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3版:血染加沙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军“三十六计”攻加沙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以军向加沙居民区挺进1公里,首次投入预备役部队
从去年12月27日开打到现在,盘点以军战术,有个有意思的发现
以军“三十六计”攻加沙
戈兰高地传来枪声

以军向加沙居民区挺进1公里,首次投入预备役部队

从去年12月27日开打到现在,盘点以军战术,有个有意思的发现

战事进展

向南部居民区挺进

加沙地带总人口大约150万,其中人口稠密的加沙城大约有40万居民。巴勒斯坦目击者11日说,以军当天深入加沙城南部居民区大约1公里,在北部的谢赫阿吉兰居民区,以军深入了约半公里。美联社报道说,这是以军发动地面攻势以来,进入加沙城最远的一次。

哈马斯和其他稍小的武装派别称他们伏击了以军并与以军激烈交战。但这一说法遭到以军否认。

投入预备役人员

以军多名官员说,以方正在准备第三阶段攻势,在这一阶段,以军地面部队会更深入加沙地带,同时必须投入预备役部队。

以军发言人阿维·贝纳亚胡11日说,预备役军人已进入加沙地带。

这是战事开始来以军预备役人员首次进入加沙地带。美联社认为,这是以军攻势进入新阶段的强烈信号。然而,当媒体记者向贝纳亚胡求证是否攻势新阶段已开始时,贝纳亚胡拒绝回答。

加沙战事如火如荼之际,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传出枪声。以军发言人11日说,当天下午,不明身份人员从叙利亚境内向在边境墙以方一侧的一辆小汽车开了数枪,随后逃逸。

《耶路撒冷邮报》援引军方人士的话说,小车中有平民和军人,但没有人受伤。军方认为,叙利亚军队与这起袭击事件无关,可能是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为挑起紧张局势向以军开了枪。综合新华社

暗度陈仓

汲取黎以战争教训,开战酝酿了两年

如果从“铸铅行动”的整体上看,以军的军事行动第一计按时间顺序应该是“暗度陈仓”。与2006年黎以战争的匆忙决策不同,“铸铅”行动的决策从2007年初就在酝酿,长达两年。

2008年11月18日,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国防部长巴拉克在特拉维夫市中心的国防军司令部内碰头,原则上同意实施“铸铅”行动,并由后者在行动计划上签字。直到此时,两人仍没有将“铸铅”计划交给内阁批准,只向外长利夫尼一人做了秘密通报。12月24日,以色列召开内阁会议。在对外发布的新闻公报中,提及加沙局势的只有一行字。然而事实上,内阁花了整整5个小时讨论“铸铅”行动的细节。一位参加会议的内阁部长表示:“那是一份极其详细的作战方案……显然吸取了两年前黎以战争的教训。讨论结束后,所有内阁成员都投票支持这次行动,把开战的时间交由总理、国防部长和外长决定。”

稍后,利夫尼飞往开罗并紧急约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向其透露了将对哈马斯实施打击的情报。25日早晨,国防部长巴拉克与军方要员再次会面。他告诉众人,几个小时前,奥尔默特、利夫尼和他本人正式决定:次日空袭哈马斯!

瞒天过海

开战前宣布部队放假,哈马斯被骗了

这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也是此次以军行动玩得最出色的一计。

就在以色列军队空袭加沙前的两天,以总理奥尔默特访问埃及,通知将采取军事打击哈马斯。

同日,以军及以色列媒体都曝出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和以黎边境都部署了大量火箭弹。然而,当时有不少分析认为,以方可能只是发出口头威胁,不太可能“玩真的”。以色列也巧妙地利用了舆论,将形势搞得虚虚实实。

随后,以色列宣布即将开放加沙口岸,还放风说奥尔默特总理将在2008年12月28日举行的三人会议后再决定是否采取军事行动,并且又宣布部队放假的消息。

但实际上,12月27日当天早上,以军战机便飞抵加沙上空,开始了以军近年来最恐怖的一次空袭。可以说,以军这个瞒天过海的实施,令哈马斯及各方势力始料不及。

欲擒故纵

不理会哈马斯火箭弹,等着抓证据

在空袭前,以色列为了筹划“铸铅行动”敢用6个月的停火协议与哈马斯和解,也正是了解哈马斯组织的脾气:刚强冲动。因此,了解了对手的脾气,欲擒故纵之计也就应用上了。

在停火协议期间,哈马斯仍然时不时向以色列发射一些火箭弹。不过,以色列多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严重的时候也仅仅是口头警告一次,并无实际行动,双方还是“融洽的”。

而进入2008年11月后,以色列开始有步骤的对加沙采取了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并摧毁了一条哈马斯隧道,此后双方紧张关系迅速升级,尚未到期的停火协议已形同废纸。

刚强的哈马斯不甘受辱,开始了大规模的火箭弹反击,在造成以色列人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哈马斯也被以色列抓了把柄,也就有了“铸铅行动”的口实。以色列的欲擒故纵也就成功实现了。

擒贼擒王

开战4分钟摧毁100个目标,哈马斯死俩司令

据知情人士透露,6个月前,国防部长巴拉克就命令以色列所有情报机构全力搜集哈马斯各种目标的情报,制定“目标数据库”。哈马斯的重要设施以及加沙地带的道路、桥梁和电力设施,特别是哈马斯重要领导人的行踪均被纳入其中。这些情报上报后,由国防部南方司令部和总参谋部作战处核实编成,然后下达给各作战单位。

因为情报准备充分,所以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空军发动空袭时,仅用4分钟时间就摧毁了100个目标,造成大量哈马斯武装人员伤亡。突如其来的袭击造成哈马斯加沙警察部队司令和特警部队司令双双死亡,令哈马斯在加沙的指挥系统完全瘫痪。连哈马斯最高宗教领导人达扬都在以军空袭中丧生,这也是以军“擒贼擒王”之计的最好体现。

浑水摸鱼

趁金融危机开打,没人顾得上它

这样全球注目的一个地区,如果在新年将至时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显然在军事谋略上是不明智的,也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政治和舆论的强大压力。如果在平常年份,以色列断然不会这么做,这是兵家忌讳。但2008年整个国际社会都是一潭“浑水”,连联合国安理会也无暇顾及——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全世界舆论的注意力全部盯在经济危机上。

然而促使以色列发动军事行动的一针“强心剂”就是——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这也是以色列此次军事赌博中最大的筹码。以往以色列的军事打击,首先会政治上反击他的就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但今年阿拉伯世界也面临很大的危机——石油危机。低油价对于很多位于产油区的阿拉伯国家是巨大的打击,石油的利润缩水,最重要的是石油已经不再是政治筹码了。而更加戏剧的是,这一场军事冲突几天后,国际油价疯涨重上40美元。以色列可以说还“帮了产油国一把”。

不仅如此,这潭“浑水”还有其他多项元素:1.美国总统换届,新总统尚未就任;2.印巴两个有核武国家关系紧张;3.巴勒斯坦内部关系紧张。可以说,正是这潭“浑水”让以色列下决心展开“铸铅行动”。

反间计

费尽心思,让中东孤立哈马斯

在以巴冲突这个问题上,整个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虽然算不上是铁板一块,但各个国家始终对以色列这个曾经的“外来户”有着诸多猜忌,双方多次为此大打出手。为了使军事行动更好的展开,以色列使用了“反间计”分离孤立哈马斯。

首先,对于巴勒斯坦的邻近国家如埃及等国,以色列可谓用尽心思。

先是总理奥尔默特在2008年频频出访,多次对埃及等国示好;而在加沙地带内部,以军在去年上半年多次断水断电的同时,也将位于边境的埃及口岸推上了风口浪尖,无路可逃的巴勒斯坦普通民众多次冲击埃及口岸,哈马斯为了缓解内部危机,甚至动用装甲车为平民开路。这也使得埃及等国开始对哈马斯心存疑虑,“铸铅行动”开始后,作为一贯的反以国家之一的埃及,却没有任何实质性支援哈马斯的行动。

而在哈马斯内部,也不排除以军间谍的离间作用。近年来,法塔赫与哈马斯在内部斗争不断,甚至大动干戈,自然少不了以军间谍的离间作用,从而也削弱了巴勒斯坦的反抗力量。

据《信息时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