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医改方案
将给看病带来哪些变化?
昨日,本报刊发了国务院审议通过医改方案的消息,并对医改方案的五项改革进行了详细报道。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到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郑州乃至河南,这五大改革将使普通百姓看病就医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报对此进行了解读。晚报记者 邢进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障
方案内容: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本地解读:截止到2008年,全省15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有7280.2万农民参合,参合率91.8%,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根本缓解。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已经从试点之初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年100元。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方面,郑州市于2007年4月开始推行“全民医保”。
关键词 基本药物制度
方案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
本地解读:这份基本药物目录将包含防治多种疾病必需的数百种药物,这些药物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安全有效,且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同时有一部分是简便验廉的中药。按照国家要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方案内容: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本地解读:我省2009年度开始推行“五年百亿”工程,将用5年的时间,筹资近百亿元,重点支持建好县级“三院一所两中心”(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县120指挥中心),完成6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所有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此外,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我省还将实施一系列措施,为基层培养卫生人才队伍。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方案内容:制订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
本地解读:2008年年初,本市已经提出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启动“片医”制度,为独居老人安装呼叫器等一系列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随着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和投入使用,城市社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已经基本形成。6个“片医”制度试点街道办事处的10万余户辖区居民率先拥有了自己的“私人医生”。
以此为起点,本市将力争在5年内实现中心城区居民拥有自己的社区保健医生的目标,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
关键词 公立医院改革
方案内容: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本地解读:按照我省规划,要先期开展相关政策机制的研究,首先就是研究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对此,省卫生厅明确表示,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和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按照“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的设想,研究合理可行的投入保障机制。医药收支将分开管理,取消药品加成,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