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文怀沙先生频繁亮相于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媒体,故事越讲越生动,名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了。在各媒体发表的自述或专访中,此公生平的耀眼传奇引人注目者,主要有三点:一、自称出生于1910年,故今年已被媒体称作‘百岁老人’。二、自述‘文革’经历,系因被打成‘反革命’而锒铛入狱,同时,又因写藏锋诗‘反江青’而被视为‘英雄’。三、被誉为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事实果真如此吗?”昨日,传记作家李辉根据多年文化历史研究和不同反映以及文化老人的回忆,提出观点,发出诘问。
质疑:“百岁老人”?
调查结果:1921年出生
依据:文怀沙待过的地方主要有三处,这三处都有记录
文怀沙自称出生时间为1910年1月,但我所了解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自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退休,文怀沙工作过的单位与待过的地方主要有三处:1953年之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1953年调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现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任剧本编辑;1963年年底入狱劳教,1980年释放回原单位,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离休。
经查,人民文学出版社上世纪50年代初的第一本花名册上,文怀沙的出生时间为“1922年”;中国国家话剧院记录的出生日期为1921年1月15日;1963年12月被判劳教时,年龄记录为“43岁”,推算一下,出生时间也在1921年年初。此三处记录的出生时间虽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到一年。
质疑:与鲁迅同师? 调查结果:他入学时章太炎早已去世
依据:劳教记录显示文怀沙“1941年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
虚报年龄,是为了便于给早年经历加上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光环。文怀沙多次称章太炎是其老师,与鲁迅是前后弟子。经查,1934年秋天,67岁的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在1963年文怀沙的劳教记录中明确写着,他是“1941年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如果他出生于1921年,1936年才15岁。另外,章太炎去世之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是否继续办,文怀沙“肄业”的“上海太炎文学院”与之是什么关系,是否为同一学校?都有待考证。即便是同一所学校,也应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由苏州迁至“孤岛”上海。按此时间推算,当文怀沙入学时,章太炎早已去世。
质疑:因政治原因入狱? 调查结果:当时罪名为“诈骗、流氓罪”
依据:文怀沙早在“文革”爆发前的1963年年底,就被判处劳教
关于其入狱原因,一篇报道说:“文怀沙曾经在1966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和‘老右派’,因为在一次公开场合说了鄙视江青的话,于是被抓到秦城监狱,之后又被流配到西北。”
首先,文怀沙不仅从没被打成“右派分子”,相反,在批判“右派分子”时表现得十分积极与激烈,吴祖光先生在生前曾多次对人说过,他对在“反右”中最不能原谅的人之一就是文怀沙。剧作家杜高先生,曾与文怀沙同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作为“吴祖光小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而被打成“右派分子”。2月10日,他回忆说:“在1957年批判吴祖光和我的大会上,文怀沙表现得非常积极。他指着吴祖光的鼻子说:‘你就是现代的西门庆,专门玩戏子。’他是拿吴祖光与新凤霞结婚说事。当时快把我们气死了。”
在北京文化界,知情者都清楚,文怀沙早在“文革”爆发前的1963年年底,就被判处劳教,其罪名也不是“政治问题”。据知情者回忆,逮捕文怀沙的宣判大会,1963年年底在东单的青年艺术剧场举行。查阅史料,他的罪名为“诈骗、流氓罪”(其罪详情为:自上世纪50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称与周恩来、陈毅很熟,与毛主席谈过话,以此猥亵、奸污妇女10余人)。先判处劳教一年,1964年5月正式拘留,后长期在天津茶淀农场劳教,劳教号码:23900。他从没被关押在秦城监狱,直至1980年4月解除劳改。
质疑:写藏锋诗“反江青”? 分析结果:此事纯系文氏自造
依据:即便当时真有此诗,又如何能到江青手中
至于写藏锋诗“反江青”的故事,就更生动了。文怀沙称,帮“四人帮”说话、发表言论、攻击对手的写作班子“梁效”当时缺人手,一个朋友想要搭救他,就让他给江青写一封信表示悔改和感恩。文怀沙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西北,希望儿子能在绝境中服个软。结果,文怀沙忍不住写下一首诗:“沙翁敬谢李龟年,无尾乞摇女主前。九死甘心了江壑,不随鸡犬上青天。”其中每句第六字连起来读是“龟主江青”。当时江青看后随手就把这首诗扔到沙发上,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却被王洪文看出来了。
故事实在太生动了!但让人生疑的是,按照当时他的处境,即便真有此诗,又如何能到江青手中?他又如何知道江青将之“扔到了沙发上”?对此,徐晋如先生在其博客《士林见闻录》中有云:“又谓其在狱中拒入梁效,且报以诗云……此诗每句第六字连读,则为‘龟主江青’也。据云至今悬于文家书房。然此事纯系文氏自造,即古史辨学派所谓层累之历史也。”我赞同徐先生的判断。
质疑:是楚辞泰斗吗? 调查结果:他注的《屈原集》受到其他专家批评
依据:当年同事说,“文先生一出手就这样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个人是否为国学大师或文史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不必过于较真。将文怀沙称为“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的主要依据,是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初整理出版过《屈原集》以及随后陆续出版的《九歌今释》等。但有知情者就此发表了不同看法。50代初,作家、学者舒芜先生,与文怀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共事,一同参与了整理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工作。据舒芜在《老吾老》(载《万象》2008年第10期)一文中回忆,当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冯雪峰先生,安排编辑部同志各选一种古典名著自任整理,其主要工作是校注。
舒芜指出:“包括《屈原集》整理者文先生在内的几位整理者,都不是作为专家被聘请来的。这几本书陆续出版,除四部长篇小说外,其他都只是薄薄一本,注释完全是简单通俗式的,那时讲究普及,谈不上什么学术性。”值得注意的是,文先生注的《屈原集》问世后,受到其他专家的批评,而“文先生一出手就这样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北京晚报》
“质疑文怀沙”的质疑
昨日,李辉的文章一出,文怀沙好友、画家崔自默就在博客中以《关于“质疑文怀沙”的质疑》为题,替文怀沙回应各种质疑。以下是文章节选:
其实,骂人挑大个的骂,并期待人家的回应,是文人的一大通病。
可惜,文怀沙翁不会上当,不会跟他们打官司。——我给文翁通话,问“要不要告他们损害名誉”。文翁叹息一声,淡然,说:“不可以,也没意义,那正是人家希望的。”
我问文老:“你得罪过那个记者?”文老答:“他采访过我。那是在上个狗年。我提出‘狗放屁,放狗屁,放屁狗’几个概念。‘狗放屁’是自然现象;‘放狗屁’是指责人的不当行为;而‘放屁狗’则很可怜,不会看门,只会专业地放屁。”很多所谓的史学家,大多采取这样的正义且稚嫩的口气。
我问文老:“有人追问你的年龄,你怎么看?”文翁答:“说我真实岁数88岁,能考证成48岁那才好呢。很多事情有具体情况,曲折而复杂,跟后来人说不清楚。”
我问文老:“有人指责你在‘文革’中的表现,还提到其他一些同代人。” 文翁答:“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
我问文老:“有人说你不是国学大师。”文翁答:“我当然不是国学大师,这还用他们问。国学是什么?我不是‘哲人’,我是没辙的人。”
李辉
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人民日报》编辑文艺副刊。主要从事传记文学和随笔创作,先后发表论著《巴金论稿》、历史纪实《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以及萧乾、沈从文、黄苗子、郁风等人传记等。1994年起,先后在《收获》杂志开设文化随笔专栏“沧桑看云”、“陈迹残影”,随笔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类)。1998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李辉文集》(五卷本),2001年由大象出版社出版个人图文系列“大象人物聚焦书系”10种。另有《福斯特散文选》、《走进中国》等译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