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赌博集团视联赛为香饽饽
篮协表态称绝不做“中超第二”
“以足球为师,以足球为戒”,这是篮管中心某领导的施政纲领。如今的CBA联赛,像极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甲A盛世。甲A死于假球、黑哨和赌球,和中国足球联赛中动不动查“内鬼”相比,CBA显然要干净很多,本赛季25轮比赛下来,比赛结果基本上和交战双方实力相符合。但随着博彩业向CBA大举进军,CBA是像甲A一样昙花一现,还是屹立不倒?这是篮球迷最关心的事情。本组撰文 李岩
树大招风
博彩公司盯上CBA
上赛季,连年经营赤字的陕西俱乐部把俱乐部转让给杨塞新,提起这位杨老板在以前的中超联赛也是红极一时的人物。当初作为深圳足球俱乐部的老总,他在长年拖欠球员教练薪水的情况下,硬是让深圳队夺下了中超冠军。不过,当时深圳队队员通过赌球、卖球来挣回自己工资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
随着中国足球的崩溃,杨老板很快把目光瞄准了CBA联赛,他收购陕西俱乐部之后,便提出把主场迁至澳门。杨塞新虽然传言是陕西俱乐部的幕后老板,事实上,他不过是澳门威尼斯人博彩公司的“办事员”,而中国篮协明令禁止有博彩业背景的企业和法人拥有CBA俱乐部。
从上述事件不难看出,各大博彩公司对CBA的觊觎之心不是即兴发挥,而是早有预谋。“如今中超联赛失去公信力,CBA却蒸蒸日上,不仅是中国人关注,东南亚以及日、韩等国的彩民也关注CBA,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博彩公司盯上CBA的原因。”东莞一位地下赌庄负责人告诉记者。
有明有暗
庄家每场受单3000万
事实上,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方,地下赌庄开盘不是什么秘密。而每场比赛的下注金额尽管难以统计,但是据知情人士的粗略统计,一个庄家每场都不会少于3000万元的受单。2007年总决赛,宏远出人意料地输球,让人大跌眼镜,至今还有传言称幕后庄家一把狂赚上亿。不过,这样的赌球方式并不为多数球迷熟知,早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禁赌风暴让很多庄家锒铛入狱,血本无归。这样的赌球基本上都是要熟人引荐,等比赛结束之后再结算。
从2008年开始,“玩CBA”成了热门名词,以前只能玩玩NBA和欧洲联赛的赌客终于可以开赌CBA。只要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便可以通过网络给每轮的CBA下注。网络投注在明,地下赌庄在暗,但都显示这样一个信息——CBA已经成为博彩业的香饽饽。
谈虎色变
队员不敢自砸饭碗
目前,绝大部分CBA球员对待赌球的态度很明确——不能谈赌球,也不能参与赌球,不然自己的饭碗可能不保。球员们普遍认为,现在主要还是靠球员自己自觉,“足球的例子摆在那里,把水趟浑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江苏队员胡雪峰说。福建队的吕晓明则打了个比喻:“那就等于往自己吃饭的碗里吐痰!”
未雨绸缪
篮协拒成“中超第二”
近日,篮管中心副主任王渡表示:“在联赛有主场的地区,社会上赌球的现象比较严重,已经出现赌球输了的人,找主队教练要个说法的事情。”这是篮管中心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主动提及赌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篮管中心表示:“一旦发现有渗透到篮球联赛中的意图,中国篮协将会和公安部门共同配合,予以严厉打击。”
■记者视线
用制度防赌
说实话,到现在记者也搞不太懂赌球中什么叫“盘口”,脑子里对“让几球”的概念和上中学一道不会算的几何题感觉差不多,能够搞清楚的是,盘口啊、让球啊可以毁掉足球,也能够摧垮球迷的信心。
现在“赌”字终究还是伸向了CBA。说实话,赌博集团把枪口对准中国倒一点不奇怪,因为之前的足球就是这么容易就被打倒的,现在中国篮球又火了,不赌CBA赌什么?在中国足球场上赌球盛行,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次该考验中国篮协了,发誓要以足球为戒,绝不犯中国足球错误的篮协领导们能够应对吗?
对付赌球,光喊口号是没有用的,戒赌必须要用制度来压制,由于对刚刚兴旺起来的中国篮球来说,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为时不晚。有了制度的保障,至少就可以在控制赌球上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有了制度的保障,赌球也许就不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