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余秋雨前日做客李咏的《咏乐汇》。在李咏一道道精致大菜的招待下,余秋雨心情极好,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余秋雨说,“余秋雨”这个名字原本就是真名,尽管总给人笔名的感觉。“我出生在下着秋雨的季节,我妈妈识字,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余秋雨4岁就上小学了,“当时我们那个地方刚开办小学,就来招人,我妈妈对来人说,地上爬的要不要,来人说要,我便当上了小学生” 。
成为小学生的余秋雨很调皮,时常因为练毛笔字而将浑身弄成墨色,而且从来不写作业,这让带他到上海考中学的父亲十分担心。可是余秋雨最后不仅考上中学,还获得了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第一名和北区数学竞赛第三名。“从此以后我父亲再也不管我了”。天资聪颖的余秋雨似乎没有尝过学习的痛苦,他一直很顺利地升学。“所以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老师们,教学不是忙忙碌碌。求学的快乐有时比学问的准确更重要”。
余秋雨至今还记得1986年他刚当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时的情形,因为用他自己的话说,成为领导之后,一些悬而未决的事情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一上任,余秋雨就拆除了学校的8个仓库,在空出来的地面植上草坪,放置雕塑,营造艺术气息。他还整治校风,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
余秋雨的工作受到了好评,可是他自己却萌生了退意。“因为我觉得我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实现,这件事情的中心就是中国人还缺乏文化身份的认同”。余秋雨说,他当时认为自己当官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再做下去也不会有太大进步,而且要从事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就必须和平庸决裂,而当官则必须同平庸和解,两相矛盾之下,余秋雨退意已决。
不过辞职并不容易。余秋雨连写了23封辞职信也未被批准。恰在这时,他被查出生了结石。余秋雨索性对病情进行夸大,这才被批准辞职。“不久我就穿了一件薄棉袄出现在甘肃,向阳关徒步走去”。这也就是余秋雨考察中华文明的开始。
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