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1版:文潮娱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差异 东北题材北热南冷
赵本山
东北剧的火车头
用百姓语言讲述百姓故事
东北小品奠定了观众基础
“东北乱炖”香飘荧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文化差异 东北题材北热南冷

记者从央视文艺中心影视部获悉,央视今年农历新年先后播出的两部东北题材电视剧《关东大先生》和《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2》在收视反映上来说南北反差比较大。虽然《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2》还在播出中,最终的收视结果并没有出来,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两剧在广东等南方地区收视率却不尽如人意。抽样调查中,《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2》在广东的收视率为0.9,《关东大先生》仅为0.15。

记者采访了一些南方籍的观众,他们普遍反映不太喜欢看东北题材的电视剧,主要是那些东北方言式的俚语听不明白。像《关东大先生》中“韩特使”说的一句话:“说话咋这有劲呢? 跟上了粪似的。”北方观众大多会心一笑,但不少南方观众就会心里嘀咕:“这是在骂人嘛!”

籍贯是杭州的郭女士告诉记者,很多电视剧中的东北方言听得她一头雾水:“像那什么‘得瑟’,‘坷碜’,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在影视作品里出现这样的方言词语,我们看着比较累。”加上《关东大先生》《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2》等东北电视剧中的演员大都是小品和二人转演员,舞台表演痕迹比较重,不少南方观众就会觉得风格比较夸张,赵本山的“斗鸡眼”、范伟的“大舌头”、小沈阳的“娘娘腔”,都让人感觉“演戏”的痕迹比较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