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4版:血染加沙·动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遭袭四天,加沙成了“鬼城”
【血染加沙·现状】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以划定“军事封闭区”
遭袭四天,加沙成了“鬼城”
以色列展开心理战,电话通知居民撤离 哈马斯征集1000名志愿者抗击
29日,在约旦河西岸城镇希伯伦,以色列士兵向参加抗议的巴勒斯坦人发射催泪瓦斯。新华社发

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的空袭30日进入第四天,加沙地带食品与药品供应出现短缺。一些援助组织官员警告说,除非空袭停止,否则加沙将面临“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泰晤士报》29日评论说,加沙城俨然成为一座“鬼城”,到处是停尸帐篷以及排队等待面包的居民。以军战火带来的恐惧中,加沙人还不得不出门做两件事:购买食品和埋葬死难亲友。

中国

向巴民族权力机构

提供紧急援助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30日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提供1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用于巴采购急需物资。

中方再次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止武装冲突,使局势尽快缓和下来,并采取切实措施缓解加沙地区的人道主义困难。

非常糟糕,人们向各个方向逃跑,因为轰炸几乎发生在所有地方,人们非常不安,轰炸现在显然集中到了个体房屋和个体家庭身上,他们根本不知道该躲到哪里。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总专员卡伦·阿布扎伊德

【血染加沙·亲历】

中国侨民讲述空袭中的生活:“空袭一开始就不再出门了”

早就听说在巴勒斯坦加沙有一位名叫杨阳(化名)的中国侨民。但令记者意外的是,在以色列27日开始向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的这段时间里,她仍居住在加沙。

29日,通过电话,杨阳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这3天空袭。

“从空袭一开始,我们就不再出门了,每天都能听到外面传来的爆炸声,每一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都会让窗户、屋里的家具剧烈震动,幸好我家附近没有哈马斯的机构,不然轰炸也很可能会殃及我们的住处。”杨阳在电话那头说。

杨阳说,今年7月离开加沙的时候,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已经持续了一年。现在,杨阳在加沙城东地区的住所每天会停电10多个小时,燃气供应也受到限制。但与许多当地人相比,她的处境还不算糟糕。“加沙地带北部的一些难民营,平常都会有连续三四十个小时的停电,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没有像样的医疗设施,缺乏一切日常生活物资,很难想像他们在空袭中是怎样熬日子的。”

杨阳说,现在加沙的街道上空空荡荡,店铺也都不再营业。

在加沙生活,她平日里就习惯多储备些食品和物资,这一次杨阳也在家里准备了比平常更多的“给养”。

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杨阳在电话里的声音并不显得沮丧。她说,现在除了在中国做生意的丈夫和国内家人每天都给她打电话以外,位于拉姆安拉的中国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每天通过电话询问她的情况,这让她觉得并不孤单。

杨阳说,每次接到这些问候,她心里都感觉十分温暖。有了这些支持,她心里并不害怕,现在她只希望这一切能早点结束。

医院快崩溃了 商店被抢购空了

即使在空袭发生前,医疗条件紧缺的加沙医院就已经在疲于应付平时的病患情况,突如其来的大量人员伤亡让医院几乎面临崩溃。

持续空袭增加了人们对生活物资供应的担忧,加沙居民争相抢购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让本已储备不多的商店一下子被抢空。

“这是战争。人们正在抢购他们可以买到的任何东西。”超市业主乌萨马告诉路透社记者,“但事实上,这里没有多少东西可买。”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许多加沙居民已经接到据称来自以军的录音电话警告,任何人如果被发现携带武器,将在不经警告的情况下遭射杀。

“如果你在屋里发现火箭弹和其他武器,离开那里。”一段录音说,“离开你的屋子,那里不久就会遭到轰炸。”

【血染加沙·进展】

以军坦克和装甲部队29日继续在加沙地带周围集结。以军宣布加沙外围2公里至4公里的缓冲地带为“军事封闭区”,命令媒体记者撤离,仅允许当地居民进入。一名以军发言人说,封闭措施可能招致加沙方面发射火箭弹报复。

法新社评论道,以色列过去通常在采取这一举动后发动地面进攻。

禁止援助船驶入加沙

以色列炮舰30日与国际和平人士搭乘的“尊严”号小船相撞,禁止该船驶入加沙海域并命令其返回。

加沙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阿姆贾德·沙瓦当天对媒体说,“尊严”号与以色列炮舰相撞,船体受损,已经被迫改道前往黎巴嫩。

包括医生、国际救援人员在内的16人29日晚乘坐“尊严”号从塞浦路斯东南部港口拉纳卡出发,驶往加沙地带,计划为遭受以色列空袭的巴勒斯坦民众送去急需药品和救助。

今年8月以来,由国际和平人士发起的“自由加沙运动”多次租用小型船只,组织知名人士、救援人员前往被以色列封锁的加沙地带,声援被围困中的巴勒斯坦民众。不过这还是第一次被以军勒令返回。

哈马斯征召志愿者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30日援引哈马斯成员的话报道,自27日开始的以军空袭几乎未削弱哈马斯麾下军事组织“伊兹丁·卡桑”旅的实力,空袭前两天丧生者多为当地安全部门新近招募的警察。

哈马斯发言人法齐·巴尔胡姆说:“在过去3天内丧生的所有警察都以在加沙地带执行法律和维护秩序为职责,其中一些人根本不是哈马斯成员。”

“伊兹丁·卡桑”旅29日宣布征召1000名武装人员,应对以军可能发动的地面行动。其在整个加沙地带拥有大约1.5万名受过军事训练的武装人员。“伊兹丁·卡桑”旅说,加沙地带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在过去48小时内要求加入。

伊朗一团体招募反以志愿者

伊朗“战斗的神职人员协会”29日招募反抗以色列的志愿者,以示对空袭加沙的抗议。

这一政教合一的团体宣布,招募自29日开始,将持续一周。它在网站上向志愿者介绍通过军事、财政和宣传三种方式与以色列“作战”。

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28日发布宗教法令说,为保卫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而反抗以色列,在这一过程中遭杀害的所有人都将被视为“烈士”。“战斗的神职人员协会”因而发起这一招募行动。

美联社报道,这一团体在伊朗具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这是它首次招募反抗以色列的志愿者。哈梅内伊的宗教法令并非政府决定,也不会迫使伊朗政府发动对以色列的攻击。

【血染加沙·分析】

以色列处于十字路口

以色列《国土报》30日分析说,鉴于空袭不再突然、效果不再突出、“敌人”众志成城,以军行动正处于十字路口。以政府必须决定,是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加沙地带与哈马斯面对面战斗,还是挟震慑寻求达成停火协议。

报道认为,以国防部长巴拉克显然是这次以军行动的政治赢家,风头盖过外交部长利夫尼。如果这一势头得以继续,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将重新视巴拉克为竞选威胁。

不过,民意调查也显现巴拉克面临的问题,即他必须正确判断何时停止空袭行动。

报道评论说,战斗持续的时间越长,破坏以色列政府团结的因素就越多。如同每次战争结束时一样,国防部都会抱怨战争在摧毁对手前结束;外交部则声称战争拉得过长,使以色列失去国际支持。 综合新华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