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特写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的烩面馆
说说“扛叉”
征文活动启动了《特写郑州》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的烩面馆
23

在那个每天伴随着清晨初升的朝阳,从露珠还未散发殆尽的高大树冠上展翅翱翔到青天的,不是稀少得只有一行两行白鹭,而是多得数不清的一群群白鹭的城市里,大街小巷黑白棋子般不规则地散布着同样数不清的烩面馆。那些烩面馆,无论是简陋的抑或是富丽堂皇的,无论是同一个老板开的连锁店抑或是不同老板开的单门独店,都是极富个性魅力和鲜明特色的。这些张扬着个性魅力并极富特色的烩面馆和那些在金色夕阳余辉的映衬下,结队觅食归来,或在巢中吐出小鱼小虾哺育幼鸟,或在树冠上翩翩起舞健身消食的白鹭一样,都是这个中原城市最为惹眼的景观。

1

无论走进哪家烩面馆,你可以看到店面装修的风格、桌椅的陈列摆设、字画的张贴悬挂、汤味的芬芳浓郁都是各不相同的。当然,有个性不能说就没有共通之处,就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着一张属于自己专有的脸庞,但所有正常的人还都是有着一个脑袋两条胳膊两条腿之类的共通之处的。

郑州的烩面馆也是如此。

它们一般都会在正对着大门的地方,设一个类似吧台状的台子,台子上是透明玻璃做成的罩,罩里密密麻麻地摆着用大盘子盛装的不下二三十样的凉菜,种类则是各家烩面馆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客人的喜好而定。在烩面馆里面的各面墙上,是少不了要挂上一些或草或楷、或隶或篆的书法条幅的,这些书法条幅有横幅有中堂,有大篇幅有小尺寸,同样视老板的喜好和墙面的高低宽窄而定。当然,书法条幅不一定非要是名家的作品,显然,名家的真迹谁也不舍得从床底下的八宝箱里拿出来挂在烩面馆的墙上,让它忍受整日的烟熏火燎、汤水四溅以及客人随便摸拭的糟蹋蹂躏。烩面馆里悬挂的一般都是本地不太知名的书法家的作品,既便宜又写得好看,百八十元一幅,就是脏了烂了丢了也不心疼,无非掏出几张票子再去买些挂上而已。但是,门头的金字招牌却是万万含糊不得的,一定要托关系求熟人找名家书写,而那些在圈里有本事的、已经做大玩大的主,当然是要到北京去请回些大家的真迹的。

2

当然,本地也有不少书法名家大家,挂上他们的字,同样也可以长不少身价,所以他们的字也很是抢手的。而那些还不甚出名的书法家,则更是乐于书写招牌,这样不仅可以获取不菲的润笔费,而且还可以借机扩大他们的书法影响。毕竟搞个人书法展不仅耗费精力,而且还要四处磕头作揖拉赞助,即使好不容易办起来了,却观者寥寥,让人心寒。而书写这些挂在闹市区烩面馆门头上的招牌,不仅实惠,而且影响广泛,还能促成不少潜在买卖。虽说俗是俗了点,容易引起一些圈内清高人士的鄙夷,却能一举多得,利远远大于弊。所以,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而郑州的烩面馆则变得更加有了几分文化味。

3

在我天生的小眯缝眼中,郑州的烩面馆,就好像是邻居家朴实的骆驼祥子,看着就让人感觉亲切,是很受人们喜爱和待见的;而作为后来者的肯德基,则是一个西装革履、蓄着大胡子的家伙,叫他大款汤姆叔也未尝不可!虽然它的财大气粗以及响亮的名头让人不得不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但这尊重和信任里面却也明显透着不是一家人的疏远和须得让人仰视高看而带来的心理逆反。王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