号”再现辉煌
郑州的每家老字号都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发展之路,都有自己曲折的发展历史,从创建至今,无不演绎出许许多多的故事,蕴含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王建启说,老字号至少意味着两点:一是品牌,二是文脉。所谓品牌,就是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有特色产品或经营项目,有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口碑,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所谓文脉,就是有历史源流,有优良传统,有文化底蕴,有深厚的根基。凡是历久不衰的老字号,无不具有以上基本特征。
“当今,要打造一个著名品牌需要投资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这些老字号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市场锤炼,是家喻户晓的品牌。”王建启对记者说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就餐时更加注意进餐环境、食品卫生、服务质量和菜品质量,焕发着勃勃生机的‘老字号’也就成了人们的必然选择,品牌成为消费者最为看重的一点。”
“原汁原味的东西不能丢”
王建启说,公司一直在追求着对品牌的塑造,就是要让消费者吃烩面首先想起的是合记,吃烤鸭首先想起的是烤鸭总店。
“郑州的餐饮需要大量的外来餐饮品牌参与,来丰富市场,”王建启把一个外来的餐饮品牌进入新市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刚进来凭着新颖性吸引顾客蜂拥而来的情形,紧接着新鲜感过去后,这一时期就面临着“是坚持自己的特色,还是一味迎合顾客”的问题,这也是对商家最大的考验,因为两方面都会失去一部分消费者。第三个阶段就是让顾客形成消费依赖,就像有些郑州人几天不吃烩面就觉得少点儿啥一样,当然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是不容易做到的。
对此,王建启也感到,“要迎合本地的消费习惯,结合本地的特色,但自己的原汁原味一定不能丢,”是更多的餐饮商家要注意的问题,只有摸清大众消费的口味,才能在本地立足。
餐饮业管理是个系统工程
王建启告诉记者,餐饮业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安全、卫生、服务、环境、管理等五大要素,环环紧扣,缺一不可。要做好管理,就要细心研究客人的需要。客人进店,简单地说,就是要吃得好,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如何满足客人的需要,这里面又有很高的学问,需要一系列的操作技巧。
“始终要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王建启就是这样要求他的员工的,“像大家熟知的合记烩面,我们要求的是一碗一两肉,每碗面里面食的重量都是固定的,我们不仅在每个店面都有监督员,总公司也会不定时地进行检查。”王建启说,另外,我们还适应客人需求的变化,不断改善品种、结构和提高质量,满足客人需求的不断变化。”
人才培养是企业决胜之本
人才是企业的决胜之本发展之源,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公司5年来投资80多万元用于各类技术培训活动,先后组织500多名职工参加了面点、凉菜、热菜、服务等方面技能培训;举办了系列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各基层店开展了“拜师”活动,搞好传帮带;积极参加各类比赛,2004年公司选手夺得全省“金鼎杯”烹饪技术比赛13枚金牌、9枚银牌,《中原合鼎》大型展台获得了金牌,2005年在全国清真菜大赛上获得一枚金牌,在全省第二届“三名”评比活动中,公司6名选手分别获得“河南烹饪大师”、“河南名师”称号,充分展现了企业实力和形象;在上月举行的全国第六届烹饪技术比赛河南赛区的比赛中,公司选手获得4块金牌、4块银牌、1块铜牌的好成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006年3月,公司选派15名后备干部到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封闭培训,为公司储备了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
目前,公司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郑州市餐饮公司的目标是在2013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个亿,实现利润1200万,2013年职工收入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