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媒体联播
反腐败,制度永远高于技术
买着明白,住着才能放心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反腐败,制度永远高于技术

南京官员因为周久耕事件,在穿戴等各方面悄然进行了改变,有些官员已经不戴手表了,现在看时间都是看手机上的时间显示。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证明了网友监督的力量。中国的反腐专家正在努力通过人事调动过频、决策过于封闭和神秘等反常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诊断一个官员的腐败可能。

(12月25日《时代周报》、《南方周末》)

网友们没有“透视眼”

周久耕事件,让聪明的干部从中吸取了教训,从南京来看,官员不再将“豪华”写在脸上,而是变得深藏不露了。网友们的监督也将受阻。因为人家不再“秀”出来,你再动用照片之类的监督武器,就显得毫无意义了。网友们的监督至多算是监督的一种补充,却不是监督的全部。周久耕事件还没有水落石出,可却对其他官员起到了“敲山震虎”,这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可是再奸猾的狐狸也会露出尾巴,即便是深藏不露,但只要监督力量触到“心脏”,也是能够发现问题的,遗憾的是,我们的诸多监督力量在某些时候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王军荣

“腐败体检”,看上去很美

真正意义上的反腐,并不能寄望于对于“腐败”诊断技术的提高,这就好比提高治疗技术并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是一个道理。现实中,治疗癌症的医疗技术日益高明,但癌症发病率并未降低,反而与日俱增就是一个明证。可见,真要有效预防疾病,与其去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倒不如更多在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改善心态等方面下工夫。同样道理,真要预防和治理腐败,假如不去从机制上防止腐败,不去改变滋生腐败的土壤,而仅仅把腐败的诊断水平研究得无比透彻,甚至研究出高度智能化的诊断仪器来,实在是有点舍本逐末。

事实上,再高明的腐败诊断仪器,也需要有正确的输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当最起码的公开和透明都无法得到保证,假如连“人事调动过频”、“决策过于封闭”和“神秘等反常行为” 等“腐败检测仪”的基本输入信息都无法保证真实、无法避免造假的话,即便是所有官员每年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腐败体检”,恐怕也无济于事。可见,真要把反腐进行到底,“腐败诊断技术”高明一些当然不错,但完全寄望甚至迷信于“诊断技术”,却难免误入歧途。 吴江

网络监督不能止于“抽好烟戴名表”

一方面,我们固然欣慰于民间反腐的蓬勃威力,另一方面,则不免浩叹于人肉搜索的短板与无力。遏制不规范的官员出国考察,总不能一味依靠网民“魑魅魍魉2009”一再偶然发现吧;网民再神勇,一些网站一夜之间撤下官员名单,让网民的监督成了“一锤子买卖”;网民再火眼金睛,官员一旦素衣淡妆,“不抽好烟不戴名表”,网民只能徒唤奈何。

其实,将眼睛盯在官员的楚楚衣冠上,本身就是监督浅表化的表现。表面看,网民的民间反腐轰轰烈烈,人多势众,实际上却是赚吆喝。日前,南方周末刊登消息称:专家在设计技术反腐,如果人事调动过频、决策过于封闭等,便可诊断官员存在腐败可能。两厢对照,这与网民的网络监督何其相似。其实,“制度高于技术”,当网民拥有了有效的制度平台和详细而实用的操作机制时,又何需诸如此类的“技术反腐”? 王石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