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去,究竟有多少人打进晚报情感栏目的电话,已经记不清了,但偶尔一张张匆匆而过的面孔,还是会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那一天,2008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一条条祝福短信频频涌进我的手机,这其中有不少是情感栏目的倾诉者,在感动与欣慰的同时,我也有了回访他们的冲动——
箐文是个有想法且感情细腻的女子,半年之前,她曾经是我们栏目的座上客,如今,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我再次联系上了她,因为她那分居两地的三口之家又到了难得的团聚之时,现在的她又该做着怎样的新年打算?
相爱却不能常相守
去年的时候,箐文对婚姻有着一种无奈与困惑,尽管她自称是一个对婚姻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但还是为未来感到忧虑彷徨。
箐文已经结婚9年了,女儿已经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与丈夫原本在同一家单位上班,但因种种原因丈夫离职,不得已去北京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而箐文则和孩子一直留在郑州。
刚开始分居时,箐文跟很多人一样,内心极其空虚,因相爱不能相守,在相思中无精打采地打发着每一天,正像人们所说的“情到深处人孤独”,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后来时间久了,两人的感情就像变化无常的潮水,起起落落,经过几年磨合,虽然婚姻能一直维持下来,但是夫妻间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像正常夫妻那样亲密厮守,如果处处斤斤计较,也许两人早已经分道扬镳了。
箐文还记得,丈夫离家去北京时,她默默地为他准备行装,常常默默地掉泪,分别时两人更是缠缠绵绵,有着说不完的牵挂。等送走了丈夫,她的心立刻就空了,往日温暖的家此刻也变得冷冰冰,毫无一点生气。离别后,她一直守在电话旁,等着他报平安到达的消息。丈夫走的那晚,她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爬起来坐在床上,心里默默地为丈夫祈祷,默默地望着窗外发呆。
丈夫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寂寞难耐,常常给她打电话,有时只是几问关心的话,她听到丈夫的声音就会感动得一塌糊涂。分居刚刚两个月,丈夫就趁长假回郑州团聚,两个人感受着“小别胜新婚”的浪漫和激情,两人之间的关系越发甜蜜,短暂的相聚成了他们最期盼的事情。
两地分居烦恼多
虽说距离空间能产生美,但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里,各种生活细节和困惑也会因分居的原因而产生新的矛盾。
有几次箐文病了,一个人躺在家里不吃不喝,连个关心照顾的人都没有。苦撑了一年之后,箐文很希望丈夫能回郑州工作,而丈夫却希望她辞职去北京工作。刚开始,她也有过这个打算,但是她在北京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随后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她便暂时打消了去北京的念头。
因为怀孕生孩子,箐文请了长假,暂时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去北京和丈夫团聚。那段时间,人生地不熟的她百无聊赖,整日望眼欲穿等着丈夫下班回家,在那里除了丈夫,她似乎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朋友。所以,北京住的那一段时间里,她始终有种找不到“根”的感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漂”一族的真实感受吧。
孩子出生后,因为需要人照顾,她又回到了郑州。有孩子的女人通常会把全部的心思倾注在孩子身上,她也是一样。自从有了一个乖巧的小女儿,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孤独寂寞了,身边有可爱的小家伙陪伴着,这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围着孩子打转,忙碌起来的她逐渐对丈夫也少了一些思念。
思念少了,日子也就过得快了,转眼孩子就快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刚开始,丈夫还是希望孩子去北京读书,但一打听孩子需要的费用大得惊人,再说全家人的户口都在郑州,在郑州上学每学期的学费也花不了几个钱,相比之下,即便想去北京,也因孩子的读书问题而却步了。丈夫在北京的事业发展得很顺利,他成了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业务做得有声有色。这样,他就没有了回郑州的打算,由此两人的分居便成了长久的生活方式。
期待难得的相聚
两地分居的生活是艰难的,两人甚至一度互相猜疑互相指责,走到了离婚的边缘,但最终他们还是把婚姻维持了下来。他们一直保持着有别于大多普通家庭的状态,两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空间,不去互相猜疑,不去斤斤计较。
自从领悟到了这种婚姻生活的“真谛”,箐文和丈夫之间的关系改善了许多,不再对丈夫事无巨细一一问个明白,放手给他“自由”的空间,丈夫不但没有远离她,相反还会主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彼此间的信任感似乎一点也没有消退。
亲情是他们家庭的纽带,她不想让女儿的亲情缺失,而宁愿把分离当成一次次幸福相聚的开始。刚刚过去的一年,她和女儿去北京了两次,丈夫则跑回来了三趟,每次难得的团聚对于这样一个两地分居的家庭来说,都是一次欢乐的节日。
今年,箐文已经早早地将家装饰一新,换了新的窗帘、新的沙发套,把家收拾得格外温馨,等待着丈夫回家过年。箐文说,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以及目前的金融海啸,让她明白了很多东西,包括珍惜眼前的一切,两个人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把心交汇在一个地方,那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