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4版:体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棋少年郎
出路在何方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每队限一名18岁以下棋手“晚报杯”改制引发争论
学棋少年郎
出路在何方
晚报杯曾是他们的练兵场

每队限一名18岁以下棋手

“晚报杯”改制引发争论

学棋少年郎

出路在何方

今年元月初在南昌举办的第22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对赛制进行了改革,要求参赛队每队只能有1名18岁以下业余棋手或13岁以下职业初段选手参赛,这与以往晚报杯赛场上到处充斥着娃娃脸大有不同。这一改制引起了棋友的广泛争论,在一些围棋网站和论坛中有个别网友甚至言辞激烈,反对声、赞许声不绝于耳。近年来,娃娃棋手其实已经成了业余围棋的一道风景、一个现象,但由此而引起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是这些学棋少年,前途到底在哪里?

专题撰文 晚报记者 秦明伟

娃娃棋手称霸

全国晚报杯已经经历了22个年头,当时光进入到2003年后,少年人开始完全称霸晚报杯,从2003年到2007年5届晚报杯冠军头衔全部被少年人占据,时越、周睿羊、唐韦星、单子腾、国宇征,这些晚报杯的少年冠军如今都已成为职业棋手,这些人在遭众人仰视的同时,晚报杯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冲段少年的练兵场,由此可见今年晚报杯改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今年晚报杯之前的几届比赛中,娃娃脸充斥赛场,占参赛人数比例之大可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而全国各大晚报报道的主旋律也是完全围绕“娃娃棋手如何厉害”的话题做足文章。以郑州晚报队为例,多次代表郑州晚报参加晚报杯的李天罡、卢宁等当年都是曾经的冲段少年,魏子翔、魏一博、耿文彬、苏广悦等代表郑州晚报参赛过晚报杯的少年棋手如今有的仍学棋准备冲段做职业棋手,有的已经成为职业棋手,像郑州晚报队这种情况的几乎每个队都存在,而且许多队伍与郑州晚报队相比是更加“年轻化”。据不完全统计,晚报杯赛场上,达到高峰时有一半以上都是少年棋手,当然其中有些是刚刚过了弱冠之年。

其实娃娃脸主导赛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露端倪,但曾几何时,晚报杯充满了“棋乐融融”的氛围,这些全国顶尖业余高手们比赛之余,饮酒小酌,抱足聊天,晚报杯成了这些人的节日聚会。随着娃娃兵日趋严重的威胁,这些往事已经成了“老棋手”的陈年往事,只在记忆中了。而现在娃娃兵团中,要想能够成为真正的职业棋手,没有经过晚报杯的历练而能够成为职业棋手者少之又少,晚报杯〓最好的练兵场,这也使得学棋少年的家长们也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能够参加晚报杯,以期望得到更好的历练。

随着今年晚报杯的改制,本届晚报杯少年棋手的参赛人数已经有所减少,但少年棋手仍有近50名,其中有近30名选手是在10岁左右。

千军万马走钢丝

“冲段少年” 几人能够跃龙门

能够参加晚报杯的这些“娃娃棋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为职业选手,人们把这一群体称为“冲段少年”,他们梦寐以求的是能成为像李昌镐、古力那样的顶尖高手。不过,想要成为职业棋手,首先要通过一个残酷的竞争——定段。每年全国段位赛中的定段赛被称为围棋界的“高考”,而这个“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比真正的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2008年的定段赛有450多人参加,而录取名额只有20个,真是千军万马走钢丝,几人能做风流人。

根据规定,18岁以下的棋手才有资格参加定段赛,超过18岁没有定段的,就与职业棋手无缘,只能做业余高手了。因此,很多棋手从很小就开始参加一年一度的定段赛,有的已经参加了很多年,郑州晚报代表队的李天罡就多次参加定段赛,可惜的是实力有了,运气欠佳,多次定段无果后,现年19岁的李天罡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业余高手了,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目前我国职业棋手大约不到400人,有业内人士说这个数字比博士后还要少。定段如此之难,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挤破头想加入到职业棋手的行列?这里面主要的因素当然是为了前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能成为像古力那样的职业高手,那一年几百万元的收入就会成为现实。如果不能成为下一个古力,能够成为高段位棋手,也会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前程。

不过培养一个孩子成为职业棋手,不仅要耗费一个家庭的无数心血,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北京有聂道、马道等许多围棋道场,全国各省份的少年高手纷纷慕名而去,这些孩子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成为职业棋手,连这些道场的班级名称都非常有趣,叫定段1班、定段2班……有人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孩子从9岁就开始努力冲刺段位,到了13岁成功定段成为职业棋手,家庭要花费至少20万元以上;如果到18岁才定段,总共就要花上30万元。

花费这么大,但成功者还是寥寥无几,只有5%的成功率让大多数人最终放弃了职业梦想。以我省情况为例,河南省围棋底蕴相当厚,风光时曾经被人称为国家二队,虽然河南围棋人才辈出,但近些年也只有马笑冰、曹又伊、何鑫、陈润韬、杨鼎新等少数人成为职业棋手,其中陈润韬是在我省著名棋手王冠军八段那里学棋的“外来户”,而9岁9个月定段成功的杨鼎新成为全国最年幼的职业棋手。这些金凤凰处在我省围棋少年金字塔的塔尖,这些年,我省围棋普及活动开展的相当好,每年的省业余段位赛都是几千人参加,又有几人能够成为职业棋手呢?

三条路供选择

职业棋手不是唯一出路

千军万马走钢丝是一步险棋,许多家庭已经开始意识到,把孩子培养成为职业棋手并不是唯一出路。现在一般的模式是,当孩子在围棋上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时,家长们就会让孩子暂时放弃学业,一心学棋。但学习还是学棋总难兼顾,又让家长们难以抉择。

和我省的情况一样,全国各省份许多孩子在水平达到业余四段以上的水平后,就开始面临选择。有的开始侧重学业,有的踏上去北京的列车,开始了去北京某些道场进行“围棋深造”的漫长旅途。像李天罡、何鑫、陈润韬等都有过这样的学棋经历,而更多的人则是从小就背井离乡投身于职业围棋道场。

成为职业棋手太不容易了,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当然包括舍弃学业。虽然只有极少数人最终能够美梦成真,成为职业棋手,但这些执著的人群还是有增无减。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不能成为职业棋手并不意味着失败,还有其他的路可以选择。这些人大致有三条路可走:一、曲线求学。二、从事围棋教学工作。三、当成业余爱好从事其他职业。

曲线求学是指利用围棋这一特长,谋求在高考中加分或被高校特招。卢宁就是个好例子,卢宁达到业余6段后,通过面试和内部考试,被特招到上海财经学院,成了一名名牌大学的学生,现在已经是大三了。李天罡和卢宁走的路一样,现在也很有希望被上海财大特招入校。当然不少人还是继续在围棋圈内摸爬滚打,选择了从事围棋教学工作,我省的许多围棋业余高手现在大多从事围棋教学,王蔚民、王增峥等都成了“孩子王”。卢宁在梦断职业棋手后,也曾经教棋一段时间。河南围棋普及教育目前处于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与这些围棋教育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另外一些人虽然从事了其他行业,但由于下好围棋的人大多天资聪慧,思维敏捷,所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也多能应付自如。

[ 侃江湖 ]

学棋“新概念”

快乐、益智最流行

在南昌晚报杯的开幕式上,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面对这么多的业余棋手说了这几个字:“快乐围棋”。通过晚报杯的改制以及这些年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趋于理智,快乐围棋将成为学棋少年的主流。

我省棋牌院院长毕永刚和记者聊天时就常说:“我非常反对围棋教学者非要把孩子往职业道路上引导,孩子学棋就应该重在开发智力,找到乐趣上。”在我省的一些围棋教学工作者中,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观点,当然这主要是这些人从事的都是围棋普及教育,和聂道、马道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如此,还是应该让那些想让孩子跳跃“围棋龙门”的孩子家长们有一个更清醒、更正确的认识。如果孩子确实在围棋方面有天赋,又酷爱围棋的话,也不妨走走“钢丝”,毕竟围棋是“智者运动”,既可靠这一技之长养活自己,也可在日后的社会活动中有所启迪和借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