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2版:文潮娱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追你追到烦死你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明星耀眼 “粉丝”疯狂
追你追到烦死你
喜欢作品还是喜欢人?

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姜昆和戴志诚的相声《我有点晕》盘点当前社会种种让人发晕的事,提及当前追星族狂热的“粉丝”行为,用了一句很精辟的话:“以前人吃粉丝,现在‘粉丝’吃人。”

20年前,赵丽蓉、郭达和蔡明同样在央视春晚演过小品《追星族》,如果现在谁再问“追星族是哪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那就有点雷人了。娱乐时代,明星周围是蔚为壮观的“粉丝”海洋,“粉丝”群体的心态也发生着悄然变化。晚报记者 梁晨

追不到徐静蕾

山东二哥绝食

在山东卫视刚落幕的大型娱乐节目《谁与争锋》中,参赛的山东二哥因没有追到偶像徐静蕾,愤而绝食多天。这次绝食不是在自己家里,而是在面向全国电视观众的节目录制现场。山东二哥要求徐静蕾道歉,他觉得徐静蕾回绝自己太伤面子,绝食举动不可谓不疯狂。幸好,老徐没有向他道歉,不然,还真不知道这名“粉丝”下次耍出什么花招逼迫偶像就范。

实际上,“粉丝”的疯狂行为近几年屡见不鲜,有一些已然走向极端。近日,“飞轮海”的吴尊被女歌迷强吻,劝阻者被打伤;BOBO组合的“粉丝”大打出手,恐吓短信威胁经纪人;何洁被疯狂男“粉丝”熊抱,跌下舞台受伤……甚至在东方卫视节目现场,当斯琴高娃深情缅怀已故导演谢晋时,台下却不合时宜地响起林俊杰“粉丝”们的尖叫声。斯琴高娃怒而严厉批评这些“粉丝”:“你们要懂得尊重人,不可以不尊重老人,不可以不尊重我们的老师、前辈,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们。我不觉得自己的话讲得很过分,我们不应该忘记前辈。”当今,年轻“粉丝”们缺乏理智的行为已然让老艺术家伤心。

在采访电影节、颁奖礼等大型活动时,记者经常遇到“粉丝”们追逐某些选秀出来的明星,却不识著名艺术家的场景。当有青春年少的偶像明星出现,现场拥挤、尖叫,而当秦怡、于洋等老艺术家现身,相当多的“粉丝”相互询问“是谁”。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总让人感慨。

“现在的‘粉丝’大多是孩子,对偶像的态度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不像我们这么‘专业’,光整点不靠谱的事。”60多岁的超级歌迷张兴民表示,他们那时候喜欢的明星都是阳刚气十足的硬汉形象,现在孩子们崇拜偶像的标准与自己那个时代不同,“有些男明星胭脂味很浓,奶油小生,嗲声嗲气,看着就不顺眼,但就是有很多年轻人追捧。”

张老先生所说的“专业”其实是指“粉丝”的行为,“我们对自己的偶像那是尊敬,尊敬他们作的曲子、唱的歌好听,喜欢他们的作品,才喜欢他们的人。不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只崇拜偶像的名誉和地位,不知道偶像的真正实力,就关注点他们今天穿的啥、吃的啥,跟谁恋爱跟谁分手了。”毕竟,喜欢明星的作品和喜欢他的人要区别开来,做明星的歌迷和做他的追随者要区别开来。

[ 本地延伸 ]

“粉丝”有多狂 市场有多旺

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粉丝”存在,“粉丝”群被视作可以开发的金矿。记者在东风路附近看到有家专门卖明星偶像用品的“粉丝公社”,里边有周笔畅样式的眼镜、周杰伦的双截棍以及明星们的写真集、DVD等,看准的就是“粉丝”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明星有多火,生意就有多火;‘粉丝’有多狂,市场就有多狂。”店主表示,他们有机会还将组织明星与“粉丝”见面会,代理明星签名、合影等业务,在满足“粉丝”愿望的同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据介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明星活动频繁,因此明星用品店的生意都非常好,普通的钥匙链加上刘德华的照片就可以卖几十元。

[ 圈内声音 ]

梁馨(演员)

明星不要把自己神话 “粉丝”也别太过激

对于当前“粉丝”心态的悄然变化,正在《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拍摄片场的演员梁馨告诉记者:“除了少数影迷有极端行为需要正确引导外,我现在和很多影迷都是朋友。”她说自己也遇到过类似强吻、熊抱的事情,虽然不能当场让影迷难堪,但通常都会冷淡处理,不会鼓励这种过激行为。

“我和影迷的沟通其实挺多的,在博客、MSN或者QQ上都会有。我会跟他们说大家只是工作性质不一样,演戏这个平台推我到聚光灯下,别把我看成什么明星,大家都是普通人。将明星与粉丝的关系恢复到人与人的关系才是正常的,你会顶礼膜拜自己身边的朋友吗?”梁馨表示,有时候自己不会用电脑软件,还会向影迷请教。“明星千万不要把自己神话,让人家来崇拜。有时候影迷到片场看我,我还会请他们吃饭。他们给我寄生日礼物,会给我提意见,我也会邮寄照片、影碟给他们,我觉得应该珍惜这种缘分!”

梁馨说演员需要影迷,两者是互补关系,自己挺理解影迷的,有时候他们的过激行为,可能出于喜欢,只有极个别属于恶意。“大家喜欢明星,可能只是想在闲暇时让自己轻松快乐,如果误把明星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就没有必要了,毕竟明星和‘粉丝’之间还是有距离的。”

[ 专家视角 ]

王进进(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

“粉丝”心理诉求没变 改变的只是追捧方式

从偷偷喜欢到大张旗鼓,从远远观望到近距离追随,从个人喜恶到群体支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到造星运动中……“粉丝”们与明星的距离越来越近,而“粉丝”对明星的追捧也越来越狂热。“现在的‘粉丝’群主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那些老一代偶像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这些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喜欢某个明星,就意味着可能会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粉丝’,能让他们在同学、父母之外找到不同归属感。”王进进表示,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催生大量的“粉丝”,他们觉得自己有崇拜的对象,这跟以前学习雷锋、喜欢高仓健差不多。

王进进正在研究文艺社会学和影视传播,她认为“粉丝”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几乎演变成了少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每次追星总能认识新朋友。不过,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狂热崇拜偶像的心理需求,几代人之间的差别,无非在于表达方式。“现在的‘粉丝’心理诉求和此前任何时代都一样,略微差别的是如今的‘粉丝’对自己追捧的明星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阶段,不像老一代人那么理性。”王进进说,不可否认,有少数“粉丝”追捧明星的心态极端化,但年轻人的这点爱好、自由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应当得到理解和宽容。“不能因为‘粉丝’有疯狂的行为,就一棍子打死,应该适当加以引导。这不是普通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

[ 冷静“粉丝” ]

王漾(广告公司职员)

熊抱强吻 我做不来

在娱乐圈这个追逐名利的世界里,哪里有明星,哪里就有“粉丝”,有时候“粉丝”的多寡还能成为明星人气高低的计量表。尤其是大型娱乐活动,有些明星的经纪人甚至不惜掏票子拉人头撑场面。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王漾喜欢刘亦菲、黄晓明,不过,她说如果跟那些骨灰级粉丝、铁杆粉丝相比,自己可能属于“伪粉丝”,“因为我理解不了那些盲目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或者四处追着偶像看演唱会的行为,熊抱、强吻、恐吓更是做不来,像山东二哥的举动,我觉得那跟神经病没有什么两样。”不过,王漾说自己有时候看刘亦菲的电视剧,也会跟着或哭或笑。

“有喜欢的明星,无非让自己闲着的时候有点事干,和朋友闲聊时有话题,期盼她们什么时候演新片。”王漾称她在超女选秀时疯狂过一段,每次都给张靓颖投票。“现在已经过去了,其实‘粉丝’跟明星的关系没有必要那么亲密,就算再疯狂地追捧明星,抱他,吻她,又能怎样?我想明星也不会喜欢大批‘粉丝’疯狂地袭击自己,如果你真喜欢自己的偶像,你会伤害他吗?不会。”

[ 三言两拍 ]

世间本无偶像

正像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娱乐亦是江湖,人气盛的明星就是那名头响的武林泰斗,若刘德华、王菲,一呼百应,跟随者众,即便退隐,余威仍能搅乱天下“粉丝”那颗脆弱的心;人气寡的明星宛如小门小派的喽啰,坐以末席,站以靠边,没有非常际遇,很难扬名立万。更剩那些没人捧没人帮的演员、歌手,要想在大型娱乐活动比拼中不短气,甚至要掏票子找职业“粉丝”撑场,不然,没面子的不只是演员,经纪人都会被同行看不起。

若干年前王心刚、秦怡等老艺术家与自己的影迷是鱼与水的关系,彼此写封信寄张照片,见个面我手握你手,相互尊重而不逾矩;现在“粉丝”与明星虽相望于江湖之远却天涯若比邻,MSN、QQ,或者博客上都可以互动。但是,“粉丝”心态已经变化,从暗地喜欢变成公开追捧,从远观变成随意亵玩,尤其是在演出现场,常见“粉丝团”陷入集体性狂热,过激行为时不时随之而生。

文化崇拜是知识崇拜的延续,而娱乐崇拜是市场策划和操纵的结果。毕竟,世上原本没有什么偶像,有人去捧,或者捧的人多了,也便捧出了“偶像”。曾经的“四大天王”至今多有不婚,据传乃是担心“粉丝”过激行为,虽不可考证真伪,但表面现象确实如此。毕竟在那个时代,很多“粉丝”视偶像为天、为神,一旦偶像结婚,很有可能造成想不开的“粉丝”闹出惨剧。现在,明星的心态有了变化,终于将自己摆在了人的位置,该结婚结婚,该生娃生娃,不再过分而刻意迎合“粉丝”。我想,如果明星能做“粉丝”的朋友,岂不是比“偶像”更好,“粉丝”拥有朋友岂不是比崇拜偶像更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