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5版:中原金融30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欧伟 见证中原保险业“惊人一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欧伟 见证中原保险业“惊人一跃”

如果说要找一个经历并见证中原保险业发展的业内人士,那么欧伟无疑是最佳选择。

作为中国保监会河南监管局的局长,欧伟对河南保险业的发展如数家珍。

2001年,当中国保监会郑州特派办成立时,整个河南市场上保险公司的数量不足10家。而截止到目前,河南保险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0家。保费收入也由1979年的1155万元增长到目前的500亿元。

“从1979年1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河南省分公司恢复国内业务开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原保险业迅猛发展,速度惊人。”回望往昔,欧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晚报记者 程相伟

来从严/文

吴 琳/图

惊人的一“跃”

2001年,当欧伟从辽宁被委派到郑州,出任中国保监会郑州特派办主任一职时,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会经历和见证河南这个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保险行业发展的“惊人一跃”。

1979年1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河南省分公司恢复国内业务,这是改革开放后河南成立的第一家保险机构,由此也拉开了中原保险行业大发展的序幕。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从1979年开始,纵观中原金融市场,无论是银行、证券、期货等行业均长足发展时,河南保险行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整个河南保险市场一直处于“一家支撑”的局面。直到1996年5月,太平洋保险郑州分公司成立,才打破了河南一家保险公司独占市场的局面。

“河南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春天’的到来,则是在2000年之后。这期间是我省保险业发展势头最好、变化最快的时期。”欧伟说。

2001年3月,泰康人寿河南分公司成立,2002年4月,新华保险河南分公司成立, 2002年10月,平安保险进驻河南。特别是在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各类保险机构纷纷“抢滩”中原,先后有十几家保险公司进驻,大大提升了整个河南保险业的影响力。

2001年2月,中国保监会郑州特派办成立,200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保监会河南监管局”,标志着河南保险行业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发展体系。

“截至目前,河南省级保险分支机构数量突破40家。保费收入自2002年突破100亿元以来,以年均38%的速度飞速增长。”欧伟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骄傲。“2007年实现保费收入323.6亿元,2008年实现保费收入超500亿元,稳稳跃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六的位置。”

拓宽服务新领域

伴随着河南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河南保险业的服务范围和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保险业改革三十年来实现了从“补偿到保障”的华丽变身。

据统计,2002年以来,保险业共为全省经济社会提供保险保障超过15万亿元,累计提供经济补偿251亿元,在全省14个地市为300多万人次提供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服务,为1.25万所学校、1160家医院和4000多家企业提供了超过2万亿元的责任保险保障,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通过保险挽回了损失、恢复了生活和生产秩序,有效地发挥了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

在努力实现保险补偿功能的同时,伴随着河南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业也愈来愈重视保障功能,而一系列新型保险业务的推出,更加促进了这种保障功能的发展。

2004年4月,我省保险业在新乡开始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7年8月,河南省全面开展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开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探索。2008年初,河南省被国家确定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3月,全省开始确立了以棉花、水稻为主要品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2008年,中国保监会把河南确定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省份。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河南的经济发展迅速,也造就了河南保险市场很大的发展空间。”采访中,欧伟表示。正是由于河南保险业处于一个高速成长型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多家保险公司也把“社会责任”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保险的社会保障、经济补偿等职能,在河南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保险市场上,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欧伟的话语,掷地有声。

多元化竞争格局

“目前的河南保险市场上,既有大型国有股份制公司,又有民营保险公司;既有综合性保险机构,又有养老险、健康险等专业性保险机构;既有中资公司,又有中外合资保险机构。可以说是呈现多元化竞争的格局。”谈及目前河南保险行业发展的现状,欧伟如是表示。

1996年5月,太平洋保险郑州分公司成立,打破了河南一家保险公司独占市场的局面。随后的时间,各家保险公司纷纷进军中原。与此同时,在传统寿险、财险的分工基础上,河南的保险市场还进入了专业化的“细分时代”。

2007年2月, 河南第一家专业养老保险机构——平安养老保险河南分公司成立,标志着河南保险业进入专业细分时代。2007年12月,人保健康险河南分公司成立,这是我省成立的第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

与此同时,外资保险机构也开始进驻中原。2007年6月,河南第一家中外合资保险机构——首创安泰保险河南分公司成立,表明河南保险行业迎来了中外资同场竞技的局面。2008年10月,拥有英资背景的恒安标准人寿进军河南,不仅标志着我省有了第二家合资寿险公司,而其特有的“职员式”用人模式,更是开创了河南保险业的另一个先河。

作为保险监管机构负责人,欧伟对于河南保险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认为中原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河南的地理优势是吸引众多保险公司争相入豫的重要原因。其次,河南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正在进一步显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给河南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动力,给保险行业发展提供了良机。第三,河南人口众多,市场环境好,潜在的保险需求量巨大,客观上允许并且需要新的公司加入。河南有近1亿人口,保险的密度、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种巨大的潜在优势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保险业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呈现出日渐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的新特点。这标志着我国保险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30年的发展铸就了河南保险业今天的辉煌,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保险业仍旧面临着很多挑战,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中原保险业的未来

30年间,我国保险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现在,我国保险业的改革正走向纵深,保险公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强化股权约束,初步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

记者手头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进入到河南较早的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也同样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河南市场,所有进驻的保险主体都经受住了日益激烈的竞争考验,河南分公司无论是业务增长速度,还是保费规模,均在其全国省级分公司系统内排名位列前茅,形成了业界广泛关注的“河南现象”。

“伴随着河南保险行业的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经营转型,实现由传统的外延粗放式增长向内涵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原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欧伟冷静的思维中映射着智慧的光芒。

当前经济条件下,保险机构间的竞争,表面上看起来拼的是服务和价格,但其实在服务和价格背后,有着更多深层次的决定因素。“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险种及价格已经不再是保险企业间竞争的热点。更多的要求则是站在客户角度,在保险产品供应形式上,由目前的“供应决定需求”,转向“需求决定供应”。这样,才能步入一个更加良性的发展阶段。

从未来发展看,要建立一个与社会经济民生发展相匹配的保险业,除了保险自身要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保险制度不是保险一个行业的事情,应引起包括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伴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坚信在未来的10年,河南一定会成为全国第一保险大省,中原保险行业一定可以领跑全国。”展望未来,欧伟自信而又淡定的脸上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回望感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保险行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保险,到今天,保险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

保险业目前已经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保险业主动置身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身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面对下一个三十年的开始,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