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读报短"评"快
一起疑似倒票引发的多重心理冲突
坚守信用,受用一生的财富
媒体联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起疑似倒票引发的多重心理冲突

一则名为“实拍2009年1月10日9:03北京站37号售票口售票员内部大量出票”的视频在各大网站流传,引起众多网友愤慨。视频内容显示,一中年女售票员不顾旅客抗议,在放票时间拉帘停售,同时大量出票存放。北京站昨晚回应称,是旅客误解了售票员的举动。(1月13日《京华时报》)

>>>网友发言

北京网友:别侮辱大家的智商好不好。电脑都是联网的, 还需要提前打出来交到另一个窗口?编理由最好编得充分。其实好多事情不说大家也清楚,没有车站的人帮忙,哪有票贩子的生存空间?

上海网友:“把票分区分线分到站”?难道你们的电脑不是联网的?难道你们知道有多少人要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走?

天津网友:昨天在天津西站,9点半2号口还拉着窗帘,一个旅客从旁边窗口看到里面正在出票,就用手机拍,那人嚣张地拿着一堆票对着他喊:让你丫拍个够!我排了一夜队,是第三位,轮到时票已经没了,很纳闷。

河北网友:我是秦皇岛的一名大学生,1月9号晚上,我去通宵排队买票,10号上午9点开始放票。我在第六位,可到我时已经没有票了。开始卖票时我看了售票员的电脑屏,她那儿也有一个供乘客看的,总共30张。还有,半夜时有一男子拿着1200多块钱给了一个窗口的售票员,随后给他出了不知多少张票。

请理解公众对买票难的敏感

春运当前,铁道部门工作人员也一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就像明明是在方便乘客,打出车票分发到专门的窗口发售,却被理解成了提前出票、占票倒票。

其实,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买票难成为社会难题时,公众舆论必然是敏感的。所以,在回家情结与买票难的现实冲突中,公众舆论是不可能平静的。因为,有些问题是必须解决之后才不会引起舆论关注的,否则舆论就会保持强烈的韧性,一旦遇到刺激性的事件,敏感的舆论就会表达出来。公众对于买票难的舆论就是这样。李劭强

我为何10年不去售票窗口买票

屈指算算,我有10年没有到售票口买火车票了,这不是说我不需要买,相反,一年到头,我经常购买。因为老家距我居住的城市将近千里,而岳父家则有3000多里。每年迎亲送友,购买火车票的重担都压在我身上。

我之所以不去售票口买票,是因为受过一次“伤害”。10年前,我去火车站窗口买票,售票员说没有次日的座位票,更没有卧铺票。我说什么时候有,就买什么时候的。售票员竟然说什么时候的也没有。走出了售票大厅,一位票贩子搭讪说,要票吗?哪趟车次的都有,每张加50元。我答应后,结果票贩子一会儿就给我拿来票了。

我之所以不去售票口买票,还因为后来我结识了一帮朋友,能购买“关系票”。没有关系,别想买紧缺票;有了关系,没有买不到的票,关系越“硬”,买票越简单。这是我多年买票的体会。

因为我有“关系”,所以才10年不去售票大厅买票,因为我知道,想买紧缺票,去了也是白去。呜鸣

用“一票难求”映衬家的温馨太过残酷

1月13日央视《新闻1+1》引用了一份“你认为怎样的购票方式最有可能买到车票”的调查,认为能通过正规渠道在预售窗口买票的公众只占15.4%。

对春运一票难求的解释,铁道部给出了不少,比如铁路运力紧张、车票资源稀缺等等。尽管这些客观原因是事实,但目前情况下一票难求的主因,恐怕还是资源未能实现公平分配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怨气连连的公众,自然会从他们看到的情形中找寻肇因。

临近春节,归家的渴望,满溢着舒适、热闹与温馨的感觉。但对归家的人们来说,春运的旅途,又是艰辛、苦涩、舟车劳顿和怨气连连的。难道,家的温馨,非要用买票难、归途艰来映衬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铁道部真是“用心良苦”——只是,这样的“用心良苦”,未免太过残酷。李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